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成语 (38036个)
-
741
不关紧要
- 成语拼音:
- bù guān jǐn yào
- 成语解释:
- 紧要:急切的,重要的。不重要,不会影响大局。
- 成语出处: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51回:“此事也不关紧要,因而吩咐祁知府从宽办结。”
-
742
悲歌击筑
- 成语拼音:
- bēi gē jī zhù
- 成语解释:
- 以之为典,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 成语出处:
- 《史记 刺客列传》载:战国时,荆轲受燕太子丹托付,入秦刺秦王,太子及朋友们送别于易水,高渐离击筑,荆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登车不顾而去。
-
743
悲歌慷慨
- 成语拼音:
- bēi gē kāng kǎi
- 成语解释:
- 指激昂高歌,以抒发感慨。形容壮烈的气概
- 成语出处:
- 宋 谢翱《登西台恸哭记》:“悲歌慷慨,卒不负其言而从之游。”
-
744
变古乱常
- 成语拼音:
- biàn gǔ làun cháng
- 成语解释:
- 更改或打乱祖宗常法。
- 成语出处:
- 《史记 袁盎晁错列传论》:“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
-
745
布鼓雷门
- 成语拼音:
- bù gǔ léi mén
- 成语解释:
- 布鼓:用布蒙的鼓;雷门:古代会稽的城门名。在雷门前击布鼓。比喻在能手面前卖弄本领
- 成语出处:
- 东汉 班固《汉书 王尊传》:“毋持布鼓过雷门。”颜师古注:“雷门,会稽城门也,有大鼓,越击此鼓,声闻洛阳,故尊引之也。布鼓,谓以布为鼓,故无声。”
-
746
白骨露野
- 成语拼音:
- bái gǔ lù yě
- 成语解释:
- 露:暴露;野:野外。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形容战争或灾难所造成的悲惨景象
- 成语出处:
- 三国 魏 曹操《蒿里行》诗:“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
747
兵革满道
- 成语拼音:
- bīng gé mǎn dào
- 成语解释:
- 兵:兵器;革:甲胄。兵器装备胡乱遗弃,塞满了道路。形容战祸伤亡惨重
- 成语出处:
- 汉·王充《论衡·寒温》:“六国亡时,秦汉之际,诸侯相伐,兵革满道。”
-
748
秉公灭私
- 成语拼音:
- bǐng gōng miè sī
- 成语解释:
- 秉:掌握,主持。主持公道,灭除私念
- 成语出处:
- 明 张居正《答郑范溪书》:“今不务为秉公灭私,振废起坠。”
-
749
不敢旁骛
- 成语拼音:
- bù gǎn páng wù
- 成语解释:
- 形容全力做一件事,不敢分心到别的事里面去。
- 成语出处:
- 毛泽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希特勒在西线胜利以前,他似乎是谨慎的。攻波兰,攻挪威,攻荷、比、法,攻巴尔干,都是注全力于一处,不敢旁骛。”
-
750
不顾前后
- 成语拼音:
- bù gù qián hòu
- 成语解释:
- 比喻毫无顾忌。《红楼梦》一二○回:“不是说句不顾前后的话:当初东府里太爷,倒是修炼了十几年,也没有成仙。这佛是更难成。”
- 成语出处:
- 《红楼梦》一二○回:“不是说句不顾前后的话:当初东府里太爷,倒是修炼了十几年,也没有成仙。这佛是更难成。”
-
751
卑躬屈节
- 成语拼音:
- bēi gōng qū jié
- 成语解释:
- 卑躬:低头弯腰;屈节:屈辱节操。形容毫无骨气,低声下气地讨好奉承
- 成语出处: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7回:“单道台至此方才卑躬屈节的口称:‘职道才进来,因见大帅公事,所以不敢惊动。’”
-
752
不改其乐
- 成语拼音:
- bù gǎi qí lè
- 成语解释:
- 不改变自有的快乐。指处于困苦的境况仍然很快乐。
- 成语出处:
- 《论语·雍也》:“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人不堪其扰,回出不改其乐。”
-
753
百怪千奇
- 成语拼音:
- bǎi guài qiān qí
- 成语解释:
- 形容花样繁多。
- 成语出处:
- 清 李渔《闲情偶寄 饮馔 蔬食》:“世人制菜之法,可称百怪千奇。自新鲜以至于腌糟酱腊,无一不曲尽奇能,务求至美。”
-
754
兵戈抢攘
- 成语拼音:
- bīng gē qiǎng rǎng
- 成语解释:
- 兵戈:武器,指战争;抢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混乱
- 成语出处:
- 《金史·粘葛奴甲传》:“时兵戈抢攘,道路不通,奴甲受命,毅然策孤骑。”
-
755
拜鬼求神
- 成语拼音:
- bài guǐ qiú shén
- 成语解释:
- 拜:叩拜,指下跪叩头,打躬作揖。向鬼神叩拜祈祷,求其保佑
- 成语出处:
- 唐 王建《三台》诗:“扬州桥边小妇,长于市里商人,三年不得消息,各自拜鬼求神。”
-
756
闭关却扫
- 成语拼音:
- bì guān què sǎo
- 成语解释:
- 却:停止;却扫:不再清扫车迹,意指谢客。关上大门,扫除车迹。指闭门谢客,不和外界往来。
- 成语出处:
- 南朝 梁 江淹《恨赋》:“至乃敬通见抵,罢归田里,闭关却扫,塞门不仕。”
-
757
卑躬屈膝
- 成语拼音:
- bēi gōng qū xī
- 成语解释:
- 卑躬:低头弯腰;屈膝:弯曲膝盖;指下跪。形容没有骨气;谄媚;讨好的无耻形象。
- 成语出处:
- 宋 魏了翁《鹤山文集 江陵州丛兰精舍记》:“公卿大臣皆卑躬屈膝唯后,虽谢安石之贤也,而犹不能免。”
-
758
变躬迁席
- 成语拼音:
- biàn gōng qiān xí
- 成语解释:
- 移动身体,离开席位。表示谦恭。
- 成语出处:
- 《管子 霸形》:“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曰:‘敢问何谓其体?’”
-
759
兵戈扰攘
- 成语拼音:
- bīng gē rǎo rǎng
- 成语解释:
- 兵戈:武器,指战争;扰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混乱
- 成语出处: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冯衍传下》:“遭扰攘之时,值兵革之际。”
-
760
秉公任直
- 成语拼音:
- bǐng gōng rèn zhí
- 成语解释:
- 持心公正,处事正直。
- 成语出处:
- 明 张居正《答郑范溪》:“公但自信此心,秉公任直,纷纷之言,不足为意。”
*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