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渡汨罗江”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又渡汨罗江”全诗
又渡汨罗江,{左氵右往}记曾输诚。
慨彼幽乱国,成此湘累名。
雕胡不受腻,淆予膳膏腥。
离骚二十五,往往言其清。
招汝千载后,来乎不来灵。
分类:
《次韵刘友鹤端午三首》高斯得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次韵刘友鹤端午三首》
作者:高斯得
朝代:宋代
昔经屈原坂,寒湍下悲鸣。
又渡汨罗江,{左氵右往}记曾输诚。
慨彼幽乱国,成此湘累名。
雕胡不受腻,淆予膳膏腥。
离骚二十五,往往言其清。
招汝千载后,来乎不来灵。
中文译文:
往昔经过屈原的坡上,寒冷的湍流发出悲鸣声。
再次渡过汨罗江,左边是氵,右边是往,这是古代的一种记号,记录了曾经的忠诚。
感慨那个幽困的国家,成为了湘水的重负之名。
雕胡不再接受厌倦,混淆了我美食的膏腥味。
《离骚》已经流传了二十五个年头,时常赞美其清丽。
我呼唤你千载之后,但你却没有回应,仿佛失去了灵性。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高斯得的作品,以次韵刘友鹤的端午三首为题。诗中通过描述屈原、汨罗江、湘水等景物,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时代的反思。
诗人首先提到了屈原,屈原是楚国的爱国诗人,他在政治上受到排挤,最终投江自尽。诗中的"昔经屈原坂,寒湍下悲鸣"表达了屈原坠江时的凄凉景象,寒冷的湍流发出悲鸣声,令人感叹屈原的悲壮命运。
接着,诗人提到了汨罗江,诗中的"又渡汨罗江"暗示了诗人的身世和历史背景,也可能象征着诗人所处的时代变迁。"左氵右往"是一种古代的记号,表示曾经的忠诚。这句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对曾经的忠诚之情。
诗人接下来谈及了湘水,湘水是湖南的一条著名河流,也是楚国的一部分。诗人称湘水为"湘累名",意指湘水成为了历史的重负。这里所指的"幽乱国"可能指的是楚国的动荡和战乱,也可能是诗人对当时社会政治状况的感慨。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转而谈论自己的饮食生活。"雕胡不受腻"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美食物的厌倦,他渴望追求更深层次的精神享受。"淆予膳膏腥"则指诗人的饮食已经失去了本真的味道和意义。这种对物质享受的厌倦与对精神追求的渴望,可能也是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思考和对人生意义的追问。
最后两句诗中的"离骚二十五,往往言其清。招汝千载后,来乎不来灵"表达了诗人对《离骚》的赞美和期待。《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诗人将其称为"清丽",表达了对屈原诗歌的推崇和敬仰。然而,诗人对于自己的呼唤却没有得到回应,以"来乎不来灵"的形式表现了对未来的渴望与失望。
整首诗通过对屈原、汨罗江、湘水以及自身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回忆、对时代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人以简洁而意味深长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历史与现实、物质与精神、个人与时代相交织的图景,引发人们对于人生、历史和文化的思考。
“又渡汨罗江”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cì yùn liú yǒu hè duān wǔ sān shǒu
次韵刘友鹤端午三首
xī jīng qū yuán bǎn, hán tuān xià bēi míng.
昔经屈原坂,寒湍下悲鸣。
yòu dù mì luó jiāng, zuǒ shui yòu wǎng jì céng shū chéng.
又渡汨罗江,{左氵右往}记曾输诚。
kǎi bǐ yōu luàn guó, chéng cǐ xiāng lèi míng.
慨彼幽乱国,成此湘累名。
diāo hú bù shòu nì, xiáo yǔ shàn gāo xīng.
雕胡不受腻,淆予膳膏腥。
lí sāo èr shí wǔ, wǎng wǎng yán qí qīng.
离骚二十五,往往言其清。
zhāo rǔ qiān zǎi hòu, lái hū bù lái líng.
招汝千载后,来乎不来灵。
“又渡汨罗江”平仄韵脚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三江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