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的成语 (1050个)
-
841
信以传信,疑以传疑
- 成语拼音:
- xìn yǐ chuán xìn,yí yǐ chuán yí
- 成语解释:
- 信:确实;疑:难于确定。确实可信的就按可信的传下去,不可信的就按不可信的传下去。指客观公正地对待历史问题
- 成语出处:
- 西汉·司马迁《史记·三代世表》:“一言有父,一言无父,信以传信,疑以传疑,故两言之。”
-
842
悬羊击鼓,饿马提铃
- 成语拼音:
- xuán yáng jī gǔ,è mǎ tí líng
- 成语解释:
- 悬:吊挂。把羊吊起来,使羊脚乱动击鼓;把铃吊在饿马的蹄子上发出声音。古代作战时使用空营诱惑敌人
- 成语出处:
- 元·无名氏《千里独行》楔子:“俺今夜倒下个空营,着悬羊击鼓,饿马提铃。”
-
843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 成语拼音:
- xī yī yǒu yī,xī shí yǒu shí
- 成语解释:
- 惜:爱惜。爱惜衣服,才有衣服穿;爱惜粮食,才有粮食吃。指珍稀财物不浪费
- 成语出处: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三卷:“怎么说福不可享尽?常言道:‘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
844
行则连舆,止则接席
- 成语拼音:
- xíng zé lián yú,zhǐ zé jiē xí
- 成语解释:
- 行:出行;舆:车子;止:休息;席:坐席。出行时车子相连,休息时座位相接。形容两人关系密切,形影不离
- 成语出处:
- 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
-
845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 成语拼音:
- xiàng zhuāng wǔ jiàn,yì zài pèi gōng
- 成语解释:
- 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 成语出处: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846
项庄舞剑,志在沛公
- 成语拼音:
- xiàng zhuāng wǔ jiàn,zhì zài pèi gōng
- 成语解释:
- 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 成语出处:
- 清 黄小配《大马扁》第四回:“在康有为之意,志在成名(余成名),如项庄舞剑,志在沛公,今见成名动也不动,已自愧悔。”
-
847
项庄之剑,志在沛公
- 成语拼音:
- xiàng zhuāng zhī jiàn,zhì zài pèi gōng
- 成语解释:
- 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 成语出处:
- 李大钊《国民之薪胆》:“盖项庄之剑,志在沛公,青岛之用兵,不在报德之前仇,非在履英之盟约,殆欲借端以树兵威于我大陆,作强暴要索之先声耳。”
-
848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 成语拼音:
- xián zhě zài wèi,néng zhě zài zhí
- 成语解释:
- 有贤德的人居于掌权的地位,有才能的人担当合适的职务
- 成语出处:
- 战国·邹·孟轲《孟子·公孙丑上》:“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
-
849
言不顾行,行不顾言
- 成语拼音:
- yán bù gù xíng,xíng bù gù yán
- 成语解释:
- 说话没有考虑到自己的行为,行事没有考虑到自己的诺言。指言行不一致
- 成语出处:
- 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下》:“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
-
850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 成语拼音:
- yǎng bīng qiān rì,yòng bīng yī shí
- 成语解释:
- 平时供养、训练军队,以便到关键时刻用兵打仗。指平时积畜力量,在必要时一下用出来。
- 成语出处:
- 元 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我养军千日,用军一时,空有满朝文武,那一个与我退的番兵。”
-
851
养兵千日,用在一时
- 成语拼音:
- yǎng bīng qiān rì,yòng zài yī shí
- 成语解释:
- 养兵:指供养训练士兵;千日:指长时间。平时供养、训练军队,以便到关键时用兵打仗
- 成语出处: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0回:“朝廷养兵千日,用在一时,汝安敢出怨言,以慢军心!”
-
852
养兵千日,用在一朝
- 成语拼音:
- yǎng bīng qiān rì,yòng zài yī zhāo
- 成语解释:
- 指长期供养、训练军队,以备一旦用兵打仗。同“养军千日,用在一朝”。
- 成语出处: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一回:“卢俊义听了大怒道:‘养兵千日,用在一朝!我要你跟我去走一遭,你便有许多推故。’”
-
853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 成语拼音:
- yī bù rú xīn,rén bù rú gù
- 成语解释:
- 衣服以新为好,身边相伴的人以原来的为好
- 成语出处:
-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衣莫若新,人莫若故。”
-
854
一波未成,一波已作
- 成语拼音:
- yī bō wèi chéng,yī bō yǐ zuò
- 成语解释:
- 一个波浪还没形成,另一个波浪又起来了
- 成语出处:
- 宋·姜夔《白石道人诗说》:“波澜开阖,如在江湖中,一波未成,一波已作。”
-
855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 成语拼音:
- yī bō wèi píng,yī bō yòu qǐ
- 成语解释:
- 一个浪头尚未平复,另一个浪头又掀起了。比喻事情进行波折很多,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另一个问题又发生了。
- 成语出处:
- 宋 姜夔《白石道人诗话》:“波澜开阖,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又作。”
-
856
鹬蚌相持,渔人得利
- 成语拼音:
- yù bàng xiāng chí,yú rén dé lì
- 成语解释:
- 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 成语出处:
- 《战国策 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面都不相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
-
857
鹬蚌相持,渔翁得利
- 成语拼音:
- yù bàng xiāng chí,yú wēng dé lì
- 成语解释:
- 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 成语出处:
- 《战国策 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面都不相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
-
858
鹬蚌相争,渔人获利
- 成语拼音:
- 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 rén huò lì
- 成语解释:
- 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 成语出处:
- 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
-
859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 成语拼音:
- 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 wēng dé lì
- 成语解释:
- 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 成语出处: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二》:“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
860
义不主财,慈不主兵
- 成语拼音:
- yì bù zhǔ cái,cí bù zhǔ bīng
- 成语解释:
- 主:掌管。遵从道义就不能掌管钱财,心怀仁慈就不能掌管军队
- 成语出处:
- 宋·陈元靓《事林广记·警世格言》:“义不主财,慈不主兵。”
* 八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