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两败俱伤的成语 (11个)

1

成语拼音:
liǎng bài jù shāng
成语解释:
:失:全。斗争的双方都受到损。古时卞庄子要刺虎;馆竖子说;只老虎正在争一牛;斗争结果;小虎会死;大虎会;然后刺杀虎而有杀二虎之名。后比喻因斗争;双方都受害。
成语出处:
宋 汪应辰《文定集 答梁子铺》:“东汉之君子必欲与小人为敌,终于,而国随以亡。”
2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成语拼音:
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 wēng dé lì
成语解释:
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成语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二》:“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鹬。’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3

坐山观虎斗

成语拼音:
zuò shān guān hǔ dòu
成语解释:
坐在山上看老虎相斗。比喻为双方的斗争采取旁观的态度;等到的时候;再从中取利。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张仪列传》:“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小者死;从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4

韩卢逐逡

成语拼音:
hán lú zhú qūn
成语解释:
《战国策·齐策三》:“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罢,各死其处。”鲍彪注:“逡、?同,狡兔名。”后以“韩卢逐?”比喻争强斗胜,
成语出处:
《战国策·齐策三》:“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罢,各死其处。”鲍彪注:“逡,狡兔名。”
5

鹬蚌相持

成语拼音:
yù bàng xiāng chí
成语解释:
《战国策·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方都不相让。渔翁来后把个都捉住。比喻双方争执,便宜第三者。
成语出处:
元 尚仲贤《气英布》第二折:“权待他鹬蚌相持毙日,也等咱渔人含笑再中兴。”
6

鹬蚌相持,渔翁得利

成语拼音:
yù bàng xiāng chí,yú wēng dé lì
成语解释:
比喻双方争执不下,,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成语出处:
《战国策 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方面都不相让。渔翁来了,把个都捉住了。
7

蚌鹬相持

成语拼音:
bàng yù xiāng chí
成语解释:
比喻双方相争,,徒使第三者得利。
成语出处:
《战国策 燕策二》:“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者不肯相舍,渔翁得而并禽之。”
8

鹬蚌相争,渔人获利

成语拼音:
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 rén huò lì
成语解释:
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成语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鹬。’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
9

蚌鹬争衡

成语拼音:
bàng yù zhēng héng
成语解释:
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方都不相让。渔翁来后把个都捉住。比喻双方争执,便宜第三者
成语出处:
蔡寅《变鸦楼三十年诗征序》:“蚌鹬争衡,鱼龙曼衍,离奇变幻之局,孰有甚于近三十年者。”
10

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

成语拼音:
yù bàng xiāng zhēng,zuò shōu yú wēng zhī lì
成语解释:
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成语出处:
蔡东藩《唐史演义》第三回:“俟关中平定,据险养威,看他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也不为迟呢?”
11

渔人之利

成语拼音:
yú rén zhī lì
成语解释:
渔人:比喻第三者。比喻双方争执不下,,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成语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6卷:“他日可以在里头看景生情,得些渔人之利。”
* 关于两败俱伤的成语 形容两败俱伤的成语 描述两败俱伤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