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通处的诗词(1590首)

741 《入都》 清·李鸿章

其一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

抒怀壮志追忆

742 《与山巨源绝交书》 魏晋·嵇康

康白:足下昔称吾于颍川,吾常谓之知言。
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从便得之也?前年从河东还,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事虽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
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
闲闻足下迁,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荐鸾刀,漫之膻腥,故具为足下陈其可否。

散文书信抒怀

743 《与元九书》 唐·白居易

月日,居易白。
微之足下:自足下谪江陵至于今,凡枉赠答诗仅百篇。
每诗来,或辱序,或辱书,冠于卷首,皆所以陈古今歌诗之义,且自叙为文因缘,与年月之远近也。
仆既受足下诗,又谕足下此意,常欲承答来旨,粗论歌诗大端,并自述为文之意,总为一书,致足下前。

744 《放言五首》 唐·元稹

近来逢酒便高歌,醉舞诗狂渐欲魔。
五斗解酲犹恨少,十分飞盏未嫌多。
眼前仇敌都休问,身外功名一任他。

745 《送艾太仆六十韵(太仆以乙科为郎,论江陵起》 明·汤显祖

世阀高临汝,衣冠起岳州。
精灵华盖晓,气脉洞庭秋。
江汉称才子,潇湘托好逑。
儒林苍玉满,郎署白云悠。

746 《秦妇吟》 唐·韦庄

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阳城外花如雪。
东西南北路人絶,绿杨悄悄香尘灭。
路旁忽见如花人,独向绿杨阴下歇。
凤侧鸾欹鬓脚斜,红攒黛敛眉心折。

747 《胡笳十八拍》 魏晋·蔡琰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
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
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
烟尘蔽野兮胡虏盛,志意乖兮节义亏。

人生

748 《大酺》 唐·杜审言

昆陵震泽九州通,士女欢娱万国同。
伐鼓撞钟惊海上,新妆袨服照江东。
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
火德云官逢道泰,天长地久属年丰。

749 《观棋大吟》 宋·邵雍

人有精游艺,予尝观弈棋。
筭馀知造化,着外见几微。
好胜心无已,争先意不低。
当人尽宾主,对面如蛮夷。

750 《杂曲》 隋代·江总

殿内一处起金房。
并胜余人白玉堂。
珊瑚挂镜临网户。
芙蓉作帐照雕梁。

751 《满庭芳·家缘猛弃》 元·马钰

家缘猛弃,更不疑惑。
辨认阴魂阳魄。
咄出尸虫,屏尽气财酒色。
好事先人后己,做憨憨、有似弥勒。

752 《减字木兰花·逍遥自在》 元·谭处端

逍遥自在。
去去来来无挂碍。
一片灵空。
处处圆明无不通。
无分内外。
莹彻周沙含法界。
遍照无私。
明月高穹秋夜时。

753 《二十世纪太平洋歌》 清·梁启超

亚洲大陆有一士,自名任公其姓梁。
尽瘁国事不得志,断发胡服走扶桑。
扶桑之居读书尚友既一载,耳目神气颇发皇。
少年悬弧四方志,未敢久恋蓬莱乡。

754 《答张子立见寄》 宋·苏洵

舟行道里日夜殊,佳士恨不久与俱。
峡山行尽见平楚,舍舡登岸身无虞。
念君治所自有处,不复放纵如吾徒。
忆昨相见巴子国,谒我江上颜何娱。

755 《九辩》 先秦·宋玉

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憭栗兮,若在远行。
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756 《舟行》 明·憨山大师

湘水通巴汉,孤帆入楚天。
片云低远树,晴日照斜川。
处世常如寄,浮生莫问年。
纵遵归去路,亦似渡头船。

757 《孔雀东南飞》 两汉·汉无名氏

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
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闻之,亦

758 《僧舍小山三首》 宋·晁冲之

爱此聚沙戏,知自法王孙。
一运郢斤手,都无禹凿痕。
藤梢未挂壁,荷叶欲生盆。
笑问山阴道,潜通何处付。

759 《汴京纪事二十首 其三》 宋·刘子翚

圣君尝胆愤艰难,双跸无因日问安。
汉节凋零胡地阔,北州何处是通汗。

760 《临江仙 继遁庵兄韵》 金朝·段成己

十载龙门山下路,梦魂不到京华。
此身著处便为家。
穷通吾有命,不乐复何耶。
万事尊前供一笑,浩然逸兴无涯。
诗人休更咏丘麻。
东风吹酒醒,冷眼看飞花。

* 关于通处的诗词 描写通处的诗词 带有通处的诗词 包含通处的古诗词(159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