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的成语 (1015个)

721

三年化碧

成语拼音:
sān nián huà bì
成语解释:
指忠心不泯。
成语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722

视如敝屣

成语拼音:
shì rú bì xǐ
成语解释:
视:看待;敝:破旧;屣:鞋。看得像破旧的鞋子一样。形容轻视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
《孟子 尽心上》:“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屣也。”
723

视如拱璧

成语拼音:
shì rú gǒng bì
成语解释:
拱璧:用双手合抱的大璧,比喻珍品。看做两手合抱的碧玉。比喻十分珍贵
成语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珠儿》:“始纳婢,经年余,生一子,视如拱璧,名之珠儿。”
724

三人行,必有我师

成语拼音:
sān rén xíng,bì yǒu wǒ shī
成语解释: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25

束手待毙

成语拼音:
shù shǒu dài bì
成语解释:
捆起手来等死。比喻遇到困难不积极想办法;坐着等失败。
成语出处:
《宋史 礼志十七》:“与其束手待毙,曷若并计合谋,同心戮力。”
726

束手就毙

成语拼音:
shù shǒu jiù bì
成语解释:
同“束手待毙”。
成语出处:
宋·洪迈《容斋续笔·靖康时事》:“予顷修《靖康实录》,窃痛一时之祸,以堂堂大邦,中外之兵数十万,曾不能北向发一矢、获一胡,端坐都城,束手就毙。”
727

三首六臂

成语拼音:
sān shǒu liù bì
成语解释:
同“三头六臂”。
成语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六十三回:“子牙见对营门一人,三首六臂,青面獠牙。”
728

沈诗任笔

成语拼音:
shěn shī rèn bǐ
成语解释:
①南朝梁沉约以诗着称,任昉以表、奏、书、启诸体散文擅名,时人称为“沈诗任笔”。笔,谓无韵之文。②用以泛指诗文。
成语出处:
宋·陆游《亲归书来多问近况以诗答之》:“沈诗任笔俱忘尽,酒户新来却少增。”
729

束手自毙

成语拼音:
shù shǒu zì bì
成语解释:
谓捆住双手,自取灭亡。
成语出处: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第二卷:“但使兵连不解,馈运不休,古犹忌之,粌今日兵无可连,馈无可运,徒束手自毙何益。”
730

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成语拼音:
shí shì zhī yì,bì yǒu zhōng shì
成语解释:
邑:指小城市。即使是十户人家的小城镇,也有忠信的人。指处处都有贤人
成语出处:
汉·刘向《说苑·谈丛》:“十步之泽,必有芳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731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成语拼音:
shí shì zhī yì,bì yǒu zhōng xìn
成语解释:
邑:指小城市。即使是十户人家的小城镇,也有忠信的人。指处处都有贤人
成语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公冶长》:“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732

三头八臂

成语拼音:
sān tóu bā bì
成语解释:
见“三头六臂”。
成语出处:
《法苑珠林》卷九:“[修罗道者]体貌粗鄙,每怀瞋毒,棱层可畏,拥耸惊人,并出三头,重安八臂,跨山蹋海,把日擎云。”
733

桑田碧海

成语拼音:
sāng tián bì hǎi
成语解释:
同“桑田沧海”。
成语出处:
唐·卢照邻《长安古意》诗:“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734

视同拱璧

成语拼音:
shì tóng gǒng bì
成语解释:
看作两手合抱的璧玉。比喻十分珍贵。
成语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4回:“求着他一副对子,一把扇子,那就视同拱璧,也不管他的字好歹。”
735

三头六臂

成语拼音:
sān tóu liù bì
成语解释:
原指佛的法相有三个头;六条臂。后比喻人本领高超;神通广大。
成语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普昭禅师》:“三头六臂擎天地,愤怒那吒扑帝钟。”
736

室徒四壁

成语拼音:
shì tú sì bì
成语解释:
犹言室内空无一物。喻贫穷。
成语出处:
《魏书·阳固传》:“居官清洁,家无余财,终殁之日,室徒四壁,无以供丧,亲故为其棺敛焉。”
737

赏信罚必

成语拼音:
shǎng xìn fá bì
成语解释:
谓该赏一定赏,该罚一定罚。
成语出处:
《六韬·赏罚》:“凡赏者贵信,用罚者贵必,赏信罚必,于耳目之所见闻,则所不见闻者莫不阴化矣。”
738

森严壁垒

成语拼音:
sēn yán bì lěi
成语解释:
原指军事戒备严密。现也用来比喻彼此界限划得很分明。
成语出处:
毛泽东《西江月 井冈山》词:“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739

盛筵必散

成语拼音:
shèng yán bì sàn
成语解释:
比喻无论怎样美好的事物,终必消散。
成语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三回:“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
740

事在必行

成语拼音:
shì zài bì xíng
成语解释:
事情非做不可。
成语出处:
宋·苏轼《东坡志林·养生说》:“如孙武令,事在必行,何卜之有?”
* bi成语,bi的成语,带bi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