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的成语 (1015个)
-
741
势在必行
- 成语拼音:
- shì zài bì xíng
- 成语解释:
- 行:做。从事情发展的趋势看,必须采取行动。
- 成语出处:
-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80回:“又知此事势在必行,次日一早,便往城外访友去了。”
-
742
守着鼻子摸着腮
- 成语拼音:
- shǒu zhe bí zǐ mō zhe sāi
- 成语解释:
- 形容彼此紧挨着
- 成语出处: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43回:“外头守着鼻子摸着腮的都是人,我守的这点去处连足也摸不过来,……支了他那里去?”
-
743
隋珠和璧
- 成语拼音:
- suí zhū hé bì
- 成语解释:
- 隋侯之珠与和氏之璧。泛指珍宝。
- 成语出处:
- 元·吴亮《劝忍百箴》:“隋珠和璧,蒟酱筇竹,寒不可衣,饥不可食。”
-
744
随珠和璧
- 成语拼音:
- suí zhū hé bì
- 成语解释:
- 随侯珠与和氏璧的并称。传说古代随国姬姓诸侯见一大蛇伤断,以药敷之而愈;后蛇于江中衔明月珠以报德,因曰随侯珠,又称灵蛇珠。楚人卞和于荆山得一璞玉,先后献给武王、文王,均以为石,和以欺君罪被砍断两足;成王登位,使人剖璞,果得夜光宝玉,因命之曰和氏璧。事见《韩
- 成语出处:
- 传说古代随国姬姓诸侯见一大蛇伤断,以药敷之而愈;后蛇于江中衔明月珠以报德,因曰随侯珠,又称灵蛇珠。楚人卞和于荆山得一璞玉,先后献给武王、文王,均以为石,和以欺君罪被砍断两足;成王登位,使人剖璞,果得夜光宝玉,因命之曰和氏璧。
-
745
失诸交臂
- 成语拼音:
- shī zhū jiāo bì
- 成语解释:
- 指当面错过机会。
- 成语出处:
- 见“失之交臂”。
-
746
失之交臂
- 成语拼音:
- shī zhī jiāo bì
- 成语解释:
- 交臂:胳膊碰胳膊。指双方擦肩而过。形容当面错过机会。
- 成语出处:
- 先秦 庄周《庄子 田子方》:“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
-
747
隋珠荆璧
- 成语拼音:
- suí zhū jīng bì
- 成语解释:
- 即隋珠和璧。
- 成语出处:
- 汉·荀悦《汉纪·武帝纪》:“立神明通天之台,造甲乙之帐,络以隋珠荆璧。”
-
748
三征七辟
- 成语拼音:
- sān zhēng qī bì
- 成语解释:
- 三、七:泛指多次;征、辟:征召,荐举。指朝廷多次征名为官
- 成语出处:
- 《晋书·王褒传》:“于是隐居教授,三征七辟,皆不就。”
-
749
上之所好,下必从之
- 成语拼音:
- shàng zhī suǒ hào,xià bì cóng zhī
- 成语解释:
- 好:喜爱。在上的人喜欢什么,在下的人就一定会跟着做
- 成语出处:
- 战国·邹·孟轲《孟子·滕文公》:“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
750
神至之笔
- 成语拼音:
- shén zhì zhī bǐ
- 成语解释:
- 形容艺术作品的技法非常奇妙。
- 成语出处:
- 清·侯方域《倪云林十万图记》:“其皱擦勾斫、分披纠合,无一不备神至之笔,岂可以一律论耶!”
-
751
投畀豺虎
- 成语拼音:
- tóu bì chái hǔ
- 成语解释:
- 畀:给与。原指那种好搬弄是非的人,要把他扔出去喂豺狼虎豹。形容人民群众对坏人的愤恨。
- 成语出处:
- 《诗经 小雅 巷伯》:“取彼谮人,投畀豺虎。”
-
752
投笔从戎
- 成语拼音:
- tóu bǐ cóng róng
- 成语解释:
- 指读书人放弃文化工作参军入伍。投:扔掉。
- 成语出处: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班超传》:“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后立功西域,封定远侯。”
-
753
螳臂当车
- 成语拼音:
- táng bì dāng chē
- 成语解释:
- 螳螂奋举前腿来挡住车子前进;不知道它的力量根本不胜任。比喻自不量力地去做办不到的事;必然失败。
- 成语出处:
- 先秦 庄周《庄子 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
-
754
螳臂挡车
- 成语拼音:
- táng bì dǎng chē
- 成语解释:
- 比喻自不量力,招致失败。同“螳臂当车”。
- 成语出处:
- 李一《荆宜施鹤光复记》:“武汉义师之崛起也,以一隅而待北方数省之兵,盖有螳臂挡车之势,危莫甚焉。”
-
755
螳臂当辕
- 成语拼音:
- táng bì dāng yuán
- 成语解释:
- 螳臂:螳螂的前腿;当:阻挡;辕:借指车。比喻自不量力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
- 成语出处:
-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势弱难敌,谓之螳臂当辕;人生易死,乃曰蜉蝣在世。”
-
756
螳臂当辙
- 成语拼音:
- táng bì dāng zhé
- 成语解释:
- 比喻自不量力,招致失败。同“螳臂当车”。
- 成语出处:
- 明 蒋一葵《长安客话 斗促织》:“螳臂当辙横,怒蛙致凭轼。”
-
757
螳臂扼辙
- 成语拼音:
- táng bì è zhé
- 成语解释:
- 螳臂:螳螂的前腿;扼:控制;辙:行车的方向。螳螂举起臂来阻止车的前进。比喻自不量力
- 成语出处:
- 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人臣之谬思乱者,乃螳臂扼辙耳。”
-
758
袒臂挥拳
- 成语拼音:
- tǎn bì huī quán
- 成语解释:
- 挽袖露臂,挥动拳头。形容准备动武的样子。
- 成语出处:
- 元 关汉卿《拜月亭》第四折:“我特故里说的别,包弹遍,不嫌些蹬弩开弓,怎说他袒臂挥拳。”
-
759
退避三舍
- 成语拼音:
- tuì bì sān shè
- 成语解释:
- 后退九十里。比喻为避免冲突;向对方作出回避或让步。舍:古时行军;一舍为三十里。
- 成语出处: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
760
铁壁铜墙
- 成语拼音:
- tiě bì tóng qiáng
- 成语解释:
- 比喻十分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
- 成语出处: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0回:“果然是铁壁铜墙,端的是人强马壮。”
* bi成语,bi的成语,带bi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