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巾杖立秋钟”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浩然巾杖立秋钟”全诗
柏子有芽生塔地,鹤毛无响堕廊风。
闲栖已合称高士,清论除非对远公。
不厌浮尘擬何了,片心难舍此缘中。
分类:
作者简介(林逋)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寺居》林逋 翻译、赏析和诗意
《寺居》是宋代诗人林逋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寺庙中的居住环境和内心感受。
诗中的第一句“浩然巾杖立秋钟”表达了诗人在寺庙中静静地站立,聆听着秋天的钟声。这里的“浩然”意味着宏大、广阔,巾杖则象征着诗人的身份和修行。整个景象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院舍门门细径通,柏子有芽生塔地”描述了寺庙内部的景色。院子的门门都通向狭窄的小径,而柏树上的新芽则生长在塔的周围。这些细节描绘了寺庙的宁静和生机。
第四句“鹤毛无响堕廊风”通过描写鹤毛没有声音地飘落在走廊上的风中,进一步强调了诗人所处的环境的宁静和静谧。
接下来的两句“闲栖已合称高士,清论除非对远公”表达了诗人对修行者的向往和敬仰。诗人认为只有与远离尘嚣的高人交流,才能真正谈论清净的道理。
最后两句“不厌浮尘拟何了,片心难舍此缘中”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厌倦和对寺庙生活的眷恋。诗人感叹自己无法摆脱尘世的纷扰,同时也难以割舍对寺庙生活的情感纽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寺庙的景色和表达诗人的内心感受,展现了对宁静、修行和远离尘嚣的向往。它传达了一种对清净生活的追求和对尘世的厌倦,同时也表达了对寺庙生活的眷恋和难舍之情。
“浩然巾杖立秋钟”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ì jū
寺居
hào rán jīn zhàng lì qiū zhōng, yuàn shě mén mén xì jìng tōng.
浩然巾杖立秋钟,院舍门门细径通。
bǎi zi yǒu yá shēng tǎ dì, hè máo wú xiǎng duò láng fēng.
柏子有芽生塔地,鹤毛无响堕廊风。
xián qī yǐ hé chēng gāo shì, qīng lùn chú fēi duì yuǎn gōng.
闲栖已合称高士,清论除非对远公。
bù yàn fú chén nǐ hé le, piàn xīn nán shè cǐ yuán zhōng.
不厌浮尘擬何了,片心难舍此缘中。
“浩然巾杖立秋钟”平仄韵脚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二冬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