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归向都邑”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持归向都邑”出自宋代梅尧臣的《得李殿丞端州砚》,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hí guī xiàng dū yì,诗句平仄:平平仄平仄。

“持归向都邑”全诗

《得李殿丞端州砚》
鲛龙所窟处,其石美且坚。
蛮匠斲为砚,汉官求费钱。
持归向都邑,争乞如瓦砖。
岂识万里险,谬窃好事传。

分类:

作者简介(梅尧臣)

梅尧臣头像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得李殿丞端州砚》梅尧臣 翻译、赏析和诗意

《得李殿丞端州砚》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梅尧臣。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鲛龙所窟处,其石美且坚。
蛮匠斲为砚,汉官求费钱。
持归向都邑,争乞如瓦砖。
岂识万里险,谬窃好事传。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得到一块来自端州的砚台,并表达了对这块砚台的美好赞叹。鲛龙所窟指的是传说中鲛龙栖息的地方,暗示了这块砚台的珍贵和难得。蛮匠是指手艺精湛的工匠,他们将这块石头雕刻成砚台。而汉官则指代官员,他们竞相购买这样的砚台,花费不菲。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作者将砚台带回都邑,并以砖瓦般平凡的方式乞讨,暗示了作者并未意识到万里之外的艰险,自以为做了一桩好事。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砚台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美的欣赏和对砚台珍贵价值的认识。砚台象征着古人的学问和文化,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诗中的鲛龙所窟、蛮匠斲砚等描写手法,使得砚台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作者通过对砚台的描述,间接地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艺术品的热爱。

诗的后半部分则显露出作者的一些幼稚和自以为是的一面。作者将砚台带回都邑,却以乞讨砖瓦的方式向人们展示,这种行为显示出作者对自己的好事过于自信,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径可能被人误解或嘲笑。整首诗通过对比,展现了作者对砚台的珍贵和自身行为的荒谬。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对砚台的描写和对自身行为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自我认知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社会中的一些现象和人们对艺术品的珍视。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持归向都邑”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dé lǐ diàn chéng duān zhōu yàn
得李殿丞端州砚

jiāo lóng suǒ kū chù, qí shí měi qiě jiān.
鲛龙所窟处,其石美且坚。
mán jiàng zhuó wèi yàn, hàn guān qiú fèi qián.
蛮匠斲为砚,汉官求费钱。
chí guī xiàng dū yì, zhēng qǐ rú wǎ zhuān.
持归向都邑,争乞如瓦砖。
qǐ shí wàn lǐ xiǎn, miù qiè hǎo shì chuán.
岂识万里险,谬窃好事传。

“持归向都邑”平仄韵脚

拼音:chí guī xiàng dū yì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韵脚:(仄韵) 入声十四缉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持归向都邑”的相关诗句

“持归向都邑”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持归向都邑”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持归向都邑”出自梅尧臣的 《得李殿丞端州砚》,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