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老回头唤不应”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野老回头唤不应”全诗
自谓人间无此清,到处相逢向人说。
祁阳江头春更佳,仿佛似是神仙家。
黄莺乱啼万竿竹,绿水萦抱千株花。
千红万碧深相映,鸡犬无声茅屋静。
野老回头唤不应,匆匆况是通名姓。
水流花落岸东西,只隔疏帘路已迷。
天下于今皆乐土,何须更觅武陵溪。
分类:
作者简介(杨基)
杨基(1326~1378)元末明初诗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吴中(今浙江湖州),“吴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张士诚幕府,为丞相府记室,后辞去。明初为荥阳知县,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杨基诗风清俊纤巧,其中五言律诗《岳阳楼》境界开阔,时人称杨基为“五言射雕手”。少时曾著《论鉴》十万余言。又于杨维桢席上赋《铁笛》诗,当时维桢已成名流,对杨基倍加称赏:“吾意诗境荒矣,今当让子一头地。”杨基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时人称为“吴中四杰”。
《祁阳行》杨基 翻译、赏析和诗意
《祁阳行》是明代诗人杨基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祁阳江畔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间繁华的思索。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黄鹤楼前汉阳雪,
岳阳楼前洞庭月。
自谓人间无此清,
到处相逢向人说。
祁阳江头春更佳,
仿佛似是神仙家。
黄莺乱啼万竿竹,
绿水萦抱千株花。
千红万碧深相映,
鸡犬无声茅屋静。
野老回头唤不应,
匆匆况是通名姓。
水流花落岸东西,
只隔疏帘路已迷。
天下于今皆乐土,
何须更觅武陵溪。
诗词中文译文:
黄鹤楼前的汉阳下雪,
岳阳楼前的洞庭湖上有明月。
自称人间难得如此清幽,
到处相遇时向人述说。
祁阳江头的春天更加美好,
仿佛是仙家之地。
黄莺在竹林中欢乱啼鸣,
绿水围绕千株花朵。
千种红色万种碧绿深情相映,
鸡犬声音无声,茅屋静谧。
野老回头呼唤却无回应,
匆匆忙忙,更不问名姓。
水流花落岸边东西,
只隔着稀疏的窗帘,道路已迷失。
天下现在都是欢乐的土地,
何必再去寻找武陵溪。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展现出祁阳江的春天美景。诗中运用对比手法,通过黄鹤楼前的汉阳雪和岳阳楼前的洞庭月的描绘,表现了自然景色的清幽和美丽。诗人自称人间难得有如此清丽的景色,并以此与他人分享,表达了对美景的珍视和向往。
诗人接着描绘了祁阳江头的春天,将其比作仙家之地,通过黄莺的啼鸣、竹林、绿水和千株花朵的描绘,展示了春天的欢乐和生机盎然的景象。同时,诗中也有对人事的思索,通过野老回头呼唤却无回应的情节,表达了匆匆忙忙的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忙碌和疏离感。
最后两句表达了水流、花落的无常和人们在追求幸福时迷失的困境。诗人认为现世已经是一个乐土,不需要再去寻找别处的武陵溪。这种观念反映了诗人对于人间繁华的思考和对于内心平静的追求。
《祁阳行》以自然景色的描绘和人事的思索相结合,通过对景色的赞美和对人间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体现出明代诗人杨基独特的诗意和审美情趣。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喻的手法,展现了自然与人情之间的关系,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思考人生的真谛。
“野老回头唤不应”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qí yáng xíng
祁阳行
huáng hè lóu qián hàn yáng xuě, yuè yáng lóu qián dòng tíng yuè.
黄鹤楼前汉阳雪,岳阳楼前洞庭月。
zì wèi rén jiān wú cǐ qīng, dào chù xiāng féng xiàng rén shuō.
自谓人间无此清,到处相逢向人说。
qí yáng jiāng tóu chūn gèng jiā, fǎng fú shì shì shén xiān jiā.
祁阳江头春更佳,仿佛似是神仙家。
huáng yīng luàn tí wàn gān zhú, lǜ shuǐ yíng bào qiān zhū huā.
黄莺乱啼万竿竹,绿水萦抱千株花。
qiān hóng wàn bì shēn xiāng yìng, jī quǎn wú shēng máo wū jìng.
千红万碧深相映,鸡犬无声茅屋静。
yě lǎo huí tóu huàn bù yīng, cōng cōng kuàng shì tōng míng xìng.
野老回头唤不应,匆匆况是通名姓。
shuǐ liú huā luò àn dōng xī, zhǐ gé shū lián lù yǐ mí.
水流花落岸东西,只隔疏帘路已迷。
tiān xià yú jīn jiē lè tǔ, hé xū gèng mì wǔ líng xī.
天下于今皆乐土,何须更觅武陵溪。
“野老回头唤不应”平仄韵脚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蒸 (仄韵) 去声二十五径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