旆怎么读 旆的意思

“旆”字共有1个读音: [pèi]  
旆
汉字
读音 [pèi]
注音 ㄆㄟˋ
部首 [方]  方字旁
笔画 总笔画:10 部外:6
异体字 𣃩
字形结构 左右结构
统一编码 基本区 U+65C6
其它编码 五笔:ytgh 仓颉:ysojb 郑码:syal 四角:08227
笔顺编码 4153311252
笔顺笔画 丶一フノノ一一丨フ丨
笔顺名称 点 横 横折钩 撇 撇 横 横 竖 横折钩 竖

旆字的意思

1.古时末端像燕尾形状的旗子。

2.旗帜的总称。

旆字的基本解释

pèi ㄆㄟˋ


古代旗末端状如燕尾的垂旒。 泛指旌旗。

英语 flag ornament; flags, banners

德语 Wimpel (S)​,Banner

法语 bannière,banderole

旆字的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pèi

〈名〉

(1) (形声。本义:古代旐旗末端形如燕尾的垂旒飘带)

(2) 同本义 [flag]

旆,继旐之帛也。——《说文》

白旆央央。——《诗·小雅·六月》

又如:旆旆(旗旒下垂的样子;生长茂盛的样子)

(3) 泛指旌旗 [banner;flag]

白旆,殷旌也。——《释名·释兵》

拔旆投衡。——《左传·宣公十二年》。注:“大旗也。”

亡大旆之左旃。——《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又如:旆旃;旆旌

旆字的辞典解释

旆ㄆㄟˋpèi 名

古代旌旗末端形似燕尾的下垂飾物。《詩經·小雅·六月》:「織文鳥章,白旆央央。」《文選·沈約·鍾山詩應西陽王教詩》:「君王挺逸趣,羽旆臨崇基。」唐·李善·注:「旆,旌旗之垂者。」

旗幟的通稱。南朝宋·顏延之〈請立渾天儀表〉:「值大軍旋旆,渾儀在路。」明·于謙〈山行〉詩:「酒旆搖村舍,鐘聲出寺樓。」

參見「[[旆旆]]」條。

康熙字典解释

旆【卯集下】【方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集韻》《韻會》𠀤蒲蓋切,音沛。《說文》作旆。繼旐之旗也,沛然而垂。从㫃,𣎵聲。《爾雅·釋天》繼旐曰旆。《註》帛續旐,末爲燕尾者。《釋名》雜帛爲旆,以雜色綴其邊爲翅尾也。將帥所建,象物雜也。《詩·小雅》白旆央央。《傳》白旆,繼旐者也。《左傳·昭十三年》建而不旆。《註》旆,游也。

又《詩·小雅》彼旟旐斯,胡不旆旆。《傳》旆旆,旒垂貌。《朱傳》旆旆,飛揚之貌。

又《詩·大雅》荏菽旆旆。《傳》旆旆然長也。

又《集韻》蒲掇切,音跋。義同。

又《韻補》叶蒲枚切。《𨻰琳·大荒賦》華蓋建杠,招搖樹旆。攝提運杓,文昌承魁。旆原字从㫃从𣎵。

说文解字解释

说文解字

旆【卷七】【㫃部】

繼旐之旗也,沛然而垂。从㫃𣎵聲。蒲蓋切

说文解字注

(旆)繼旐之旗也。旗者、旌旗之總名。下文云旗有衆鈴、旗曲柄、旗旖施皆是。爾雅。繼旐曰旆。郭云。帛續旐末爲燕尾者。何休注公羊云。繼旐如燕尾曰旆。釋名云。旆、以帛繼旐末也。小雅。帛旆央央。毛曰。帛旆、繼旐者也。按帛葢用絳。沛然而𡍮。沛旆曡韵。引伸爲凡垂之偁。出車傳曰。旆旆、旒垂皃。左傳昭十三年曰。八月辛未。治兵。建而不旆。壬申。復旆之。杜云。建立旌旗。不曳其旆。旆、游也。按不旆者、卷而不垂。旆之者、垂之也。定四年。晉人假羽旌於鄭。鄭人與之。明日。或旆以會。亦是垂旒之義。大雅。荏菽旆旆。傳曰。旆旆然長也。沛然而垂則長。故毛云爾也。又旆爲旗幟之總名。如左傳狐毛設二旆而退之、晉亡大旆之左旃是也。又假茷爲旆。如左傳綪茷卽蒨旆、詩帛茷央央卽帛旆是也。亦有與末通用者。士喪禮。書銘於末曰某氏某之柩。注曰。今文銘皆爲名。末爲旆。从㫃。𣎵聲。蒲葢切。十五部。

旆字组词

* 网站为您提供旆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释,以及汉字的字形结构、编码、部首、笔顺、组词、造句和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