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县自明本志令》
作者:曹操
孤始举孝廉[1],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2],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3],欲为一郡守[4],好作政教[5],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6];故在济南[7],始除残去秽[8],平心选举,违迕诸常侍[9]。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去官之后,年纪尚少[10],顾视同岁中[11],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12],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13],欲以泥水自蔽[14],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后征为都尉[15],迁典军校尉[16],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17],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18],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而遭值董卓之难[19],兴举义兵[20]。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多兵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故汴水之战数千[21],后还到扬州更募[22],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后领兖州[23],破降黄巾三十万众[24]。又袁术僭号于九江[25],下皆称臣,名门曰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26],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后孤讨禽其四将[27],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28],发病而死。及至袁绍据河北[29],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绍,枭其二子[30]。又刘表自以为宗室[31],包藏奸心,乍前乍却[32],以观世事,据有当州[23],孤复定之,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34]。
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35],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36],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37]。”夫能以大事小也[38]。昔乐毅走赵[39],赵王欲与之图燕[40]。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41],况燕后嗣乎[42]!”胡亥之杀蒙恬也[43],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44];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孤祖、父以至孤身[45],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46],过于三世矣。
孤非徒对诸君说此也,常以语妻妾,皆令深知此意。孤谓之言:“顾我万年之后[47],汝曹皆当出嫁,欲令传道我心,使他人皆知之。”孤此言皆肝鬲之要也[48]。所以勤勤恳恳叙心腹者,见周公有《金縢》之书以自明[49],恐人不信之故。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50],以还执事[51],归就武平侯国[52],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前,朝恩封三子为侯,固辞不受,今更欲受之,非欲复以为荣,欲以为外援,为万安计[53]。
孤闻介推之避晋封[54],申胥之逃楚赏[55],未尝不舍书而叹,有以自省也。奉国威灵[56],仗钺征伐[57],推弱以克强[58],处小而禽大。意之所图,动无违事,心之所虑,何向不济,遂荡平天下,不辱主命。可谓天助汉室,非人力也[59]。然封兼四县[60],食户三万[61],何德堪之!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今上还阳夏、柘、苦三县户二万,但食武平万户,且以分损谤议[62],少减孤之责也。
-------------------
【注释】 [1]孤:古代王侯自谦之称。曹操当时任丞相,封武平侯,故此自称。孝廉:汉代从武帝开始,规定地方长官按期向中央推举各科人才,分孝廉、贤良、方正等科目,听候使用,东汉时每年由各郡、国从二十万人中荐举一人,曹操被举为孝廉时才二十岁。孝指善事父母,廉指清廉方正。
[2]岩穴知名之士:指隐居而有名望的人。汉朝风尚,儒生常故意隐居深山,抬高声价,以待举荐。岩穴,山洞石室。
[3]海内人:这里主要指世家豪族。曹操出身宦官家庭,故被轻视。
[4]郡守: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即太守。
[5]政教:行政和教化。
[6]世士:世人。
[7]在济南:曹操于中平元年(184)为济南国相,职位相当于太守。济南国辖境在今山东济南一带。
[8]除残去秽:曹操任济南相时,下属官吏多趋附权贵,贪赃枉法。曹操奏请撤免八个县官,下令捣毁六百多所祠庙,严禁祭祀鬼神,因此得罪了当时的权贵近臣。
[9]违迕(wǔ五):违背、触犯。诸:之于。常侍:也称中常侍,皇帝的侍从近臣,掌管宫廷文书和传达皇帝命令。东汉末年,中常侍改用宦官,权势很大,地方官多逢迎他们。
[10]年纪尚少[sha︸哨]:曹操任济南相期满,朝廷调他为东郡太守。他托病辞官还乡,年方三十来岁。[11]同岁:同一年被举为孝廉的人。
[12]谯(qiáo樵);今安徽亳县。曹操的故乡。精舍:指精致的书房。
[13]底下之地:低洼之地,指瘠薄的土地。
[14]泥水自蔽:意谓老于荒野,不求闻达。
[15]都尉:官名,管军事,官阶相当于太守。
[16]典军校尉:武官名,掌管近卫兵,多由皇帝亲信担任。中平五年(188),汉灵帝刘宏建立西园军,设置八校尉,以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袁绍为中军校尉,曹操为典军校尉。
[17]讨贼:指讨伐地方军阀和镇压农民起义军。
[18]征西将军:东汉时授征西将军的有四人,他们对东汉王朝都立过功劳。曹操借此述志,表示愿做东汉王朝的功臣。
[19]董卓之难:董卓原是凉州(今甘肃、宁夏一带)豪强,灵帝时任并州(今山西太原)牧。中平六年(189),汉灵帝死,少帝刘辩即位,外戚何进为了消灭宦官,召董卓领兵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刘协。董卓自封都尉和相国,操纵朝政。各州郡起兵反对,成立讨卓联军。
[20]兴举义兵:指初平元年(190),关东各州郡纷纷起兵讨伐董卓,都自称“义兵”。曹操也在陈留郡己吾县(今河南省陈留县)招募五千人起兵讨董。董卓挟持献帝和数十万居民从洛阳迁都长安,沿路死人无数,洛阳被焚。初平三年,董卓被王允、吕布所杀。
[21]汴水之战:初平元年(190),以袁绍为盟主的关东各州郡声称讨董,实各怀私利,又怕董卓兵强,不敢先进。曹操独率军西进,与董卓部将徐荣在荥阳的汴水(今名索河,在河南省荥阳县西南)一带交战,因兵少无援失败。曹操本人被流矢所中,连夜逃走。
[22]扬州更募:曹操汴水战败后,与夏侯惇等到扬州重新召募兵丁。东汉末年,扬州的州治在今安徽省合肥,辖今江苏、安徽一带。
[23]兖(yǎn眼)州:东汉十三州之一,辖今山东西南部和河南东部。
[24]破降黄巾:初平三年(192),青州黄巾农民军起义攻入兖州,杀刺史刘岱。济北鲍信与兖州官吏迎曹操为兖州牧。曹操领兵攻黄巾军于寿张(今山东省东平县西南),追至济北,黄巾军三十万被迫投降。曹操从中挑选精壮,组成自己的强大军事力量,号为“青州兵”。
[25]袁术:字公路,袁绍的异母弟,九江郡太守,东汉末年江淮一带世族豪强大军阀。僭(jiàn见)号:盗用皇帝称号。建安二年(197)袁术以九江太守称帝于寿春(今安徽省寿县)。九江:郡名,辖今江苏、安徽省南部和江西省。
[26]露布:布告,宣示。
[27]禽:同“擒”。建安二年(197)九月,袁术攻陈(今河南省淮阳县),曹操引兵击之,大胜,擒斩袁术的四个部将桥蕤(ruì锐)、李丰、梁纲、乐就。
[28]解沮(jǔ举):瓦解崩溃。
[29]袁绍:字本初,袁术之兄。建安四年(199)三月,消灭了公孙瓒,占有黄河以北的冀、青、幽、并四州,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割据势力。
[30]枭(xiāo消):即枭首,斩首而悬之示众。建安五年(200),曹操在官渡(今河南省中年县东北)之战中,以少胜多,消灭袁绍军的主力。两年后,袁绍病死。明年,其子袁谭、袁尚因争夺冀州互相攻杀,袁谭求援曹操,袁尚始退军。后袁谭背叛曹操。建安十年正月,曹操又出兵击杀其子袁谭,袁尚和他的次兄袁熙逃奔辽西乌桓。建安十二年五月,曹操北征乌桓。袁熙、袁尚又逃往辽东,九月为操部属公孙康所杀。曹操乃悬首示众。
[31]刘表:字景升,汉皇族鲁恭王刘余的后代,东汉末豪强军阀。献帝初平(190—193)中任荆州刺吏。
[32]乍前乍却:忽前忽后。意喻投机。据史载:官渡之战,袁绍向刘表求援,刘暗与勾结,未敢出兵。有人劝他归附曹操,他也持观望态度。
[33]当州:当地,即荆州,辖今湖北、湖南等地。建安十三年(208)七月,曹操南征刘表,八月刘表病死,九月其幼子刘琮即以荆州降曹操。
[34]“人臣”二句:建安十三年,汉献帝为了表彰曹操平定三郡乌桓的功绩,废太尉、司徒、司空三公,恢复西汉的丞相和御史大夫制度,任曹操为丞相。
[35]不逊之志:不忠顺的想法。指代汉自立为皇帝。
[36]垂称:垂名,称颂。
[37]“《论语》云”四句:见《论语·泰伯篇》。
[38]以大事小:以强大的诸侯来侍奉弱小的天子。曹操借用《论语》中的话,表示自己拥护东汉王朝,并无夺取帝位之心。
[39]乐毅:战国燕昭王时名将,曾率赵、楚、韩、魏、燕五国军队破齐,攻下齐国七十余城,后封为昌国君。昭王死,惠王立,中了齐将田单的反间计,让骑劫代乐毅为将,乐毅恐留燕被害,于是投奔赵国。
[40]赵王:赵惠文王。
[41]徒隶:犯人和奴隶,此泛指地位低贱的人。
[42]后嗣:后代,指燕惠王。以上“昔乐毅”以下一段,据《太平御览》卷四二○可知,系转引《史记》。然今本《史记》不载。
[43]胡亥:秦始皇嬴政的小儿子,继始皇立,称二世。蒙恬(tiàn田):秦始皇时名将,秦统一六国后,他率兵三十万,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秦始皇死后,赵高伪造始皇遗诏,逼使蒙恬自杀。
[44]三世:蒙恬祖父蒙骜、父亲蒙武、连自己共三代。均为秦国名将。
[45]祖、父:指曹操的祖父曹腾和父亲曹嵩。曹腾在汉桓帝时任中常侍、大长秋(管理皇宫事宜的官),封费亭侯;养夏侯氏的孩子为子,即是曹嵩,汉灵帝时官至太尉。曹嵩生曹操。
[46]子桓:曹操次子曹丕的字。
[47]万年:死的代称。
[48]肝鬲(gé革)之要:出自内心的至要之言。鬲,同“膈”,胸膈。
[49]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弟,周成王叔。金縢(téng腾):《尚书·周书》篇名。其中记述武王病时,周公曾作祷辞祭告于神,请求代武王死,祭毕将祷词封藏在金縢柜中。武王死,成王年幼,周公摄政。成王的另两个叔父管叔、蔡叔等诽谤周公篡位,引起成王怀疑。于是周公避居东都(现河南洛阳市)。后来成王启柜发现祷词,知其忠贞,大为感动,亲自迎回了周公。縢,封缄。金縢密封的金属柜。
[50]便尔:就此。委捐:放弃,交出。
[51]执事:指朝廷统率军队的主管权。
[52]武平侯国:建安元年(196),献帝以曹操为大将军,封武平侯。武平,在今河南鹿邑县西。
[53]为万安计:曹操此令公布后,据《魏书》记载:汉献帝在第二年,即建安十六年(211),封曹操之子曹植为平原侯,曹据为范阳侯,曹豹为饶阳侯。
[54]介推(cuī摧):即介子推,春秋时晋国人,曾随晋公子重耳出亡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即位,大封从亡诸臣。介子推不言己功,偕其母隐于绵山而死。后世又传说重耳曾烧山要他出来做官,他坚不出山,抱木被烧而死。
[55]申胥:即申包胥,春秋时楚国大夫。伍子胥率吴军伐楚,攻下郢都。申包胥求救于秦,痛哭七日,终于感动了秦哀公,求得救兵,击退吴军。楚昭王回到郢都,赏赐功臣。他避而逃走,不肯受赏。
[56]威灵:指汉皇室祖宗的威武神灵。
[57]钺(yuè月):古兵器,形似大斧,也是天子出征时的一种仪仗。皇帝授钺给主将,即象征代表天子出征。
[58]推:指挥。
[59]天助汉室:这是曹操表示不自居功的客气话。
[60]四县:指武平、阳夏(jiǎ甲,今河南太康县)、柘(今河南柘城县北)、苦(hù户,今河南鹿邑县东)。
[61]食户三万:受三万户人家所纳赋税的供养。
[62]分损:减少,平息。
去官之后,年纪尚少[10],顾视同岁中[11],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12],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13],欲以泥水自蔽[14],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后征为都尉[15],迁典军校尉[16],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17],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18],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而遭值董卓之难[19],兴举义兵[20]。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多兵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故汴水之战数千[21],后还到扬州更募[22],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后领兖州[23],破降黄巾三十万众[24]。又袁术僭号于九江[25],下皆称臣,名门曰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26],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后孤讨禽其四将[27],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28],发病而死。及至袁绍据河北[29],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绍,枭其二子[30]。又刘表自以为宗室[31],包藏奸心,乍前乍却[32],以观世事,据有当州[23],孤复定之,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34]。
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35],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36],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37]。”夫能以大事小也[38]。昔乐毅走赵[39],赵王欲与之图燕[40]。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41],况燕后嗣乎[42]!”胡亥之杀蒙恬也[43],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44];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孤祖、父以至孤身[45],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46],过于三世矣。
孤非徒对诸君说此也,常以语妻妾,皆令深知此意。孤谓之言:“顾我万年之后[47],汝曹皆当出嫁,欲令传道我心,使他人皆知之。”孤此言皆肝鬲之要也[48]。所以勤勤恳恳叙心腹者,见周公有《金縢》之书以自明[49],恐人不信之故。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50],以还执事[51],归就武平侯国[52],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前,朝恩封三子为侯,固辞不受,今更欲受之,非欲复以为荣,欲以为外援,为万安计[53]。
孤闻介推之避晋封[54],申胥之逃楚赏[55],未尝不舍书而叹,有以自省也。奉国威灵[56],仗钺征伐[57],推弱以克强[58],处小而禽大。意之所图,动无违事,心之所虑,何向不济,遂荡平天下,不辱主命。可谓天助汉室,非人力也[59]。然封兼四县[60],食户三万[61],何德堪之!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今上还阳夏、柘、苦三县户二万,但食武平万户,且以分损谤议[62],少减孤之责也。
-------------------
【注释】 [1]孤:古代王侯自谦之称。曹操当时任丞相,封武平侯,故此自称。孝廉:汉代从武帝开始,规定地方长官按期向中央推举各科人才,分孝廉、贤良、方正等科目,听候使用,东汉时每年由各郡、国从二十万人中荐举一人,曹操被举为孝廉时才二十岁。孝指善事父母,廉指清廉方正。
[2]岩穴知名之士:指隐居而有名望的人。汉朝风尚,儒生常故意隐居深山,抬高声价,以待举荐。岩穴,山洞石室。
[3]海内人:这里主要指世家豪族。曹操出身宦官家庭,故被轻视。
[4]郡守: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即太守。
[5]政教:行政和教化。
[6]世士:世人。
[7]在济南:曹操于中平元年(184)为济南国相,职位相当于太守。济南国辖境在今山东济南一带。
[8]除残去秽:曹操任济南相时,下属官吏多趋附权贵,贪赃枉法。曹操奏请撤免八个县官,下令捣毁六百多所祠庙,严禁祭祀鬼神,因此得罪了当时的权贵近臣。
[9]违迕(wǔ五):违背、触犯。诸:之于。常侍:也称中常侍,皇帝的侍从近臣,掌管宫廷文书和传达皇帝命令。东汉末年,中常侍改用宦官,权势很大,地方官多逢迎他们。
[10]年纪尚少[sha︸哨]:曹操任济南相期满,朝廷调他为东郡太守。他托病辞官还乡,年方三十来岁。[11]同岁:同一年被举为孝廉的人。
[12]谯(qiáo樵);今安徽亳县。曹操的故乡。精舍:指精致的书房。
[13]底下之地:低洼之地,指瘠薄的土地。
[14]泥水自蔽:意谓老于荒野,不求闻达。
[15]都尉:官名,管军事,官阶相当于太守。
[16]典军校尉:武官名,掌管近卫兵,多由皇帝亲信担任。中平五年(188),汉灵帝刘宏建立西园军,设置八校尉,以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袁绍为中军校尉,曹操为典军校尉。
[17]讨贼:指讨伐地方军阀和镇压农民起义军。
[18]征西将军:东汉时授征西将军的有四人,他们对东汉王朝都立过功劳。曹操借此述志,表示愿做东汉王朝的功臣。
[19]董卓之难:董卓原是凉州(今甘肃、宁夏一带)豪强,灵帝时任并州(今山西太原)牧。中平六年(189),汉灵帝死,少帝刘辩即位,外戚何进为了消灭宦官,召董卓领兵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刘协。董卓自封都尉和相国,操纵朝政。各州郡起兵反对,成立讨卓联军。
[20]兴举义兵:指初平元年(190),关东各州郡纷纷起兵讨伐董卓,都自称“义兵”。曹操也在陈留郡己吾县(今河南省陈留县)招募五千人起兵讨董。董卓挟持献帝和数十万居民从洛阳迁都长安,沿路死人无数,洛阳被焚。初平三年,董卓被王允、吕布所杀。
[21]汴水之战:初平元年(190),以袁绍为盟主的关东各州郡声称讨董,实各怀私利,又怕董卓兵强,不敢先进。曹操独率军西进,与董卓部将徐荣在荥阳的汴水(今名索河,在河南省荥阳县西南)一带交战,因兵少无援失败。曹操本人被流矢所中,连夜逃走。
[22]扬州更募:曹操汴水战败后,与夏侯惇等到扬州重新召募兵丁。东汉末年,扬州的州治在今安徽省合肥,辖今江苏、安徽一带。
[23]兖(yǎn眼)州:东汉十三州之一,辖今山东西南部和河南东部。
[24]破降黄巾:初平三年(192),青州黄巾农民军起义攻入兖州,杀刺史刘岱。济北鲍信与兖州官吏迎曹操为兖州牧。曹操领兵攻黄巾军于寿张(今山东省东平县西南),追至济北,黄巾军三十万被迫投降。曹操从中挑选精壮,组成自己的强大军事力量,号为“青州兵”。
[25]袁术:字公路,袁绍的异母弟,九江郡太守,东汉末年江淮一带世族豪强大军阀。僭(jiàn见)号:盗用皇帝称号。建安二年(197)袁术以九江太守称帝于寿春(今安徽省寿县)。九江:郡名,辖今江苏、安徽省南部和江西省。
[26]露布:布告,宣示。
[27]禽:同“擒”。建安二年(197)九月,袁术攻陈(今河南省淮阳县),曹操引兵击之,大胜,擒斩袁术的四个部将桥蕤(ruì锐)、李丰、梁纲、乐就。
[28]解沮(jǔ举):瓦解崩溃。
[29]袁绍:字本初,袁术之兄。建安四年(199)三月,消灭了公孙瓒,占有黄河以北的冀、青、幽、并四州,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割据势力。
[30]枭(xiāo消):即枭首,斩首而悬之示众。建安五年(200),曹操在官渡(今河南省中年县东北)之战中,以少胜多,消灭袁绍军的主力。两年后,袁绍病死。明年,其子袁谭、袁尚因争夺冀州互相攻杀,袁谭求援曹操,袁尚始退军。后袁谭背叛曹操。建安十年正月,曹操又出兵击杀其子袁谭,袁尚和他的次兄袁熙逃奔辽西乌桓。建安十二年五月,曹操北征乌桓。袁熙、袁尚又逃往辽东,九月为操部属公孙康所杀。曹操乃悬首示众。
[31]刘表:字景升,汉皇族鲁恭王刘余的后代,东汉末豪强军阀。献帝初平(190—193)中任荆州刺吏。
[32]乍前乍却:忽前忽后。意喻投机。据史载:官渡之战,袁绍向刘表求援,刘暗与勾结,未敢出兵。有人劝他归附曹操,他也持观望态度。
[33]当州:当地,即荆州,辖今湖北、湖南等地。建安十三年(208)七月,曹操南征刘表,八月刘表病死,九月其幼子刘琮即以荆州降曹操。
[34]“人臣”二句:建安十三年,汉献帝为了表彰曹操平定三郡乌桓的功绩,废太尉、司徒、司空三公,恢复西汉的丞相和御史大夫制度,任曹操为丞相。
[35]不逊之志:不忠顺的想法。指代汉自立为皇帝。
[36]垂称:垂名,称颂。
[37]“《论语》云”四句:见《论语·泰伯篇》。
[38]以大事小:以强大的诸侯来侍奉弱小的天子。曹操借用《论语》中的话,表示自己拥护东汉王朝,并无夺取帝位之心。
[39]乐毅:战国燕昭王时名将,曾率赵、楚、韩、魏、燕五国军队破齐,攻下齐国七十余城,后封为昌国君。昭王死,惠王立,中了齐将田单的反间计,让骑劫代乐毅为将,乐毅恐留燕被害,于是投奔赵国。
[40]赵王:赵惠文王。
[41]徒隶:犯人和奴隶,此泛指地位低贱的人。
[42]后嗣:后代,指燕惠王。以上“昔乐毅”以下一段,据《太平御览》卷四二○可知,系转引《史记》。然今本《史记》不载。
[43]胡亥:秦始皇嬴政的小儿子,继始皇立,称二世。蒙恬(tiàn田):秦始皇时名将,秦统一六国后,他率兵三十万,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秦始皇死后,赵高伪造始皇遗诏,逼使蒙恬自杀。
[44]三世:蒙恬祖父蒙骜、父亲蒙武、连自己共三代。均为秦国名将。
[45]祖、父:指曹操的祖父曹腾和父亲曹嵩。曹腾在汉桓帝时任中常侍、大长秋(管理皇宫事宜的官),封费亭侯;养夏侯氏的孩子为子,即是曹嵩,汉灵帝时官至太尉。曹嵩生曹操。
[46]子桓:曹操次子曹丕的字。
[47]万年:死的代称。
[48]肝鬲(gé革)之要:出自内心的至要之言。鬲,同“膈”,胸膈。
[49]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弟,周成王叔。金縢(téng腾):《尚书·周书》篇名。其中记述武王病时,周公曾作祷辞祭告于神,请求代武王死,祭毕将祷词封藏在金縢柜中。武王死,成王年幼,周公摄政。成王的另两个叔父管叔、蔡叔等诽谤周公篡位,引起成王怀疑。于是周公避居东都(现河南洛阳市)。后来成王启柜发现祷词,知其忠贞,大为感动,亲自迎回了周公。縢,封缄。金縢密封的金属柜。
[50]便尔:就此。委捐:放弃,交出。
[51]执事:指朝廷统率军队的主管权。
[52]武平侯国:建安元年(196),献帝以曹操为大将军,封武平侯。武平,在今河南鹿邑县西。
[53]为万安计:曹操此令公布后,据《魏书》记载:汉献帝在第二年,即建安十六年(211),封曹操之子曹植为平原侯,曹据为范阳侯,曹豹为饶阳侯。
[54]介推(cuī摧):即介子推,春秋时晋国人,曾随晋公子重耳出亡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即位,大封从亡诸臣。介子推不言己功,偕其母隐于绵山而死。后世又传说重耳曾烧山要他出来做官,他坚不出山,抱木被烧而死。
[55]申胥:即申包胥,春秋时楚国大夫。伍子胥率吴军伐楚,攻下郢都。申包胥求救于秦,痛哭七日,终于感动了秦哀公,求得救兵,击退吴军。楚昭王回到郢都,赏赐功臣。他避而逃走,不肯受赏。
[56]威灵:指汉皇室祖宗的威武神灵。
[57]钺(yuè月):古兵器,形似大斧,也是天子出征时的一种仪仗。皇帝授钺给主将,即象征代表天子出征。
[58]推:指挥。
[59]天助汉室:这是曹操表示不自居功的客气话。
[60]四县:指武平、阳夏(jiǎ甲,今河南太康县)、柘(今河南柘城县北)、苦(hù户,今河南鹿邑县东)。
[61]食户三万:受三万户人家所纳赋税的供养。
[62]分损:减少,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