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化阁帖的读音 淳化阁帖的意思
淳化阁帖 (淳化阁帖)《淳化阁帖》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所谓法帖,就是将古代著名书法家的墨迹经双钩描摹后,刻在石板或木板上,再拓印装订成帖。《淳化阁帖》共10卷,收录了中国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的书法墨迹,包括帝王、臣子和著名书法家等103人的420篇作品,被后世誉为中国法帖之冠和“丛帖始祖”。其中,第一卷收录汉章帝至唐19位帝王的书法,包括东晋明帝司马绍《墓次帖》、康帝司马岳《陆女郎帖》、哀帝司马丕《中书帖》等。 传世《阁帖》宋拓善本有:上海图书馆藏宋拓《泉州本淳化阁帖》十卷本(睢阳袁氏家藏本),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泉州本淳化阁帖》十卷本等,香港中文大学藏《宋拓淳化阁泉州本·王右军书》(卷六、卷七、卷八之残本合并本)。 淳化三年(992年实)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大重要节点,它主宰了中国书法的发展方向。《淳化阁帖》的刊刻才最终确立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淳化阁帖》开启了官刻丛帖之端,从而掀起了官私刻帖之风。如今宋拓佳本大多已经影印出版,复现了《阁帖》的本来面目。
- 淳
- 化
- 阁
- 帖
“淳化阁帖”的读音
- 拼音读音:
- [chún huà gé tiē]
- 汉字注音:
- ㄔㄨㄣˊ ㄏㄨㄚˋ ㄍㄜˊ ㄊㄧㄝ
- 简繁字形:
- 淳化閣帖
- 是否常用:
- 否
“淳化阁帖”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简称《阁帖》。汇刻丛帖。十卷。公元992年宋太宗出秘阁(帝王收藏图书处)所藏历代法书,敕命侍书学士王著编次摹刻而成。此后历代多有翻刻。虽采择未精,但古人法书颇赖之以传。自此刻帖盛行,后世因称此帖为“法帖之祖”。辞典解释
淳化阁帖 chún huà gé tiè ㄔㄨㄣˊ ㄏㄨㄚˋ ㄍㄜˊ ㄊㄧㄝˋ 宋太宗淳化三年出淳化阁所藏汉、魏、晋、唐列朝名人墨迹,命侍书学士王著编次、摹刻于板上,称为「淳化秘阁法帖」。共十卷,古人法书,赖此以传。
网络解释
淳化阁帖 (淳化阁帖)
《淳化阁帖》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所谓法帖,就是将古代著名书法家的墨迹经双钩描摹后,刻在石板或木板上,再拓印装订成帖。《淳化阁帖》共10卷,收录了中国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的书法墨迹,包括帝王、臣子和著名书法家等103人的420篇作品,被后世誉为中国法帖之冠和“丛帖始祖”。其中,第一卷收录汉章帝至唐19位帝王的书法,包括东晋明帝司马绍《墓次帖》、康帝司马岳《陆女郎帖》、哀帝司马丕《中书帖》等。
传世《阁帖》宋拓善本有:上海图书馆藏宋拓《泉州本淳化阁帖》十卷本(睢阳袁氏家藏本),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泉州本淳化阁帖》十卷本等,香港中文大学藏《宋拓淳化阁泉州本·王右军书》(卷六、卷七、卷八之残本合并本)。
淳化三年(992年实)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大重要节点,它主宰了中国书法的发展方向。《淳化阁帖》的刊刻才最终确立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淳化阁帖》开启了官刻丛帖之端,从而掀起了官私刻帖之风。如今宋拓佳本大多已经影印出版,复现了《阁帖》的本来面目。
“淳化阁帖”的单字解释
【淳】:[chún]1.朴实:淳朴。淳厚。淳古。淳风(质朴敦厚的风气)。2.成对。3.古同“醇”,酒味厚、纯。[zhūn]浇灌:“淳而渍之”。
【化】:[huà]1.变化;使变化:化脓。化名。化装。顽固不化。泥古不化。化整为零。化悲痛为力量。2.感化:教化。潜移默化。3.熔化;融化;溶化:化冻。化铁炉。太阳一出来,冰雪都化了。糖放到水里就化了。4.消化;消除:化食。化痰止咳。食古不化。5.烧化:焚化。火化。6.(僧道)死:坐化。羽化。7.指化学:理化。化工。化肥。8.后缀。加在名词或形容词之后构成动词,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绿化。美化。恶化。电气化。机械化。水利化。9.姓。10.(僧道)向人求布施:募化。化缘。化斋。化了些米面来。[huā]同“花2”。
【阁】:1.旧时楼房的一种,一般两层,周围开窗,多建于高处,可凭高远望。2.女子卧室的旧称:闺阁。出阁(出嫁)。3.指内阁:组阁。阁员。4.存放东西的架子:束之高阁。5.“閤”,另同“”;另音hé,同“合”
【帖】:[tiē]1.服从;顺从:服帖。2.妥当;稳当:妥帖。3.姓。[tiě]1.邀请客人的通知:请帖。2.旧时写着生辰八字等的纸片:庚帖。换帖。3.(帖儿)写着字的小纸片:字帖儿(便条)。4.量词:一帖药。[tiè]学习写字或绘画时临摹用的样本:碑帖。习字帖。画帖。临帖。
“淳化阁帖”的相关词语
* 淳化阁帖的读音是:chún huà gé tiē,淳化阁帖的意思:淳化阁帖 (淳化阁帖)《淳化阁帖》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所谓法帖,就是将古代著名书法家的墨迹经双钩描摹后,刻在石板或木板上,再拓印装订成帖。《淳化阁帖》共10卷,收录了中国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的书法墨迹,包括帝王、臣子和著名书法家等103人的420篇作品,被后世誉为中国法帖之冠和“丛帖始祖”。其中,第一卷收录汉章帝至唐19位帝王的书法,包括东晋明帝司马绍《墓次帖》、康帝司马岳《陆女郎帖》、哀帝司马丕《中书帖》等。 传世《阁帖》宋拓善本有:上海图书馆藏宋拓《泉州本淳化阁帖》十卷本(睢阳袁氏家藏本),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泉州本淳化阁帖》十卷本等,香港中文大学藏《宋拓淳化阁泉州本·王右军书》(卷六、卷七、卷八之残本合并本)。 淳化三年(992年实)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大重要节点,它主宰了中国书法的发展方向。《淳化阁帖》的刊刻才最终确立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淳化阁帖》开启了官刻丛帖之端,从而掀起了官私刻帖之风。如今宋拓佳本大多已经影印出版,复现了《阁帖》的本来面目。
基本解释
简称《阁帖》。汇刻丛帖。十卷。公元992年宋太宗出秘阁(帝王收藏图书处)所藏历代法书,敕命侍书学士王著编次摹刻而成。此后历代多有翻刻。虽采择未精,但古人法书颇赖之以传。自此刻帖盛行,后世因称此帖为“法帖之祖”。辞典解释
淳化阁帖 chún huà gé tiè ㄔㄨㄣˊ ㄏㄨㄚˋ ㄍㄜˊ ㄊㄧㄝˋ宋太宗淳化三年出淳化阁所藏汉、魏、晋、唐列朝名人墨迹,命侍书学士王著编次、摹刻于板上,称为「淳化秘阁法帖」。共十卷,古人法书,赖此以传。
淳化阁帖 (淳化阁帖)
《淳化阁帖》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所谓法帖,就是将古代著名书法家的墨迹经双钩描摹后,刻在石板或木板上,再拓印装订成帖。《淳化阁帖》共10卷,收录了中国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的书法墨迹,包括帝王、臣子和著名书法家等103人的420篇作品,被后世誉为中国法帖之冠和“丛帖始祖”。其中,第一卷收录汉章帝至唐19位帝王的书法,包括东晋明帝司马绍《墓次帖》、康帝司马岳《陆女郎帖》、哀帝司马丕《中书帖》等。传世《阁帖》宋拓善本有:上海图书馆藏宋拓《泉州本淳化阁帖》十卷本(睢阳袁氏家藏本),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泉州本淳化阁帖》十卷本等,香港中文大学藏《宋拓淳化阁泉州本·王右军书》(卷六、卷七、卷八之残本合并本)。
淳化三年(992年实)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大重要节点,它主宰了中国书法的发展方向。《淳化阁帖》的刊刻才最终确立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淳化阁帖》开启了官刻丛帖之端,从而掀起了官私刻帖之风。如今宋拓佳本大多已经影印出版,复现了《阁帖》的本来面目。
【淳】:[chún]1.朴实:淳朴。淳厚。淳古。淳风(质朴敦厚的风气)。2.成对。3.古同“醇”,酒味厚、纯。[zhūn]浇灌:“淳而渍之”。
【化】:[huà]1.变化;使变化:化脓。化名。化装。顽固不化。泥古不化。化整为零。化悲痛为力量。2.感化:教化。潜移默化。3.熔化;融化;溶化:化冻。化铁炉。太阳一出来,冰雪都化了。糖放到水里就化了。4.消化;消除:化食。化痰止咳。食古不化。5.烧化:焚化。火化。6.(僧道)死:坐化。羽化。7.指化学:理化。化工。化肥。8.后缀。加在名词或形容词之后构成动词,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绿化。美化。恶化。电气化。机械化。水利化。9.姓。10.(僧道)向人求布施:募化。化缘。化斋。化了些米面来。[huā]同“花2”。
【阁】:1.旧时楼房的一种,一般两层,周围开窗,多建于高处,可凭高远望。2.女子卧室的旧称:闺阁。出阁(出嫁)。3.指内阁:组阁。阁员。4.存放东西的架子:束之高阁。5.“閤”,另同“”;另音hé,同“合”
【帖】:[tiē]1.服从;顺从:服帖。2.妥当;稳当:妥帖。3.姓。[tiě]1.邀请客人的通知:请帖。2.旧时写着生辰八字等的纸片:庚帖。换帖。3.(帖儿)写着字的小纸片:字帖儿(便条)。4.量词:一帖药。[tiè]学习写字或绘画时临摹用的样本:碑帖。习字帖。画帖。临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