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钱唐湖石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钱唐湖石记
白居易
钱唐湖事,刺史要知者四事,具列如左:
钱唐湖一名上湖,周回三十里,北有石函,南有笕。凡放水溉田,每减一寸,可溉十五余顷;每一复时,可溉五十余顷。先须别选公勤军吏二人,一人立于田次,一人立于湖次,与本所由田户,据顷亩,定日时,量尺寸,节限而放之。若岁旱,百姓请水,须令经州陈状,刺史自便压帖所由,即日与水。若待状入司,符下县,县帖乡,乡差所由,动经旬日,虽得水,而旱田苗无所及也。大抵此州春多雨,夏秋多旱。若堤防如法,蓄泄及时,即濒湖千余顷田,无凶年矣。自钱唐至盐官界,应溉夹官河②田,须放湖入河,从河入田。准盐铁使旧法,又须先量河水浅深,待溉田毕,却还本水尺寸。往往旱甚,即湖水不充。今年修筑湖堤,高加数尺,水亦随加,即不啻足矣。脱或不足,即更决临平湖,添注官河,又有余矣。俗云决放湖水,不利钱唐县官,县官多假他辞以惑刺史。或云鱼龙无所托,或云茭菱失其利。且鱼龙与生民之命孰急?茭菱与稻粮之利孰多?断可知矣。又云放湖即郭内六井无水,亦妄也。且湖底高,井管低,湖中又有泉数十眼,湖耗则泉涌,虽尽竭湖水,而泉用有余。况前后放湖,终不至竭,而云井无水,谬矣!其郭内六井,李泌相公典郡日所作,甚利于人。与湖相通,中有阴窦,往往堙塞,亦宜数察而通理之,则虽大旱而井水常足。湖中有无税田约十数顷,湖浅则田出,湖深则田没。田户多与所由计会,盗泄湖水,以利私田。其石函南笕,并诸小笕闼,非浇田时,并须封闭筑塞,数令巡检,小有漏泄,罪责所由,即无盗泄之弊矣。又若霖雨三日以上,即往往堤决,须所由巡守,预为之防。其笕之南,旧有缺岸,若水暴涨即于缺岸泄之又不减兼于石函南笕泄之防堤溃也。余在郡三年,仍岁逢旱,湖之利害,尽究其由。恐来者要知,故书之于石。欲读者易晓,故不文其言。
长庆四年三月十日杭州刺史白居易记。
(选自《白居易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10月第1版)
【注释】①钱唐湖:西湖。②官河:运河。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要知者四事,具列如左 具:详细
B.符下县,县帖乡 帖:文告
C.县官多假他辞以惑刺史 假:假托
D.李泌相公典郡日所作 典:掌管
5.B/下发文告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节限而放之 B. 刺史自便压帖所由,即日与水
夜缒而出,见秦伯 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
C.盗泄湖水,以利私田 D. 其笕之南,旧有缺岸
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6.A/而:均为连词,表修饰,地。B与:上句,动词,给,放;下句,介词,表对象,和、跟。C则:上句,连词,表目的,来;下句,介词,按照。D其:上句,指示代词,那;下句,人称代词,他。
7.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若水暴涨即于缺岸泄之又不减兼于石函南笕泄之防堤溃也
A. 若水暴涨∕即于缺岸泄之∕又不减兼∕于石函南笕泄之∕防堤溃也
B. 若水暴涨即于缺岸∕泄之∕又不减∕兼于石函南笕∕泄之防堤溃也
C. 若水暴涨∕即于缺岸泄之∕又不减∕兼于石函南笕泄之∕防堤溃也
D. 若水暴涨即于缺岸∕泄之∕又不减兼∕于石函南笕∕泄之防堤溃也
7.C/若水暴涨,即于缺岸泄之;又不减,兼于石函南笕泄之,防堤溃也。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白居易在杭州刺史任上所写关于西湖水利问题的文章,涉及灌溉农田、控制水位、疏通水井、防止溃堤等事项,可谓详尽。
B.白居易为官能切实为民着想,遇到旱年,令百姓直接前往州衙递交状纸“请水”,这样做减少了中间环节,使旱苗得以及时浇灌。
C.本文除立灌溉制度以告民众及继任者外,还对官府的自私、吏治的黑暗有所揭露,也肯定了李泌在杭州开凿六井造福一方的做法。
D.白居易反对利用湖水耕种湖中无税田,下令采取措施将石函及大小笕口堵塞,并派员巡查,有一点泄漏,就追究主管官员的责任。
8.D/白居易反对的是偷偷排干湖水来使无税私田得利。
9.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若堤防如法,蓄泄及时,即濒湖千余顷田,无凶年矣。(4分)
⑵中有阴窦,往往堙塞,亦宜数察而通理之。(3分)
⑶ 仍岁逢旱,湖之利害,尽究其由。(3分)
参考答案:
⑴如果堤防修筑得合乎规格(或:如果按照规定修筑堤防),(雨季)及时蓄水,(旱季)及时放水(浇田),那么临近钱唐湖的一千多顷农田,就不会有荒年了。(若堤防如法、蓄泄及时、濒、凶年,各1分)
⑵(井与钱唐湖)之间有暗沟,时常堵塞,也应经常检查疏通它。(阴窦、堙塞、数察而通理之,各1分)
⑶连年遇到旱灾,湖水(带来)的益处和害处,我都弄清了其中的缘由。(仍岁、尽究、其由,各1分)
【参考译文】
关于钱唐湖水利的事,(杭州)刺史需要知晓的四条,详细陈述如下:
钱唐湖又名上湖,周围三十里。北面有石函桥闸,南面有排水管。大凡放水灌溉田地时,(湖面水位)每降低一寸,可以灌溉十五多顷;每一次引湖水灌田后待水位恢复时,可以灌溉五十多顷。(灌田前)先要挑选两个心公身勤的官吏,一个站在田旁,一个站在湖边,会同本地界农户,根据农田面积,约定放水时间,算好放水尺寸,限量放水。如果遭遇旱年,百姓请求放水,必须让他直接前往州衙递交状纸,刺史立即批回地界,当天放水。如果等待状纸递进州府所属各部门,(州府的)公文下达到各县,县里再下发文告到各乡,乡里再派遣所属地界小吏,动辄要十天,即使得到了水,但旱田的禾苗等不及(早枯死了)。杭州这个地方,往往春天多雨,夏秋多干旱。如果堤防修筑得合乎规格,雨季及时蓄水,旱季及时放水(浇田),那么临近钱唐湖的一千多顷农田,就不会有荒年了。从钱唐到海宁盐官镇地界,应该灌溉运河两岸的农田,必须放湖水入运河,湖水由河道流入田地。按照盐铁转运使的老规矩,又必须先测量河水的深浅,等农田灌溉完毕,再使运河水位还原。往往干旱严重的时候,湖水就不足。今年修筑湖堤,加高了几尺,蓄水量也随之增加,就差不多够用了。倘或不够用,就再开挖临平湖,使湖水流入运河,就又(用之)有余了。民间传说开决放流湖水,对钱唐县官不利,县官常找借口来迷惑刺史。有的说鱼龙无处安身,有的说不利茭白、菱藕的生长。然而鱼龙与民众的性命相比,哪个更要紧呢?茭白、菱藕与稻米的利益相比,哪个得利更多呢?这是绝对可以知道的。又说如果放掉湖水,城中六井就没水了,这也荒谬。况且湖底部高,井口低,湖里又有几十眼泉水,湖水消耗了,泉水就涌出,即使用完湖水,但泉水用不完。何况前后放湖水,最终都不至于放完湖水,却要说井里没水,太荒谬了!那城中六井,是宰相李泌当年任杭州刺史时开凿的,对百姓很有好处。(井)与钱唐湖相通,其中有暗沟,时常堵塞,也应经常检查疏通它,那么即使遇到大旱,但井水总是充足的。湖中里有十几顷免税田,湖水浅了,田地就露出;湖水深了,田地就淹没。田户常与主管官吏勾结算计,偷偷排放湖水,来使私田得利。那石函桥闸、南排水管道和各小水管出口,在不浇田时,都必须封闭堵住,经常派人巡视检查,有一点小泄漏,就追究主管官吏的责任,就不会有偷排湖水的弊端了。再有如果遇到接连三天以上的大雨,就往往容易溃堤,必须由主管官吏巡视看守,预先做好防患工作。那排水管道南面,堤岸过去就有缺损,如果遇洪水暴涨,就在缺损处泄洪。(水位)仍然不下降,就要同时用石函桥闸和南排水管道排水,防止溃堤。我在杭州三年,连年遇到旱灾,湖水(带来)的益处和害处,我都弄清了其中的缘由。担心后人想要知晓,所以刻在石碑上。想要读者容易知晓,所以不修饰语言。
长庆四年三月十日杭州刺史白居易记。
白居易
钱唐湖事,刺史要知者四事,具列如左:
钱唐湖一名上湖,周回三十里,北有石函,南有笕。凡放水溉田,每减一寸,可溉十五余顷;每一复时,可溉五十余顷。先须别选公勤军吏二人,一人立于田次,一人立于湖次,与本所由田户,据顷亩,定日时,量尺寸,节限而放之。若岁旱,百姓请水,须令经州陈状,刺史自便压帖所由,即日与水。若待状入司,符下县,县帖乡,乡差所由,动经旬日,虽得水,而旱田苗无所及也。大抵此州春多雨,夏秋多旱。若堤防如法,蓄泄及时,即濒湖千余顷田,无凶年矣。自钱唐至盐官界,应溉夹官河②田,须放湖入河,从河入田。准盐铁使旧法,又须先量河水浅深,待溉田毕,却还本水尺寸。往往旱甚,即湖水不充。今年修筑湖堤,高加数尺,水亦随加,即不啻足矣。脱或不足,即更决临平湖,添注官河,又有余矣。俗云决放湖水,不利钱唐县官,县官多假他辞以惑刺史。或云鱼龙无所托,或云茭菱失其利。且鱼龙与生民之命孰急?茭菱与稻粮之利孰多?断可知矣。又云放湖即郭内六井无水,亦妄也。且湖底高,井管低,湖中又有泉数十眼,湖耗则泉涌,虽尽竭湖水,而泉用有余。况前后放湖,终不至竭,而云井无水,谬矣!其郭内六井,李泌相公典郡日所作,甚利于人。与湖相通,中有阴窦,往往堙塞,亦宜数察而通理之,则虽大旱而井水常足。湖中有无税田约十数顷,湖浅则田出,湖深则田没。田户多与所由计会,盗泄湖水,以利私田。其石函南笕,并诸小笕闼,非浇田时,并须封闭筑塞,数令巡检,小有漏泄,罪责所由,即无盗泄之弊矣。又若霖雨三日以上,即往往堤决,须所由巡守,预为之防。其笕之南,旧有缺岸,若水暴涨即于缺岸泄之又不减兼于石函南笕泄之防堤溃也。余在郡三年,仍岁逢旱,湖之利害,尽究其由。恐来者要知,故书之于石。欲读者易晓,故不文其言。
长庆四年三月十日杭州刺史白居易记。
(选自《白居易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10月第1版)
【注释】①钱唐湖:西湖。②官河:运河。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要知者四事,具列如左 具:详细
B.符下县,县帖乡 帖:文告
C.县官多假他辞以惑刺史 假:假托
D.李泌相公典郡日所作 典:掌管
5.B/下发文告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节限而放之 B. 刺史自便压帖所由,即日与水
夜缒而出,见秦伯 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
C.盗泄湖水,以利私田 D. 其笕之南,旧有缺岸
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6.A/而:均为连词,表修饰,地。B与:上句,动词,给,放;下句,介词,表对象,和、跟。C则:上句,连词,表目的,来;下句,介词,按照。D其:上句,指示代词,那;下句,人称代词,他。
7.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若水暴涨即于缺岸泄之又不减兼于石函南笕泄之防堤溃也
A. 若水暴涨∕即于缺岸泄之∕又不减兼∕于石函南笕泄之∕防堤溃也
B. 若水暴涨即于缺岸∕泄之∕又不减∕兼于石函南笕∕泄之防堤溃也
C. 若水暴涨∕即于缺岸泄之∕又不减∕兼于石函南笕泄之∕防堤溃也
D. 若水暴涨即于缺岸∕泄之∕又不减兼∕于石函南笕∕泄之防堤溃也
7.C/若水暴涨,即于缺岸泄之;又不减,兼于石函南笕泄之,防堤溃也。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白居易在杭州刺史任上所写关于西湖水利问题的文章,涉及灌溉农田、控制水位、疏通水井、防止溃堤等事项,可谓详尽。
B.白居易为官能切实为民着想,遇到旱年,令百姓直接前往州衙递交状纸“请水”,这样做减少了中间环节,使旱苗得以及时浇灌。
C.本文除立灌溉制度以告民众及继任者外,还对官府的自私、吏治的黑暗有所揭露,也肯定了李泌在杭州开凿六井造福一方的做法。
D.白居易反对利用湖水耕种湖中无税田,下令采取措施将石函及大小笕口堵塞,并派员巡查,有一点泄漏,就追究主管官员的责任。
8.D/白居易反对的是偷偷排干湖水来使无税私田得利。
9.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若堤防如法,蓄泄及时,即濒湖千余顷田,无凶年矣。(4分)
⑵中有阴窦,往往堙塞,亦宜数察而通理之。(3分)
⑶ 仍岁逢旱,湖之利害,尽究其由。(3分)
参考答案:
⑴如果堤防修筑得合乎规格(或:如果按照规定修筑堤防),(雨季)及时蓄水,(旱季)及时放水(浇田),那么临近钱唐湖的一千多顷农田,就不会有荒年了。(若堤防如法、蓄泄及时、濒、凶年,各1分)
⑵(井与钱唐湖)之间有暗沟,时常堵塞,也应经常检查疏通它。(阴窦、堙塞、数察而通理之,各1分)
⑶连年遇到旱灾,湖水(带来)的益处和害处,我都弄清了其中的缘由。(仍岁、尽究、其由,各1分)
【参考译文】
关于钱唐湖水利的事,(杭州)刺史需要知晓的四条,详细陈述如下:
钱唐湖又名上湖,周围三十里。北面有石函桥闸,南面有排水管。大凡放水灌溉田地时,(湖面水位)每降低一寸,可以灌溉十五多顷;每一次引湖水灌田后待水位恢复时,可以灌溉五十多顷。(灌田前)先要挑选两个心公身勤的官吏,一个站在田旁,一个站在湖边,会同本地界农户,根据农田面积,约定放水时间,算好放水尺寸,限量放水。如果遭遇旱年,百姓请求放水,必须让他直接前往州衙递交状纸,刺史立即批回地界,当天放水。如果等待状纸递进州府所属各部门,(州府的)公文下达到各县,县里再下发文告到各乡,乡里再派遣所属地界小吏,动辄要十天,即使得到了水,但旱田的禾苗等不及(早枯死了)。杭州这个地方,往往春天多雨,夏秋多干旱。如果堤防修筑得合乎规格,雨季及时蓄水,旱季及时放水(浇田),那么临近钱唐湖的一千多顷农田,就不会有荒年了。从钱唐到海宁盐官镇地界,应该灌溉运河两岸的农田,必须放湖水入运河,湖水由河道流入田地。按照盐铁转运使的老规矩,又必须先测量河水的深浅,等农田灌溉完毕,再使运河水位还原。往往干旱严重的时候,湖水就不足。今年修筑湖堤,加高了几尺,蓄水量也随之增加,就差不多够用了。倘或不够用,就再开挖临平湖,使湖水流入运河,就又(用之)有余了。民间传说开决放流湖水,对钱唐县官不利,县官常找借口来迷惑刺史。有的说鱼龙无处安身,有的说不利茭白、菱藕的生长。然而鱼龙与民众的性命相比,哪个更要紧呢?茭白、菱藕与稻米的利益相比,哪个得利更多呢?这是绝对可以知道的。又说如果放掉湖水,城中六井就没水了,这也荒谬。况且湖底部高,井口低,湖里又有几十眼泉水,湖水消耗了,泉水就涌出,即使用完湖水,但泉水用不完。何况前后放湖水,最终都不至于放完湖水,却要说井里没水,太荒谬了!那城中六井,是宰相李泌当年任杭州刺史时开凿的,对百姓很有好处。(井)与钱唐湖相通,其中有暗沟,时常堵塞,也应经常检查疏通它,那么即使遇到大旱,但井水总是充足的。湖中里有十几顷免税田,湖水浅了,田地就露出;湖水深了,田地就淹没。田户常与主管官吏勾结算计,偷偷排放湖水,来使私田得利。那石函桥闸、南排水管道和各小水管出口,在不浇田时,都必须封闭堵住,经常派人巡视检查,有一点小泄漏,就追究主管官吏的责任,就不会有偷排湖水的弊端了。再有如果遇到接连三天以上的大雨,就往往容易溃堤,必须由主管官吏巡视看守,预先做好防患工作。那排水管道南面,堤岸过去就有缺损,如果遇洪水暴涨,就在缺损处泄洪。(水位)仍然不下降,就要同时用石函桥闸和南排水管道排水,防止溃堤。我在杭州三年,连年遇到旱灾,湖水(带来)的益处和害处,我都弄清了其中的缘由。担心后人想要知晓,所以刻在石碑上。想要读者容易知晓,所以不修饰语言。
长庆四年三月十日杭州刺史白居易记。
* 钱唐湖石记白居易钱唐湖事,刺史要知者四事,具列如左:钱唐湖一名上湖,周回三十里,北有石函,南有笕。凡放水溉田,每减一寸,可溉十五余顷;每一复时,可溉五十余顷。先须别选公勤军吏二人,一人立于田次,一人立于湖次,与本所由田户,据顷亩,定日时,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