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拔山的诗词(623首)

581 《灵峰》 宋·杜范

造物幻奇杰,立石环坚城。
拔地数千尺,变见百怪形,两夫屹当关,左右排戈兵。
崛起万古雄,护此钟鼓声。
我来自尘寰,一见主目惊。
把酒对此奇,坐使世念轻。
明朝下山去,此石留吾膺。

582 《雁荡》 宋·杜范

东南富山水,杰气钟雁峰。
巨灵排屃赑,妙力开鸿蒙。
断崖据险绝,峭壁凌寒空。
分岑献万状,转盼无一同。

583 《记正月二十五日西湖之游十五首》 宋·方回

石梁石柱石为碑,山拔泉飞石可移。
两玉堂仙一髠叟,自应名字万年垂。

584 《次韵汪以南教授美康使君新政因及贱迹四首》 宋·方回

溃蚁狂澜拔地来,日多事变少人才。
鼎钟古篆盲谁识,布素轻缣拙易裁。
夷甫风流空自命,子山词赋有余哀。
邦侯博雅难酬对,且向筵前覆酒杯。

585 《前参政浙西廉访徐子方得代送别三十韵》 宋·方回

往时参大政,诸老扈先朝。
合执调元柄,犹乘问俗轺。
登良爰改纪,肃政各迁乔。
明甚奎文揭,坚能泰岳摇。

586 《题柯德阳埽尘斋》 宋·方回

尧舜上圣姿,犹以学为事。
矧伊匪生知,不学知不致。
可学而不学,是谓自暴弃。
俯首就佔毕,又患学不至。

587 《赠笔工杨日新》 宋·方回

黄钟九寸裁为律,六吕六律相配匹。
嶰谷参差十二筒,猗管城子从此出。
上古苍颉初制字,后人蒙恬始造笔。
吴云不律燕云弗,韵书又以律为聿。

588 《寄题张受益会清堂》 宋·方回

伏生年九十,腹贮秦坑书。
终童年十八,手掷汉关繻。
一老一妙年,智勇夫何如。
两皆济南人,禀受风气殊。

589 《题观妙轩》 宋·方回

前身恐是靖庐公,手擘崔嵬栋此宫。
拔地三三屏特起,藏天六六洞潜通。
渊明山气忘言外,太白秋声静坐中。
一洗丹玄童子眼,待看鸾鹤下晴空。

590 《五月二十三日怀归二首》 宋·方回

拔茅犹在盍归休,何事清河日倚楼。
百岁四分三已过,十朝九醉一无愁。
独遗蕙帐容逋客,谁向瓜田识故侯。
定是紫阳山下路,西风仙袂揖浮丘。

591 《送莫少虚赴省试》 宋·郭印

莫君江南佳公子,才华秀拔春兰馥。
少年意气壮虹霓,豪迈不入时人目。
酒量逡巡百盏空,诗锋顷刻千毫秃。
我从识面已忻慕,每恨往还心未熟。

592 《当可台邓士将赴类试作诗饯之因效其体》 宋·郭印

丹山采凤群鸣集,云外舒张览辉翼。
锦屏相望不千里,音中箫韶有人识。
朝家选举专一科,翰墨之工拔士多。
好将笔力觑天巧,斡旋正气回狂波。

593 《谢章平远惠笔》 宋·黄庚

管城二子样尖新,分惠山房胜馈金。
淮兔拔毛夸匠巧,鲁鱼正字见功深。
抄书未得纤毫力,握管难忘一寸心。
挥翰玉堂无梦到,雅宜茅屋写清吟。

594 《十月十日陪张丈奉高雅臣德器凌波亭小酌》 宋·李处权

漂流剧东南,所历过所闻。
始及庐陵郡,俯仰尤不尘。
朅来未敢忘,事贤友其仁。
翘翘萧与李,拔萃而多文。

595 《简王夏卿侍郎》 宋·李处权

下村正与辋川同,只恐桃源有路通。
山色直侵书幌里,花香尽泛酒杯中。
使君已致随车雨,丞相方来拔木风。
照席侍郎真玉树,慨然怜我坐诗穷。

596 《赠王师古》 宋·李处权

安城西有庆云乡,山秀溪明出孟尝。
每见朱门拔恺悌,遂令贫士有辉光。
君家太尉威名远,世谱观文德泽长。
苍狗白衣何足道,古今兴废两茫茫。

597 《避暑》 宋·李覯

富贵责且重,惭耻心如何。
贫贱事易了,饱煖幸已多。
大热火天下,虚堂枕山阿。
拔欲嫌人影,考古分贤科。

598 《题分宜谢草庐行卷》 宋·陆文圭

袁曹官渡争雌雄,荆州侨寄大耳翁。
涕流髀肉消不尽,试与元直游隆中。
隆中自有躬耕者,布衣抱膝茅檐下。
从容一曲梁甫吟,不觉将军三枉驾。

599 《同陈秘监诸丈送黄商伯守常州石叔访守上饶会》 宋·彭龟年

惠山滋华池,玉山润百卉。
二贤竞出守,山水亦自慰。
人生别离难,朋旧走相谓。
尅期会南湖,肯托简书畏。

600 《偈颂一百零二首》 宋·释慧远

虎穴魔宫阔步挨,犁耕拔舌待君来。
摩云鼻孔须胡品,闹裹相逢鬼擘开。
不离刀山居马腹,便从炉炭入驴胎。
一句子,不须猜,虾蟆头上戴青苔。
延宾岂在预安排。
换手捶胸何处去,

* 关于拔山的诗词 描写拔山的诗词 带有拔山的诗词 包含拔山的古诗词(623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