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梯桥》 韩愈
自无飞仙骨,欲度何由敢。
作者简介(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梯桥》韩愈 翻译、赏析和诗意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梯桥》是唐代诗人韩愈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乍似上青冥,初疑蹑菡萏。
自无飞仙骨,欲度何由敢。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一座梯桥的景象,并表达了作者对于渡过桥的犹豫和恐惧之情。诗人用意象化的语言描绘了梯桥的形态,暗喻着人生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诗中探讨了人们在面对未知和困境时的心理状态,表现出对于冒险和尝试的犹豫和担心。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人们在面对未知和困境时的犹豫和恐惧。首句"乍似上青冥,初疑蹑菡萏"描绘了梯桥通向高处的景象,给人以广阔和无限的感觉。"青冥"指天空,"菡萏"是指水面上的睡莲,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使读者产生了一种错觉,仿佛梯桥通向天空,令人感到陌生和神秘。
接下来的两句"自无飞仙骨,欲度何由敢"表达了诗人在面对梯桥时的犹豫和担心。"飞仙骨"指的是超凡脱俗的仙人,表示诗人自己并非超凡脱俗的存在,没有勇气去跨越梯桥。诗人在此暗示了人们在面临未知和困境时的犹豫不决和畏惧心理。
整首诗通过对梯桥景象的描写,寓意了人生中充满了各种困难和挑战,而人们在面对这些困难时常常会感到犹豫和恐惧。诗人以简练而意味深长的语言,表达了对人性的思考和探索。这首诗通过对梯桥的隐喻,唤起了读者对于人生选择和决策的思考,引发了对于勇气和恐惧的思考。
总之,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意象化的描写,表达了人们在面对未知和困境时的犹豫和恐惧之情,从而引发了对于人性和勇气的思考。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梯桥》韩愈 拼音读音参考
fèng hé guó zhōu liú jǐ shì shǐ jūn sān táng xīn tí èr shí yī yǒng tī qiáo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梯桥
zhà shì shàng qīng míng, chū yí niè hàn dàn.
乍似上青冥,初疑蹑菡萏。
zì wú fēi xiān gǔ, yù dù hé yóu gǎn.
自无飞仙骨,欲度何由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