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何曾同一饱”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我与何曾同一饱”出自宋代苏轼的《撷菜》,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wǒ yǔ hé zēng tóng yī bǎo,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我与何曾同一饱”全诗

《撷菜》
秋来霜露满东园,芦菔生儿芥有孙。
我与何曾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

分类:

作者简介(苏轼)

苏轼头像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撷菜》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撷菜》是苏轼所写的一首诗词,描写了作者在秋天里采摘菜蔬的情景,并以此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慨。

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秋天来临,霜露满满地洒在东园上,
芦荻和大头菜都长得茂盛,
我种植的芥菜也有了后代。
我与别人的命运何曾相同,
不知道他们吃鸡肉和猪肉的辛苦。

这首诗词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生活的反思和感慨。在秋天的时候,霜露满地,给了作者一个采摘菜蔬的机会。通过描写芦荻和大头菜茂盛的景象,以及自己种植的芥菜有了后代,作者展示了自己对农作物的爱护和努力。然而,作者在描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命运时,用了吃鸡肉和猪肉的比喻,暗示了自己生活的艰辛和不足。他与别人不能分享同样的丰盛,不知道享受美食的滋味。这种对比凸显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己境遇的无奈。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生活细节,以及对比的手法,传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矛盾心理和对命运的思考。它展示了苏轼对现实的敏锐观察力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和对命运的感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我与何曾同一饱”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xié cài
撷菜

qiū lái shuāng lù mǎn dōng yuán, lú fú shēng ér jiè yǒu sūn.
秋来霜露满东园,芦菔生儿芥有孙。
wǒ yǔ hé zēng tóng yī bǎo, bù zhī hé kǔ shí jī tún.
我与何曾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

“我与何曾同一饱”平仄韵脚

拼音:wǒ yǔ hé zēng tóng yī bǎo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八巧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我与何曾同一饱”的相关诗句

“我与何曾同一饱”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我与何曾同一饱”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我与何曾同一饱”出自苏轼的 《撷菜》,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