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員的读音 教養員的意思
教养员 幼儿园的教师。幼儿园(Kindergarten)是德国教育家 F.W.A.福禄贝尔在1837年建立的。他曾专门开办讲习班为幼儿园培养大批教师,称他们为 "儿童园丁"(Childgardener)。 他认为幼儿园教师要象园丁细心栽培树木一样,耐心培养儿童。“儿童园丁”的任务是让幼儿做各种必要的活动,发展他们的体格,锻炼他们的感官,使他们认识人和自然界,在娱乐和游戏活动中为入小学做好准备。19世纪后半期,许多国家设立了培养幼儿园教师的学校。
- 教
- 養
- 員
“教養員”的读音
- 拼音读音:
- [jiào yǎng yuán]
- 汉字注音:
- ㄐㄧㄠˋ ㄧㄤˇ ㄩㄢˊ
- 简繁字形:
- 教养员
- 是否常用:
- 否
“教養員”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幼儿园中负责幼儿养育、保健和教育工作的人员。
网络解释
教养员
幼儿园的教师。幼儿园(Kindergarten)是德国教育家 F.W.A.福禄贝尔在1837年建立的。他曾专门开办讲习班为幼儿园培养大批教师,称他们为 "儿童园丁"(Childgardener)。 他认为幼儿园教师要象园丁细心栽培树木一样,耐心培养儿童。“儿童园丁”的任务是让幼儿做各种必要的活动,发展他们的体格,锻炼他们的感官,使他们认识人和自然界,在娱乐和游戏活动中为入小学做好准备。19世纪后半期,许多国家设立了培养幼儿园教师的学校。
“教養員”的单字解释
【教】:[jiào]1.教导;教育:管教。请教。受教。因材施教。2.宗教:佛教。伊斯兰教。信教。在教。3.姓。4.使;令;让:教他无计可施。教我十分为难。[jiāo]把知识或技能传给人:教唱歌。教小孩儿识字。师傅把技术教给徒弟。
【養】:1.照顧、撫育:“撫養”、“養民”。《禮記•大學》:“未有學養子,而後嫁者也。”《史記•卷一一二•主父偃傳》:“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養。”2.培植花木或飼養動物:“養蘭”、“養雞”。《周禮•夏官•圉人》:“圉人,當養馬芻牧之事。”3.陶冶品德:“修養品德”。《孟子•盡心下》:“養心莫善於寡欲。”4.教導、教育。《周禮•地官•保氏》:“保氏掌諫王惡,而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漢書•卷八十八•儒林傳•序》:“或言孔子布衣,養徒三千人。”5.治療、調護:“調養”、“養顏”、“養病”。《儒林外史•第五回》:“再折些須銀子給他養那打壞了的腿。”6.增加、助長。《左傳•昭公二十年》:“私欲養求,不給則應。”《孔穎達•正義》:“私有所欲,長養其情,求物共之,民不共給,則應之以罪。”7.信守、保持。《荀子•禮論》:“龍旗九斿,所以養信也。”8.姓。如春秋時楚國有養由基。
“教養員”的相关词语
* 教養員的读音是:jiào yǎng yuán,教養員的意思:教养员 幼儿园的教师。幼儿园(Kindergarten)是德国教育家 F.W.A.福禄贝尔在1837年建立的。他曾专门开办讲习班为幼儿园培养大批教师,称他们为 "儿童园丁"(Childgardener)。 他认为幼儿园教师要象园丁细心栽培树木一样,耐心培养儿童。“儿童园丁”的任务是让幼儿做各种必要的活动,发展他们的体格,锻炼他们的感官,使他们认识人和自然界,在娱乐和游戏活动中为入小学做好准备。19世纪后半期,许多国家设立了培养幼儿园教师的学校。
基本解释
幼儿园中负责幼儿养育、保健和教育工作的人员。教养员
幼儿园的教师。幼儿园(Kindergarten)是德国教育家 F.W.A.福禄贝尔在1837年建立的。他曾专门开办讲习班为幼儿园培养大批教师,称他们为 "儿童园丁"(Childgardener)。 他认为幼儿园教师要象园丁细心栽培树木一样,耐心培养儿童。“儿童园丁”的任务是让幼儿做各种必要的活动,发展他们的体格,锻炼他们的感官,使他们认识人和自然界,在娱乐和游戏活动中为入小学做好准备。19世纪后半期,许多国家设立了培养幼儿园教师的学校。【教】:[jiào]1.教导;教育:管教。请教。受教。因材施教。2.宗教:佛教。伊斯兰教。信教。在教。3.姓。4.使;令;让:教他无计可施。教我十分为难。[jiāo]把知识或技能传给人:教唱歌。教小孩儿识字。师傅把技术教给徒弟。
【養】:1.照顧、撫育:“撫養”、“養民”。《禮記•大學》:“未有學養子,而後嫁者也。”《史記•卷一一二•主父偃傳》:“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養。”2.培植花木或飼養動物:“養蘭”、“養雞”。《周禮•夏官•圉人》:“圉人,當養馬芻牧之事。”3.陶冶品德:“修養品德”。《孟子•盡心下》:“養心莫善於寡欲。”4.教導、教育。《周禮•地官•保氏》:“保氏掌諫王惡,而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漢書•卷八十八•儒林傳•序》:“或言孔子布衣,養徒三千人。”5.治療、調護:“調養”、“養顏”、“養病”。《儒林外史•第五回》:“再折些須銀子給他養那打壞了的腿。”6.增加、助長。《左傳•昭公二十年》:“私欲養求,不給則應。”《孔穎達•正義》:“私有所欲,長養其情,求物共之,民不共給,則應之以罪。”7.信守、保持。《荀子•禮論》:“龍旗九斿,所以養信也。”8.姓。如春秋時楚國有養由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