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幽洞的诗词(839首)

541 《题姚司户万翠亭》 宋·崔起之

名山绕旌川,未易千百计。
棲零点耸其西,二幕相扞蔽。
柳山与龙山,连亘殆无际。
大鳌从东出,石鼓鉴奇瑞。

542 《仙都山》 宋·丁宣

世上洞天三十六,缙云第二十九区。
古木参天架云屋,总真灵迹号仙都。
独峰壁立三千尺,凌空耸翠屹然孤。
仰瞻绝顶烟岚际,曾开菡萏名鼎湖。

543 《答陈传》 宋·葛守忠

华岳三峰客,幽居不记年。
烟霞为活计,云为作家缘。
种药茅庭畔,栽松涧壑边。
暂离仙洞去,可应帝王宣。

544 《哀吕东莱》 宋·巩丰

呜呼吕夫子,天姿素颙昂。
文献绍家学,刻意稽虞唐。
看书如月,洞照所未详。
云雾养豹质,彝尊瑑龙章。

545 《流花亭》 宋·郭三益

面幽连野色,审曲带城闉。
但见流花水,难寻避世人。
蟠桃知几熟,藓洞谩长春。
税驾追前事,踌躇要路津。

546 《云溪杂咏》 宋·郭印

入门何所有,弥望只林泉。
尘垢人间世,云霞洞里天。
閒亭藏复见,小径绝仍连。
勿说桃源地,幽深自一川。

547 《云溪杂咏》 宋·郭印

步屧寻幽胜,亭边水竹饶。
地令人事远,江遣客愁销。
自是尘难近,谁云隐可招。
洞天无别景,於此日逍遥。

548 《洋州》 宋·韩亿

梁州邻左右洋川,气候融融别是天。
地僻过冬稀见雁,箐深初夏已闻蝉。
乡风与蜀微相似,驿路见秦旧接连。
骆谷转山围境内,汉江奔浪绕城边。

549 《大华山》 宋·何异

地灵推宝盖,奇崛跨三州。
帝座联枢极,星躔值斗牛。
江南夸绝胜,仙伯揖浮邱。
旧观依山脚,崇坛冠岭头。

550 《炼丹井》 宋·胡融

荒巅有野井,古意豁冥搜。
藓石已摧剥,云萝閟清幽。
忆昔抱朴翁,炼液栖高丘。
朝饮井中泉,暮濯井下流。

551 《题歙州问政山聂道士所居》 宋·黄台

千寻练带新安水,万仞花屏问政山。
自少云霞居物外,不多尘土到人间。
壶悬仙吞岛罢,碗浸星宫沈水闲。
宝籙箧垂金缕带,绛囊绦锁玉连环。

552 《游阳华口占五言八句呈诸僚友》 宋·江朝议

十里云深处,阳华小洞天。
千岩虚夜月,万壑溜寒泉。
石磬生何世,仙田种几年。
神灵自幽显,时序任流迁。

553 《题澹山岩》 宋·蒋纬

风生崖木响,霭散洞门宽。
幽径盘危入,青天一面看。
三冬僧定煖,五月客游寒。
纵有通神笔,亦应图出难。

554 《圣济院》 宋·况师点

迢迢幽径入松关,四面云蓝分外寒。
长啸一声山谷应,洞深惊起老龙蟠。

555 《题九龙岩》 宋·李得之

霭霭云□烂,岑岑洞穴幽。
黄衣无□士,陈迹□千秋。
本为征途憩,还因爽气留。
尘缘吾未断,归路晚飕飗。

556 《吴江县》 宋·李贯

四面渔家绕县城,古今名手谩丹青。
菰蒲水浅连江寺,橘柚烟深隔洞庭。
幽鹭下时分野色,远帆归处印天形。
谁知张翰思鲈意,犹胜灵均醉独醒。

557 《游广胜寺东岩》 宋·李庭

年来百念如寒灰,老眼慵向时人开。
犹有爱山缘未断,芒鞋信步东岩隈。
东岩幽胜甲晋境,寒藤古木生苍苔。
谁凿云根汇海眼,惊波深泻如奔雷。

558 《天柱雉儿行》 宋·利书记

当年江上扬风舲,淮山望极排空青。
今登天柱赏潜皖,元是吾家翡翠屏。
禅业一室因栖寄,选胜寻幽产真伪。
虚廊揩藓读残碑,三百年前刊异事。

559 《资圣寺》 宋·林夔孙

华峰跨苍穹,下有云一壑。
翚飞二百秋,蜂巢几千落。
灵泉际空留,宿雾临除薄。
山呈万古姿,竹陨六月箨。

560 《游曾公岩》 宋·刘谊

寻得新岩冠一州,使君从此作鳌头。
千年草莽埋幽致,今日衣冠成胜游。
洞穴已能惊俗眼,神仙须合隐浮丘。
主人将为商霖起,还许微官卜筑不。

* 关于幽洞的诗词 描写幽洞的诗词 带有幽洞的诗词 包含幽洞的古诗词(839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