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为栖托心”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徒为栖托心”全诗
游鱼趁暖处,忽尔来相聚。
徒为栖托心,不问庇庥主。
一旦悬鼎镬,祸机真自取。
分类:
作者简介(皮日休)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qF》皮日休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中文译文:
砍伐蓄水槽的蘖枝,放在冰雪覆盖的渔池。游鱼趁着温暖的地方聚集,突然相聚在一起。它们只是寻找一个栖息之所,不关心庇护的主人。但一旦鼎镬悬挂起来,灾祸真的是自己招致的。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出自唐代皮日休的《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qF》系列之一,以描写渔具为主题。诗人借渔具描绘了社会现象和人性弱点。诗中的渔具蘖枝象征着渔民劳作的成果,冰雪覆盖的渔池则象征着严寒的环境。游鱼趁着温暖的地方聚集,突然相聚在一起,表现了鱼类作为自然生物对生存环境的选择和适应能力。而诗中的"徒为栖托心,不问庇庥主"一句,则是暗示人类有时只顾自身的安逸和利益,对于庇护和保护自然环境漠不关心。最后的"一旦悬鼎镬,祸机真自取"则是警示人们,只有保护好环境,才能避免自己招致祸害。
整首诗词通过渔具和鱼类的形象,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性的弱点。通过揭示人们对环境的破坏和忽视,诗人警醒人们要和谐相处、保护环境。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渔具和鱼类的画面,并以此寄寓了深刻的人性哲理。
“徒为栖托心”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fèng hé lǔ wàng yú jù shí wǔ yǒng qF
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qF
fá bǐ chá niè zhī, fàng yú bīng xuě pǔ.
伐彼槎蘖枝,放于冰雪浦。
yóu yú chèn nuǎn chù, hū ěr lái xiāng jù.
游鱼趁暖处,忽尔来相聚。
tú wèi qī tuō xīn, bù wèn bì xiū zhǔ.
徒为栖托心,不问庇庥主。
yī dàn xuán dǐng huò, huò jī zhēn zì qǔ.
一旦悬鼎镬,祸机真自取。
“徒为栖托心”平仄韵脚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