过论的读音 过论的意思
过论 (过论) 过头话;《“鄙人尝持一说,谓我国铁业发达之日,即 日本 人降伏於我国旂下之日,确有所见,非过论也。”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三篇序说:“谓 中国 之旧学自甲骨之出而另辟一新纪元,自有 罗 王 二氏考释甲骨之业而另辟一新纪元,决非过论。”
- 过
- 论
“过论”的读音
- 拼音读音:
- [guò lùn]
- 汉字注音:
- ㄍㄨㄛˋ ㄌㄨㄣˋ
- 简繁字形:
- 過論
- 是否常用:
- 否
“过论”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过头话;过分的言论。
网络解释
过论
(过论)
过头话;《“鄙人尝持一说,谓我国铁业发达之日,即 日本 人降伏於我国旂下之日,确有所见,非过论也。”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三篇序说:“谓 中国 之旧学自甲骨之出而另辟一新纪元,自有 罗 王 二氏考释甲骨之业而另辟一新纪元,决非过论。”
“过论”的单字解释
【过】:[guò]1.从一个地点或时间移到另一个地点或时间;经过某个空间或时间:过来。过去。过河。过桥。过年。过节。日子越来越好过了。2.从甲方转移到乙方:过户。过账。3.使经过(某种处理):过罗。过筛子。过滤。过淋。过磅。过秤。过油肉。过过数儿。4.用眼看或用脑子回忆:过目。把昨天的事在脑子里过了一遍。5.超过(某个范围和限度):过分。过期。过犹不及。树长得过了房。6.分子结构中有过氧基(—O—O—)结构的:过硫酸根(SO5-)。过氧化氢(H2O2)。7.探望;拜访:过访。8.去世:老太太过了好几天了。9.过失(跟“功”相对):过错。记过。勇于改过。10.传染:这个病过人。11.用在动词后,表示经过:走过广场。把他送过了桥。12.用在动词后,表示掉转方向:翻过一页。他回过头看了看。13.用在动词后,表示超过或胜过:我比不过你。一匹马比得过两头驴。[guo]1.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毕:吃过饭再走。杏花和碧桃都已经开过了。2.用在动词后,表示某种行为或变化曾经发生,但并未继续到现在:他去年来过北京。我们吃过亏,上过当,有了经验了。[guō]姓。
【论】:[lùn]1.分析和说明道理:评论。议论。2.分析和说明道理的言论、文章或理论:舆论。社论。历史唯物论。3.评定;看待:论罪。相提并论。4.介词。按照:论堆卖。论件计工。[lún]〔论语〕儒家经典之一。孔子弟子编纂的有关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和弟子间的谈话,涉及政治、经济、教育、道德和哲学等,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宋代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过论”的相关词语
* 过论的读音是:guò lùn,过论的意思:过论 (过论) 过头话;《“鄙人尝持一说,谓我国铁业发达之日,即 日本 人降伏於我国旂下之日,确有所见,非过论也。”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三篇序说:“谓 中国 之旧学自甲骨之出而另辟一新纪元,自有 罗 王 二氏考释甲骨之业而另辟一新纪元,决非过论。”
基本解释
过头话;过分的言论。过论
(过论)过头话;《“鄙人尝持一说,谓我国铁业发达之日,即 日本 人降伏於我国旂下之日,确有所见,非过论也。”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三篇序说:“谓 中国 之旧学自甲骨之出而另辟一新纪元,自有 罗 王 二氏考释甲骨之业而另辟一新纪元,决非过论。”
【过】:[guò]1.从一个地点或时间移到另一个地点或时间;经过某个空间或时间:过来。过去。过河。过桥。过年。过节。日子越来越好过了。2.从甲方转移到乙方:过户。过账。3.使经过(某种处理):过罗。过筛子。过滤。过淋。过磅。过秤。过油肉。过过数儿。4.用眼看或用脑子回忆:过目。把昨天的事在脑子里过了一遍。5.超过(某个范围和限度):过分。过期。过犹不及。树长得过了房。6.分子结构中有过氧基(—O—O—)结构的:过硫酸根(SO5-)。过氧化氢(H2O2)。7.探望;拜访:过访。8.去世:老太太过了好几天了。9.过失(跟“功”相对):过错。记过。勇于改过。10.传染:这个病过人。11.用在动词后,表示经过:走过广场。把他送过了桥。12.用在动词后,表示掉转方向:翻过一页。他回过头看了看。13.用在动词后,表示超过或胜过:我比不过你。一匹马比得过两头驴。[guo]1.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毕:吃过饭再走。杏花和碧桃都已经开过了。2.用在动词后,表示某种行为或变化曾经发生,但并未继续到现在:他去年来过北京。我们吃过亏,上过当,有了经验了。[guō]姓。
【论】:[lùn]1.分析和说明道理:评论。议论。2.分析和说明道理的言论、文章或理论:舆论。社论。历史唯物论。3.评定;看待:论罪。相提并论。4.介词。按照:论堆卖。论件计工。[lún]〔论语〕儒家经典之一。孔子弟子编纂的有关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和弟子间的谈话,涉及政治、经济、教育、道德和哲学等,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宋代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