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約的读音 沈約的意思

沈约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吴兴郡武康县(今浙江湖州德清县)人。南朝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沈约少时孤贫,笃志好学。南朝宋初年,官任奉朝清。入齐,任征虏记室,太子令兼著作郎等职。隆昌元年(494年),任国子祭酒。后助萧衍登帝业,官尚书仆射,封为建昌县侯。天监二年(503年),任尚书左仆射、中书令、前将军,不久又提升为尚书令,兼太子少傅。天监九年(510年),改任左光禄大夫,兼任侍中、太子少傅。 天监十二年(513年),沈约于任上去世,终年七十三岁。谥号“隐”。 作为南朝文坛领袖,沈约学问渊博,精通音律,与周颙等创四声八病之说,要求以平、上、去、入四声相互调节的方法应用于诗文,避免八病,这为当时韵文创作开辟了新境界。其诗与王融诸人的诗皆注重声律、对仗,时号“永明体”,是从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 (概述图参考资料)
  • shěn
  • yuē

“沈約”的读音

拼音读音
[shěn yuē]
汉字注音:
ㄕㄣˇ ㄩㄝ
简繁字形:
沈约
是否常用:

“沈約”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441-513)南朝梁文学家。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历仕宋、齐、梁三代,在梁代官至尚书令,封建昌县侯。死后谥号为隐。在诗的声律上创“四声”、“八病”之说,对古体诗向律诗的转变起了重要作用。所著《宋书》为二十四史之一。明人辑有《沈隐侯集》。

辞典解释

沈约  shěn yuē  ㄕㄣˇ ㄩㄝ  

人名。(西元441~513)​字休文,南朝梁武康人(今浙江省武康县)​。笃志好学,博通群书,撰四声谱,分字为平上去入四声,为声韵学上一大变迁。累官尚书仆射、尚书令,卒谥隐。著有《晋书》、《宋书》、《齐纪》、《梁武纪》等,有文集百卷。

英语 Shen Yue (441-513)​, writer and historian during Liang of Southern dynasties 南朝梁, compiler of History of Song of the Southern dynasties 宋書|宋书

德语 Shen Yue (Eig, Pers, 441 - 513)​

法语 Shen Yue

网络解释

沈约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吴兴郡武康县(今浙江湖州德清县)人。南朝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沈约少时孤贫,笃志好学。南朝宋初年,官任奉朝清。入齐,任征虏记室,太子令兼著作郎等职。隆昌元年(494年),任国子祭酒。后助萧衍登帝业,官尚书仆射,封为建昌县侯。天监二年(503年),任尚书左仆射、中书令、前将军,不久又提升为尚书令,兼太子少傅。天监九年(510年),改任左光禄大夫,兼任侍中、太子少傅。
天监十二年(513年),沈约于任上去世,终年七十三岁。谥号“隐”。
作为南朝文坛领袖,沈约学问渊博,精通音律,与周颙等创四声八病之说,要求以平、上、去、入四声相互调节的方法应用于诗文,避免八病,这为当时韵文创作开辟了新境界。其诗与王融诸人的诗皆注重声律、对仗,时号“永明体”,是从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
(概述图参考资料)

“沈約”的单字解释

】:[shěn]1.辽宁沈阳的简称。2.汁:墨沈未干。[chén]同“”。现在通常写作沉。
】:[yuē]1.纏束;環束。2.繩子。3.約束;檢束。4.阻止;攔阻。5.指防水、攔水的堤壩。6.少;省減;簡約。7.簡要;簡單。8.貧困。9.引申為衰減。10.卑微;卑下。11.以語言或文字訂立共同應遵守的條件。12.邀結;邀請。13.置辦配備。14.屈折內縮。15.求取。16.估量。17.塗飾。18.掠,拂過。19.籠罩。20.大略;大約。21.數學上的約分。參見“約分”。22.姓。古有約續。見《通志·氏族五》。[yāo]方言。用秤稱。

“沈約”的相关词语

* 沈約的读音是:shěn yuē,沈約的意思:沈约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吴兴郡武康县(今浙江湖州德清县)人。南朝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沈约少时孤贫,笃志好学。南朝宋初年,官任奉朝清。入齐,任征虏记室,太子令兼著作郎等职。隆昌元年(494年),任国子祭酒。后助萧衍登帝业,官尚书仆射,封为建昌县侯。天监二年(503年),任尚书左仆射、中书令、前将军,不久又提升为尚书令,兼太子少傅。天监九年(510年),改任左光禄大夫,兼任侍中、太子少傅。 天监十二年(513年),沈约于任上去世,终年七十三岁。谥号“隐”。 作为南朝文坛领袖,沈约学问渊博,精通音律,与周颙等创四声八病之说,要求以平、上、去、入四声相互调节的方法应用于诗文,避免八病,这为当时韵文创作开辟了新境界。其诗与王融诸人的诗皆注重声律、对仗,时号“永明体”,是从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 (概述图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