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声造句

“入声”的解释

入声[rù shēng] 入声 入声是古汉语的四声之一,平仄中的三个仄调之一。入声韵尾由三种不同的塞音韵尾[-p̚],[-t̚],[-k̚]构成。入声字读音短促,一发即收。入声字音是无声除阻音,是有成阻和持阻阶段,但最后没有爆发的塞音。“平声者哀而妄,上声者厉而举,去声者清而远,入声者直而促。” 根据入声在汉语中保留情况及表现形式的不同,可将其分为4种情况:①粤语、闽南语、客家语、平话、部分赣语中,完整保存[-p̚],[-t̚],[-k̚]韵尾;②大部分赣语保留[-t̚]和[-k̚]韵尾;③吴语、徽语、晋语、闽东语、莆仙话、大部分江淮官话、极少数入声独立的西南官话及冀鲁官话沧惠片章桓小片(章利片)中并为喉塞韵尾[-ʔ];④闽北语、闽中语、新湘语、少部分江淮官话和大多数入声独立的西南官话中保留独立调值。 在日语、韩语及越南语所吸收的汉字音读系统中都保留有入声音韵的读法。其中,韩语音读中,塞音[-t̚]韵尾系统性的变化为流音[-l];日语音读中,入声韵尾已独立成另一个音节。 绝大部分的官话方言入声已经消失。半数以上的汉族人口以失去入声的方言(包括普通话)为母语,不经训练难以分辨入声字。由于部分原属仄声的入声字被派进平声,所以官话使用者较难判断唐诗宋词中的平仄韵律。 各方言入声消失的进程并不一致,总体来说,是先归并,再变成喉塞音[ʔ],后喉塞音脱落,最后并入其他调。这一过程始于唐宋间的燕云十六州,元朝官话已无入声。但入声至今仍广泛存在于南方非官话方言、江淮官话及北方晋语中。
用“入声”造句 第1组

1、如今我已不再置身事外,一切色彩皆已入声音与气味。且如曲调般绝美地鸣响。

2、第四章是涿鹿方言的入声韵母。

3、在脉冲喷吹的基础上,向滤筒除尘系统中导入声波,以改善清灰效果,并通过实验得出两者的最佳组合方式。

4、从周围方言的入声都分阴阳两类的情况来看,浦城的入声调应当是阴入和阳入合并的结果。

5、入声在这期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改原来的语音结构而朝彻底消失发展.

6、最后对入声问题详细分析,得出入声已经消失的结论.

7、周小燕先生把东方哲学的直觉思维引入声乐艺术教学中,引导学生用智慧思考和体悟声乐艺术的本质,是一个创新之举。

8、入声舒化是应县方言发展的主趋势。

9、通过对隋至晚唐时期入声韵与阳声韵的比较发现,入声韵的发展速度要快于阳声韵。

10、在这段代码中,您首先要为标准输入声明一个文件指针,以便您能够在拼写检查过程中从键盘获得交互式信息。

用“入声”造句 第2组

11、声控放像机加上高保真音响,带您进入声临其境的天地.

12、南部吴语入声的演变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杂乱无章”的局面呢?

13、检测在多个输入声道的任一信号中是否出现一削波,其中对该信号执行信号处理和混音处理中的至少一项。

14、它运用声音测量仪来“依据粉红噪声对话筒输入声音进行标定”,粉红噪声指的是一种接近人耳最佳接受程度的噪声。

15、笔者总结了涿鹿方言入声的特点及目前尚未完全解决的难题,和今后的研究目标。

16、“虽然现在南京话都还在说,但是老南京方言中的‘入声’、‘儿化音’、‘尖团音’却在慢慢的消失。

17、有一个秘密可以透露一下,上海话中保存的尖团音、入声和清浊音,是学习英语的最好基础语音呢。

18、有一个秘密可以透露,上海话中保存的尖团音、入声和清浊音,是学习英语的最好基础语音呢。

19、此次他带来论文《浦城临江方言古全浊入声读送气音的来历》,与现场的专家学者深入交流闽北方言。

20、晋语入声的特点是读音短促,韵母用喉塞音收尾。

用“入声”造句 第3组

21、外,其余入声字均可并到仄声中用,因为在格律诗中,入声都。

22、黄河迁徙后,中间故道便成为两边语言的融合带、过渡带,也成为新乡方言入声和尖团音的分界线。

23、因此,主张国语罗马字的学者,要求简化语音,以比较简单的北京音为标准,修改国音,去掉“老国音”的尖音和入声等语音成分。

* 在线查询入声造句,用入声造句,用入声组词造句,包含入声的句子。
入声

关于入声的诗句

关于入声的成语

其它词语造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