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平户延平诞生处》 苏曼殊

行人遥指郑公石,沙白松青夕照边。
极目神州余子尽,袈裟和泪伏碑前。
分类: 中秋节

作者简介(苏曼殊)

苏曼殊头像

苏曼殊(1884~1918年),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广东香山(今广东中山)人。原名戬,字子谷,学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经,法号曼殊,笔名印禅、苏湜。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生于日本横滨,父亲是广东茶商,母亲是日本人。苏曼殊一生能诗擅画,通晓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种文字,可谓多才多艺,在诗歌、小说等多种领域皆取得了成就,后人将其著作编成《曼殊全集》(共5卷)。作为革新派的文学团体南社的重要成员,苏曼殊曾在《民报》,《新青年》等刊物上投稿,他的诗风“清艳明秀”,别具一格,在当时影响甚大。

《过平户延平诞生处》苏曼殊 翻译、赏析和诗意

《过平户延平诞生处》是一首清代诗词,作者是苏曼殊。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行人遥指郑公石,
沙白松青夕照边。
极目神州余子尽,
袈裟和泪伏碑前。

中文译文:
远处的行人指着郑公石,
夕阳照耀着沙白的松树和青色的边际。
极目望去,神州大地已无我身影,
我戴着袈裟,眼含泪水跪在碑前。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行人路过平户延平的诞生地,作者通过景物和情感的交融,表达了对祖国疆土的眷恋和对历史的敬仰之情。

首句"行人遥指郑公石",行人远远地指着郑公石,郑公石是延平地区的名胜之一,表达了作者远离家乡、漂泊他乡的心情。

第二句"沙白松青夕照边",通过描绘沙白的松树和青色的边际,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受。夕阳的余晖照耀在松树和边际上,形成了一幅美丽的景象。

第三句"极目神州余子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思念和渴望回归的心情。作者远离家乡,眺望神州大地,发现自己已经离开了故土,感到孤独和无依无靠。

最后一句"袈裟和泪伏碑前",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先辈的敬仰之情。诗人戴着袈裟,象征着对佛教信仰的坚守,同时眼含泪水,跪拜在碑前,表示对历史和先人的敬仰和怀念。

这首诗词情感真挚,抒发了作者对家乡和祖国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敬仰。通过景物描写和情感交融,诗人将自己的心情与大自然和历史相融合,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深沉的思考和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过平户延平诞生处》苏曼殊 拼音读音参考

guò píng hù yán píng dàn shēng chù
过平户延平诞生处

xíng rén yáo zhǐ zhèng gōng dàn, shā bái sōng qīng xī zhào biān.
行人遥指郑公石,沙白松青夕照边。
jí mù shén zhōu yú zi jǐn, jiā shā hé lèi fú bēi qián.
极目神州余子尽,袈裟和泪伏碑前。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过平户延平诞生处》专题为您介绍过平户延平诞生处古诗,过平户延平诞生处苏曼殊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