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道场永讙上人就郡见访善说维摩经临别请诗因以此赠》 白居易
正传金粟如来偈,何用钱唐太守诗。
苦海出来应有路,灵山别后可无期。
他生莫忘今朝会,虚白亭中法乐时。
作者简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内道场永讙上人就郡见访善说维摩经临别请诗因以此赠》白居易 翻译、赏析和诗意
这首诗词是唐代白居易创作的,题目是《内道场永讙上人就郡见访善说维摩经临别请诗因以此赠》。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五夏登坛内殿师,
水为心地玉为仪。
正传金粟如来偈,
何用钱唐太守诗。
苦海出来应有路,
灵山别后可无期。
他生莫忘今朝会,
虚白亭中法乐时。
诗意:
这首诗词是白居易送给内道场的永讙上人的别离之作。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佛教修行的思考和对别离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词以五言古体诗的形式表达了白居易对佛教修行和别离的思考和感慨。
首节表现了诗人在五夏登坛内殿拜见上人的场景。"五夏"指五个夏天,表示了诗人与上人的长久交往。"水为心地玉为仪"表达了内心清净如水,行为举止端庄如玉的修行之意。
第二节提到了金粟如来的经文和钱唐太守的诗作。这里通过对比,强调了佛教经典的重要性,认为金粟如来的偈语才是真正有益的,而世俗的文学创作相对而言不那么重要。
第三节表达了诗人对修行的信心,认为苦海出来总会有路可寻,说明只要努力修行,就能摆脱苦难。而灵山别后可无期,则强调了离别的无奈和不确定性。
最后一节是送别之际的感慨,诗人提醒上人别忘了今天的相聚,同时描述了虚白亭中的法乐时光,表达了对修行的愉悦和心灵的宁静。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佛教修行和别离的思考,展现了白居易对内道场的敬重和对修行道路的关注。
《内道场永讙上人就郡见访善说维摩经临别请诗因以此赠》白居易 拼音读音参考
nèi dào chǎng yǒng huān shàng rén jiù jùn jiàn fǎng shàn shuō wéi mó jīng lín bié qǐng shī yīn yǐ cǐ zèng
内道场永讙上人就郡见访善说维摩经临别请诗因以此赠
wǔ xià dēng tán nèi diàn shī, shuǐ wèi xīn dì yù wèi yí.
五夏登坛内殿师,水为心地玉为仪。
zhèng zhuàn jīn sù rú lái jì,
正传金粟如来偈,
hé yòng qián táng tài shǒu shī.
何用钱唐太守诗。
kǔ hǎi chū lái yīng yǒu lù, líng shān bié hòu kě wú qī.
苦海出来应有路,灵山别后可无期。
tā shēng mò wàng jīn zhāo huì, xū bái tíng zhōng fǎ lè shí.
他生莫忘今朝会,虚白亭中法乐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