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稷非馨”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黍稷非馨”全诗
辰良景暮。
黍稷非馨。
苹蘩式昨。
崇敬台保。
昭彰审谕。
翠盖移阴。
斑轮徐渡。
分类:
作者简介(江总)
江总(519~594)著名南朝陈大臣、文学家。字总持,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出身高门,幼聪敏,有文才。年十八,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迁尚书殿中郎。所作诗篇深受梁武帝赏识,官至太常卿。张缵、王筠、刘之遴,乃一时高才学士,皆对江总雅相推重,与之为忘年友。侯景之乱后,避难会稽,流寓岭南,至陈文帝天嘉四年(563)才被征召回建康,任中书侍郎。陈后主时,官至尚书令,故世称“江令”。任上“总当权宰,不持政务,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由是国政日颓,纲纪不立”(《陈书·江总传》)。隋文帝开皇九年(589)灭陈,江总入隋为上开府,后放回江南,去世于江都(今江苏扬州)。
《释奠诗应令》江总 翻译、赏析和诗意
《释奠诗应令》是一首隋代的诗词,作者是江总。下面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奠余币久。
辰良景暮。
黍稷非馨。
苹蘩式昨。
崇敬台保。
昭彰审谕。
翠盖移阴。
斑轮徐渡。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一场祭奠仪式的情景。诗人表示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进行祭奠了,现在是一个适宜的时刻。他看到美丽的日出和夕阳,但他认为这些黍稷(即粮食)并不馨香,意味着国家的安定和繁荣受到了威胁。他希望通过这次祭奠,能够保佑国家的崇敬和平安,使皇帝的威仪得到彰显。他观察到翠色的帐篷转移了阴影,斑纹的轮子缓缓地行驶。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凝练的语言描绘了祭奠仪式的情景,展示了诗人对国家安宁和祥和的关切之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国家的忧虑和期盼。他用"黍稷非馨"的表达暗示国家的衰退,希望通过祭奠来保佑国家的繁荣。"翠盖移阴"和"斑轮徐渡"这两句描写了帐篷和轮子的景象,给人一种安静流畅的感觉,暗示着祭奠仪式的庄严和祥和。
整首诗以简短的词句传递了深刻的意境,展示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之情。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广阔的自然环境相结合,增强了诗词的意境和感染力。
“黍稷非馨”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hì diàn shī yīng lìng
释奠诗应令
diàn yú bì jiǔ.
奠余币久。
chén liáng jǐng mù.
辰良景暮。
shǔ jì fēi xīn.
黍稷非馨。
píng fán shì zuó.
苹蘩式昨。
chóng jìng tái bǎo.
崇敬台保。
zhāo zhāng shěn yù.
昭彰审谕。
cuì gài yí yīn.
翠盖移阴。
bān lún xú dù.
斑轮徐渡。
“黍稷非馨”平仄韵脚
平仄: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九青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