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字是避的成语 (8个)
-
1
不避斧钺
- 成语拼音:
- bù bì fǔ yuè
- 成语解释:
- 斧钺:古代的兵器。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形容将士英勇无畏,或烈士忠义不屈。
- 成语出处:
- 东汉 班固《汉书 赵充国传》:“愚臣伏计孰甚,不敢避斧钺之诛,昧死陈愚,唯陛下省察。”
-
2
不避艰险
- 成语拼音:
- bù bì jiān xiǎn
- 成语解释:
- 不畏惧艰难险阻。
- 成语出处:
- 《三国志 蜀志 关羽传》:“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
3
不避强御
- 成语拼音:
- bù bì qiáng yù
- 成语解释:
- 避:回避;强御:有权势的人。刚正无私,不怕有势力的人
- 成语出处:
- 唐·权德舆《唐西川节度副大使韦公先庙碑铭序》:“操持贵幸,不避强御,缮理宫室,得其时制。”
-
4
不避水火
- 成语拼音:
- bù bì shuǐ huǒ
- 成语解释:
- 指不畏凶险。
- 成语出处:
- 《水浒传》第五八回:“贤弟心中有何危厄不决之难,但请尽说不妨,便当不避水火,力为解救,与汝相助。”
-
5
不避汤火
- 成语拼音:
- bù bì tāng huǒ
- 成语解释:
- 汤:沸水;火:战火。指不畏凶险
- 成语出处: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前蒙矢石,不避汤火之难者,为重赏使也。”
-
6
退避三舍
- 成语拼音:
- tuì bì sān shè
- 成语解释:
- 后退九十里。比喻为避免冲突;向对方作出回避或让步。舍:古时行军;一舍为三十里。
- 成语出处: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
7
退避贤路
- 成语拼音:
- tuì bì xián lù
- 成语解释:
- 贤路:贤人出任的路。指辞去职位,让贤人接替
- 成语出处:
-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28章:“张怀芝皓电请各省联名电劝李‘退避贤路’。”
-
8
逃避现实
- 成语拼音:
- táo bì xiàn shí
- 成语解释:
- 指不敢正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 成语出处:
- 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不能不顾现实,更不能逃避现实,也不能向丑恶的现实投降。”
* 第二个字是避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