旒怎么读 旒的意思

“旒”字共有1个读音: [liú]  
旒
汉字
读音 [liú]
注音 ㄌㄧㄡˊ
部首 [方]  方字旁
笔画 总笔画:13 部外:9
异体字 𣽩 𦀠
字形结构 左右结构
统一编码 基本区 U+65D2
其它编码 五笔:ytyq|ytyk 仓颉:ysoyu 郑码:syzn 四角:08212
笔顺编码 4153314154325
笔顺笔画 丶一フノノ一丶一フ丶ノ丨フ
笔顺名称 点 横 横折钩 撇 撇 横 点 横 撇折 点 撇 竖 竖弯钩

旒字的意思

1.旗子上的飘带。

2.古代帝王礼帽前后的玉串。

旒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liú ㄌㄧㄡˊ

古代旌旗下边或边缘上悬垂的装饰品:“旌旗垂旒”。古代帝王礼帽前后悬垂的玉串:“冕而前旒”。

英语 fringes of pearls on crowns

德语 Quast (S)

法语 franges garnies de jade tombant à l'avant et à l'arrière de la couronne de l'empereur

旒字的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liú

〈名〉

(1) 旗子下边悬垂的饰物 [ribbon]

旗十有二旒。——《礼记》。又如:旒旌(有垂旒的旌旗);旒缀(旌旗的垂饰。系结于旌旗之上。喻附属);旒苏(旒旗的垂饰)

(2) 古代皇帝礼帽前后的玉串 [tassels on ancient crowns,etc.]

天子玉藻,十有二旒。——《礼记·玉藻》

(3) 又如:旒纩;旒紞(冕冠上悬垂的玉串);旒扆(借称帝王。扆为帝王座位后的屏风)

旒字的辞典解释

旒ㄌㄧㄡˊliú名

旗子上垂下来的彩带。《玉篇·㫃部》:「旒,旌旗垂者。」《史记·卷二四·乐书》:「龙旗九旒,天子之旌也。」

冠冕上垂悬的珠玉。明·张自烈《正字通·方部》:「旒,以丝绳贯玉,垂冕前后也。」《后汉书·卷二六·蔡茂传》:「赐以三公之服,黼黻冕旒。」

康熙字典解释

旒【卯集下】【方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力求切,音劉。《玉篇》旌旗垂者。《類篇》旌旗之旓。《詩·商頌》爲下國綴旒。《傳》旒,章也。《箋》旌旗之垂者也。

又冕旒,以絲繩貫玉,垂冕前後也。《禮·玉藻》天子玉藻十有二旒。《註》天子以五采爲旒,旒十有二。

又《韻補》叶力救切。《皮日休·補九夏歌》何以樂之,金石九奏。何以賜之,龍旂九旒。《集韻》或作斿旈。

说文解字解释

说文解字

㫍【卷七】【㫃部】

旌旗之流也。从㫃攸聲。以周切

说文解字注

(㫍)旌旗之流也。宋刊本皆作流。作旒者俗。从㫃。攸聲。以周切。三部。篇、韵皆餘昭切。

旒字组词

* 网站为您提供旒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释,以及汉字的字形结构、编码、部首、笔顺、组词、造句和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