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陈立道中书泛湖二首》 吴潜

弦管丛中画舫行,都人一一贺升平。
飞鸿不识人间事,犹作穷边肠断声。
分类:

作者简介(吴潜)

吴潜头像

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陪陈立道中书泛湖二首》吴潜 翻译、赏析和诗意

《陪陈立道中书泛湖二首》是吴潜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它以描绘泛舟湖上的景象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人间繁华与边地困苦的感慨。

这首诗词通过弦管声、画舫行和贺升平等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幅泛舟湖上的画面。弦管声在丛中回荡,船只行进于湖面之上,都市居民纷纷前来祝贺升平。然而,飞鸿却不认识人间的喜悦与忧愁,仍在边地徘徊,发出凄凉的鸣叫声。

这首诗词通过对比,展现了繁华与贫困、欢乐与悲伤之间的鲜明对照。泛舟湖上的繁华景象与边地的贫困形成强烈的反差,飞鸿的不识人间事与人们的忙碌喜悦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展示了社会的不平等和人生的艰辛,也凸显了作者对边地困境的关切和思考。

这首诗词的赏析在于其对人间悲欢离合的描绘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通过湖上的繁华景象和边地的贫困形成的对比,作者表达了自己对社会不公和人民疾苦的关注。同时,诗人通过飞鸿的形象,暗示了自己对边地困境的感同身受,以及对人间繁华的冷峻觉醒。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景物描写和对比手法,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既美丽又悲凉的画面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诗人通过这首诗词唤起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对人间繁华与边地困境的反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陪陈立道中书泛湖二首》吴潜 拼音读音参考

péi chén lì dào zhōng shū fàn hú èr shǒu
陪陈立道中书泛湖二首

xián guǎn cóng zhōng huà fǎng xíng, dōu rén yī yī hè shēng píng.
弦管丛中画舫行,都人一一贺升平。
fēi hóng bù shí rén jiān shì, yóu zuò qióng biān cháng duàn shēng.
飞鸿不识人间事,犹作穷边肠断声。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陪陈立道中书泛湖二首》专题为您介绍陪陈立道中书泛湖二首古诗,陪陈立道中书泛湖二首吴潜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