蹋顿的读音 蹋顿的意思
蹋顿 (东汉末年辽西乌桓首领)蹋顿(?-207年),东汉末年辽西乌桓(亦称乌丸)的首领,乌桓大人丘力居的从子,总摄三王部。骁勇善战,才略过人,史称:“蹋顿又骁武,边长老皆比之冒顿,恃其阻远,敢受亡命,以雄百蛮。” 在袁绍与公孙瓒相争之际,蹋顿曾出兵协助袁绍,击破公孙瓒。袁绍因此假传朝廷诏命,赐予蹋顿及三王难楼、苏仆延、乌延等人单于称号及印绶。后来,难楼、苏仆延率其部众奉立楼班为单于,蹋顿于是退位为王。袁绍死后,继承人袁尚被曹操打败,转而求助蹋顿,当时幽州、冀州官吏百姓奔逃到乌桓有十万多户,袁尚企图凭著这些兵力及人力,夺回河北。东汉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亲自出征乌桓。八月,在柳城白狼山之战大破乌桓、袁氏的军队,蹋顿在此战中被曹操的先锋张辽临阵斩杀。
- 蹋
- 顿
“蹋顿”的读音
- 拼音读音:
- [tà dùn]
- 汉字注音:
- ㄊㄚˋ ㄉㄨㄣˋ
- 简繁字形:
- 蹋頓
- 是否常用:
- 否
“蹋顿”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1.本为辽西乌桓首领名。汉献帝时,丘力居死,从子蹋顿有武略,代立为王。后为曹操击败于柳城,斩之。见《后汉书.乌桓传》。后亦借指异族首领。 2.犹跌倒。
网络解释
蹋顿 (东汉末年辽西乌桓首领)
蹋顿(?-207年),东汉末年辽西乌桓(亦称乌丸)的首领,乌桓大人丘力居的从子,总摄三王部。骁勇善战,才略过人,史称:“蹋顿又骁武,边长老皆比之冒顿,恃其阻远,敢受亡命,以雄百蛮。”
在袁绍与公孙瓒相争之际,蹋顿曾出兵协助袁绍,击破公孙瓒。袁绍因此假传朝廷诏命,赐予蹋顿及三王难楼、苏仆延、乌延等人单于称号及印绶。后来,难楼、苏仆延率其部众奉立楼班为单于,蹋顿于是退位为王。袁绍死后,继承人袁尚被曹操打败,转而求助蹋顿,当时幽州、冀州官吏百姓奔逃到乌桓有十万多户,袁尚企图凭著这些兵力及人力,夺回河北。东汉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亲自出征乌桓。八月,在柳城白狼山之战大破乌桓、袁氏的军队,蹋顿在此战中被曹操的先锋张辽临阵斩杀。
“蹋顿”的单字解释
【蹋】:1.踏;踩。2.踢。
【顿】:[dùn]1.稍停:他顿了一下,又接着往下说。2.书法上指用力使笔着纸而暂不移动:一横的两头都要顿一顿。3.(头)叩地;(脚)跺地:顿首。顿足。4.处理;安置:整顿。安顿。5.立刻;忽然:顿然。顿悟。顿生邪念。6.用于吃饭、斥责、劝说、打骂等行为的次数:一天三顿饭。被他说了一顿。7.姓。8.疲乏:困顿。劳顿。[dú][冒顿]汉族匈奴的一个首领名。
“蹋顿”的相关词语
* 蹋顿的读音是:tà dùn,蹋顿的意思:蹋顿 (东汉末年辽西乌桓首领)蹋顿(?-207年),东汉末年辽西乌桓(亦称乌丸)的首领,乌桓大人丘力居的从子,总摄三王部。骁勇善战,才略过人,史称:“蹋顿又骁武,边长老皆比之冒顿,恃其阻远,敢受亡命,以雄百蛮。” 在袁绍与公孙瓒相争之际,蹋顿曾出兵协助袁绍,击破公孙瓒。袁绍因此假传朝廷诏命,赐予蹋顿及三王难楼、苏仆延、乌延等人单于称号及印绶。后来,难楼、苏仆延率其部众奉立楼班为单于,蹋顿于是退位为王。袁绍死后,继承人袁尚被曹操打败,转而求助蹋顿,当时幽州、冀州官吏百姓奔逃到乌桓有十万多户,袁尚企图凭著这些兵力及人力,夺回河北。东汉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亲自出征乌桓。八月,在柳城白狼山之战大破乌桓、袁氏的军队,蹋顿在此战中被曹操的先锋张辽临阵斩杀。
基本解释
1.本为辽西乌桓首领名。汉献帝时,丘力居死,从子蹋顿有武略,代立为王。后为曹操击败于柳城,斩之。见《后汉书.乌桓传》。后亦借指异族首领。 2.犹跌倒。
蹋顿 (东汉末年辽西乌桓首领)
蹋顿(?-207年),东汉末年辽西乌桓(亦称乌丸)的首领,乌桓大人丘力居的从子,总摄三王部。骁勇善战,才略过人,史称:“蹋顿又骁武,边长老皆比之冒顿,恃其阻远,敢受亡命,以雄百蛮。”在袁绍与公孙瓒相争之际,蹋顿曾出兵协助袁绍,击破公孙瓒。袁绍因此假传朝廷诏命,赐予蹋顿及三王难楼、苏仆延、乌延等人单于称号及印绶。后来,难楼、苏仆延率其部众奉立楼班为单于,蹋顿于是退位为王。袁绍死后,继承人袁尚被曹操打败,转而求助蹋顿,当时幽州、冀州官吏百姓奔逃到乌桓有十万多户,袁尚企图凭著这些兵力及人力,夺回河北。东汉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亲自出征乌桓。八月,在柳城白狼山之战大破乌桓、袁氏的军队,蹋顿在此战中被曹操的先锋张辽临阵斩杀。
【蹋】:1.踏;踩。2.踢。
【顿】:[dùn]1.稍停:他顿了一下,又接着往下说。2.书法上指用力使笔着纸而暂不移动:一横的两头都要顿一顿。3.(头)叩地;(脚)跺地:顿首。顿足。4.处理;安置:整顿。安顿。5.立刻;忽然:顿然。顿悟。顿生邪念。6.用于吃饭、斥责、劝说、打骂等行为的次数:一天三顿饭。被他说了一顿。7.姓。8.疲乏:困顿。劳顿。[dú][冒顿]汉族匈奴的一个首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