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萼牡丹》 苏轼

风雨何年别,留真向此邦。
至今遗恨在,巧过不成双。
分类:

作者简介(苏轼)

苏轼头像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三萼牡丹》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三萼牡丹》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风雨何年别,
留真向此邦。
至今遗恨在,
巧过不成双。

中文译文:
多少年的风雨相隔,
真挚的情感传递到异国他乡。
至今仍怀有遗憾,
巧妙的安排无法使二者成双。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作品,以牡丹花为主题,表达了离别和遗憾的情感。

首先,诗中的"风雨何年别"表达了作者与他人的分离已有多年之久,经历了许多风雨的洗礼。这句话暗示了作者与亲友之间的离别,情感的延续与传递。

接着,"留真向此邦"一句,真指的是真挚的情感,此邦指的是异国他乡。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以及他希望自己真挚的情感能够传递到远方。

然而,"至今遗恨在,巧过不成双"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遗憾之情。遗恨指的是作者心中仍存留的遗憾和不舍之情。"巧过不成双"则指的是作者的巧妙安排无法使两者重新团聚,无法改变分离的现实。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离别和遗憾的感受。通过牡丹花的形象描绘,诗人寄托了他对亲友的思念之情,同时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和遗憾。这种情感的复杂性和真实性是苏轼作品的特点之一,也是该诗词的魅力所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三萼牡丹》苏轼 拼音读音参考

sān è mǔ dān
三萼牡丹

fēng yǔ hé nián bié, liú zhēn xiàng cǐ bāng.
风雨何年别,留真向此邦。
zhì jīn yí hèn zài, qiǎo guò bù chéng shuāng.
至今遗恨在,巧过不成双。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三萼牡丹》专题为您介绍三萼牡丹古诗,三萼牡丹苏轼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