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笔的诗词(635首)

601 《送李伯英孟淳,鹤田幼弟,乃步深斋之子》 宋·方回

八十三岁李鹤田,我兄事之后八年。
有弟有弟来见我,我亦待之如弟然。
鹤田鹤田真神仙,读万卷书忘蹄筌。
钩银画铁笔下字,咳珠唾玉胸中篇。

602 《题柯德阳埽尘斋》 宋·方回

尧舜上圣姿,犹以学为事。
矧伊匪生知,不学知不致。
可学而不学,是谓自暴弃。
俯首就佔毕,又患学不至。

603 《赠牟仲启存斋尚书之曾孙,献之提刑孙》 宋·方回

存斋尚书曾大父,勇退不肯登二府。
脱靴亭记斥巨阉,风节文章照千古。
雌甲偶同君乃祖,早衣绣衣持汉斧。
饮苕溪水二十年,杜门不出守环堵。

604 《送方复大宣城学录》 宋·方回

莆田鄣郡本同宗,更著深衣臭味同。
秃笔有天犹易补,孤灯无地可能容。
不趋宰相翘材馆,宁纠诸侯泮水宫。
十载凤池科尚在,已应一举首登龙。

605 《送郝同知》 宋·方回

仆昔尘忝岁壬戌,甲科为首降为乙。
宰相谓己□□□,□实见怒出私臆。
汉东掌教大洪山,寄名帅幕□□。
□陵还鄂舣安陆,燃火高岸夜伐荻。

606 《送金寿之江正写金字经》 宋·方回

碧落金仙蹑汉庭,梵书翻写过东溟。
宰官尝领润文使,法帖尚传遗教经。
子敬比踪洛神赋,率更媲美醴泉铭。
梦中五色文章笔,视草鳌扉趁妙龄。

607 《送李君佐游浙东》 宋·方回

鉴湖北棹迓征鸿,昭代乾坤靡不容。
运际包荒连茹泰,时当养正出泉蒙。
暂为掾史司刀笔,遄许勋名上鼎钟。
看取汉家有故事,赵尧犹得拜三公。

608 《忆我二首各三十韵》 宋·方回

忆我幼时事,南归自番禺。
三边已澒洞,内郡犹无虞。
故居山城间,四面阛闠区。
东西万货集,朝暮百贾趋。

609 《留别范元长二十八韵》 宋·李处权

博治人为史,循良吏得师。
谋谟当启沃,出处系安危。
鹗立通丹地,龙章近赤墀。
咨询唐典故,笔削汉官仪。

610 《读史》 宋·李覯

子长汉良史,笔锋颇雄刚。
惜哉闻道寡,气志苦不常。
心如虫丝轻,随风东西扬。
一事若可喜,不顾道所长。

611 《寄申屠御史》 宋·陆文圭

御史帝耳目,监察沿隋唐。
台阁迥清风,笔简凌秋霜。
澄清一揽辔,驱狸走豺狼。
贤哉故安侯,廉介尤刚方。

612 《和史药房三绝》 宋·陆文圭

山处如何汉二疏,返耕聊以遂吾初。
虎头未可轻摇笔,牛角何妨且读书。

613 《御史马伯庸与达鲁花赤徽币不出》 宋·丘葵

皇帝书徵老秀才,秀才懒下读书台。
张良本为韩仇出,黄石持因汉祚来。
太守枉劳阶下拜,使臣空向日边回。
床头一卷春秋笔,斧钺胸中独自裁。

614 《閒居多暇追叙旧游成一百十韵》 宋·释文珦

予生驽且钝,良御谩加鞭。
蹇步常居后,长途靡克前。
於焉辞里塾,竟尔向林泉。
鲁诰方擩哜,真乘又赜研。

615 《桂台》 宋·舒岳祥

神龙不知身变化,犹认潜鳞为故我。
先生曾出雨八弦,浪静波恬归海卧。
先生两处领桂台,梦寐一生游学舍。
阿宜移扁就山窗,铁画银钩金钮鏁。

616 《元佑癸酉秋九月蒙恩补郡维扬十一月到治莅事》 宋·苏颂

维扬禹九州,淮南唐四镇。
地据江海冲,星占楚吴分。
五季剧荒扰,我朝夷僭闰。
督府时称雄,守帅选常遴。

617 《次韵李希荀寄念七侄庄并用前韵和十七侄彀送》 宋·苏颂

初从童丱祝千春,俄见骞腾祝更频。
已喜吏资能可问,又嘉文笔速如神。
室堂宜念承先构,乡里须教号善人。
我待儿曹上霄汉,便归林下岸仙巾。

618 《送朱职方赴天彭》 宋·苏颂

晓鼓频趋宣政朝,左符还领郡封遥。
三春车马逾邛阪,千里帷裳布汉条。
蚤接朋僚情款款,旧传词笔气飘飘。
西南留滞应非久,可奈离襟重黯消。

619 《忆雍都一首》 宋·苏籀

秦汉西都谁复加,茂陵赋笔大非夸。
西瞻周道平如砥,南揖秦山翠削瓜。
雷尾凤鬃蹄逸健,蝟髯黧面手高叉。
兵微将乏初无奈,贼破功成近可嘉。

620 《和答吴斗南赏木芙蓉见怀》 宋·孙应时

曾向荆州一笑同,淋漓江汉酒千钟。
夹城云盖迎珠履,满眼霜花照玉容。
万里壮游前日事,十年此会几时重。
忆君席上多新作,醉笔如飞纸不供。

* 关于汉笔的诗词 描写汉笔的诗词 带有汉笔的诗词 包含汉笔的古诗词(635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