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有北宋赠大司徒富文忠公彦国行状》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有北宋赠大司徒富文忠公彦国行状
司马光
①富公为人,温良宽厚,泛与人语,若无所异同者。及其临大节,正色慷慨,莫之能屈。智识深远,过人远甚,而事无巨细,皆反复熟虑,必万全无失然后行之。
②宰相自唐以来谓之礼绝:百僚见者,无长幼皆拜,宰相平立,少垂手扶之;送客未尝下阶。客坐稍久,则吏从旁唱,“相公尊重”,客踧踖起退。及公为相,虽微官及布衣谒见,皆与之抗礼,引坐语从容。送之及门,视其上马乃还。自是群公稍稍效之,自公始也。
③自致仕归西都十馀年,常深居不出。晚年,宾客请见者亦多,谢以疾。所亲问其故,公曰:“凡待人,无贵贱贤愚,礼貌当如一。吾累世居洛,亲旧盖以千百数,若有见有不见,是非均一之道。若人人见之,吾衰疾不能堪也。”士大夫亦知其心,无怨也。
④尝欲之老子祠,乘小轿过天津桥,会府中徙市于桥侧,市人喜公之出,随而观之,至于安门,市为之空,其得民心也如此。及违世,士大夫无远近、识与不识,相见则以言,不相见则以书,更相吊唁,往往垂泣,其得士大夫心也又如此。呜呼!苟非事君尽忠,爱民尽仁,推恻怛至诚之心,充于内而见于外,能如是乎?
(选自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五,有删节)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莫之能屈 屈:使……屈服
B.皆与之抗礼 抗:匹敌,抗衡
C.自致仕归西都十馀年 致:辞去(官职)
D.吾衰疾不能堪也 堪:承受
7.请简要探究文章第二段在写法上的作用。(3分)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客坐稍久,则吏从旁唱,“相公尊重”,客踧踖起退。(2分)
(2)吾累世居洛,亲旧盖以千百数,若有见有不见,是非均一之道。(4分)
(3)呜呼!苟非事君尽忠,爱民尽仁,推恻怛至诚之心,充于内而见于外,能如是乎?(4分)
9.本文文末分析了富公“得民心”、“得士大夫心”的原因,你对作者的看法有何评价?请对此作简要概述。(3分)
参考答案
6.B(“抗”同“伉”,对等,相当。可参见成语“分庭抗礼”。)
7.通过运用对比的手法(1分),突出了富公平等待人、礼貌如一的个性(2分)。(共3分)
8.(1)如果客人坐得久了,旁边的侍从就喊“相公尊重”,客人就恭敬不安的起身退出。(关键词“稍”、“则”、“唱”、“踧踖”,错一处扣0.5分,扣完2分为止。)
(2)我家好几代人居住在洛阳,亲戚故旧大概成百上千,如果有的见有的不见,这不是同等对待的作法。(关键词“累”、“盖”、“是”、“均一”必须翻译正确,错一处扣1分,扣完4分为止。)
(3)哎呀!如果不是尽忠职守为皇帝办事,尽仁尽义关爱民众,他的恳切至诚充满内心,表现在外,能像这样么?(关键词“苟”、“事”、“推”、“恻怛”、“是”,疑问句式必须翻译正确,错一处扣0.5分,扣完4分为止。)
9.①作者以忠君爱民思想评价富公,有历史局限性;②但指出富公的平等、博爱意识有积极意义。(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
参考译文:
富弼为人宽厚,性格温和善良,经常与他人交谈,好像没有不一样的。但涉及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的时候,他就义正言辞,什么也不能让他屈服。智谋与见识深远,比其他人强多了,但是不论大事小事,都反复仔细考虑,必须万无一失之后才去做。
自唐朝以来,官员向宰相行礼,宰相可不用还礼,来拜见的人,无论老少都要行礼,宰相站立的时候,都有年轻侍从垂首扶着他;送客时不用下台阶。如果客人坐得久了,旁边的侍从就喊“相公尊重”,客人就恭敬不安的起身退出。但到了富弼做宰相,即使是小官或百姓来见他,都能以平等的礼节来对待,请他坐下,心平气和地与来见人说话,客人走时送到门口,看到客人上马才回来。自此众官员渐渐学习富公,礼待下属从富弼开始啊。
自从卸任回到西都,十多年了,几乎不出门。晚年的时候,有宾客来拜见的时候,常常称病谢绝。亲人问他为何不见客,富弼说:对待他人,无论富贵贫贱贤达愚钝,都应一样的以礼相待。我家几代人居住洛阳,亲戚好友成百上千,如果有的见有的不见,不是同等对待了。如果人人都见,我病情会加重,受不了。士大夫们都知道他的用意,没有怨言。
曾经想去老子祠,乘坐小轿路过天津桥,会府中徙市于桥侧,市人看到富弼出行而高兴,伴随着观看,都到了安门,市面因为这件事儿而冷清了,富弼如此深得民心。等到富弼去世时,士大夫不论远近,认识不认识,见面了就相互转告,见不到面的,就写信,相互吊唁,常常落泪,富弼如此受士大夫爱戴。哎呀!如果不是尽忠职守为皇帝办事,尽仁尽义关爱民众,他的恳切至诚充满内心,表现在外,能这样么?
司马光
①富公为人,温良宽厚,泛与人语,若无所异同者。及其临大节,正色慷慨,莫之能屈。智识深远,过人远甚,而事无巨细,皆反复熟虑,必万全无失然后行之。
②宰相自唐以来谓之礼绝:百僚见者,无长幼皆拜,宰相平立,少垂手扶之;送客未尝下阶。客坐稍久,则吏从旁唱,“相公尊重”,客踧踖起退。及公为相,虽微官及布衣谒见,皆与之抗礼,引坐语从容。送之及门,视其上马乃还。自是群公稍稍效之,自公始也。
③自致仕归西都十馀年,常深居不出。晚年,宾客请见者亦多,谢以疾。所亲问其故,公曰:“凡待人,无贵贱贤愚,礼貌当如一。吾累世居洛,亲旧盖以千百数,若有见有不见,是非均一之道。若人人见之,吾衰疾不能堪也。”士大夫亦知其心,无怨也。
④尝欲之老子祠,乘小轿过天津桥,会府中徙市于桥侧,市人喜公之出,随而观之,至于安门,市为之空,其得民心也如此。及违世,士大夫无远近、识与不识,相见则以言,不相见则以书,更相吊唁,往往垂泣,其得士大夫心也又如此。呜呼!苟非事君尽忠,爱民尽仁,推恻怛至诚之心,充于内而见于外,能如是乎?
(选自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五,有删节)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莫之能屈 屈:使……屈服
B.皆与之抗礼 抗:匹敌,抗衡
C.自致仕归西都十馀年 致:辞去(官职)
D.吾衰疾不能堪也 堪:承受
7.请简要探究文章第二段在写法上的作用。(3分)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客坐稍久,则吏从旁唱,“相公尊重”,客踧踖起退。(2分)
(2)吾累世居洛,亲旧盖以千百数,若有见有不见,是非均一之道。(4分)
(3)呜呼!苟非事君尽忠,爱民尽仁,推恻怛至诚之心,充于内而见于外,能如是乎?(4分)
9.本文文末分析了富公“得民心”、“得士大夫心”的原因,你对作者的看法有何评价?请对此作简要概述。(3分)
参考答案
6.B(“抗”同“伉”,对等,相当。可参见成语“分庭抗礼”。)
7.通过运用对比的手法(1分),突出了富公平等待人、礼貌如一的个性(2分)。(共3分)
8.(1)如果客人坐得久了,旁边的侍从就喊“相公尊重”,客人就恭敬不安的起身退出。(关键词“稍”、“则”、“唱”、“踧踖”,错一处扣0.5分,扣完2分为止。)
(2)我家好几代人居住在洛阳,亲戚故旧大概成百上千,如果有的见有的不见,这不是同等对待的作法。(关键词“累”、“盖”、“是”、“均一”必须翻译正确,错一处扣1分,扣完4分为止。)
(3)哎呀!如果不是尽忠职守为皇帝办事,尽仁尽义关爱民众,他的恳切至诚充满内心,表现在外,能像这样么?(关键词“苟”、“事”、“推”、“恻怛”、“是”,疑问句式必须翻译正确,错一处扣0.5分,扣完4分为止。)
9.①作者以忠君爱民思想评价富公,有历史局限性;②但指出富公的平等、博爱意识有积极意义。(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
参考译文:
富弼为人宽厚,性格温和善良,经常与他人交谈,好像没有不一样的。但涉及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的时候,他就义正言辞,什么也不能让他屈服。智谋与见识深远,比其他人强多了,但是不论大事小事,都反复仔细考虑,必须万无一失之后才去做。
自唐朝以来,官员向宰相行礼,宰相可不用还礼,来拜见的人,无论老少都要行礼,宰相站立的时候,都有年轻侍从垂首扶着他;送客时不用下台阶。如果客人坐得久了,旁边的侍从就喊“相公尊重”,客人就恭敬不安的起身退出。但到了富弼做宰相,即使是小官或百姓来见他,都能以平等的礼节来对待,请他坐下,心平气和地与来见人说话,客人走时送到门口,看到客人上马才回来。自此众官员渐渐学习富公,礼待下属从富弼开始啊。
自从卸任回到西都,十多年了,几乎不出门。晚年的时候,有宾客来拜见的时候,常常称病谢绝。亲人问他为何不见客,富弼说:对待他人,无论富贵贫贱贤达愚钝,都应一样的以礼相待。我家几代人居住洛阳,亲戚好友成百上千,如果有的见有的不见,不是同等对待了。如果人人都见,我病情会加重,受不了。士大夫们都知道他的用意,没有怨言。
曾经想去老子祠,乘坐小轿路过天津桥,会府中徙市于桥侧,市人看到富弼出行而高兴,伴随着观看,都到了安门,市面因为这件事儿而冷清了,富弼如此深得民心。等到富弼去世时,士大夫不论远近,认识不认识,见面了就相互转告,见不到面的,就写信,相互吊唁,常常落泪,富弼如此受士大夫爱戴。哎呀!如果不是尽忠职守为皇帝办事,尽仁尽义关爱民众,他的恳切至诚充满内心,表现在外,能这样么?
上一篇:古诗文背诵初中五十篇
下一篇:宋琬《怀德祠记》“余读史至韩献子世家”阅读答案及翻译
* 有北宋赠大司徒富文忠公彦国行状司马光①富公为人,温良宽厚,泛与人语,若无所异同者。及其临大节,正色慷慨,莫之能屈。智识深远,过人远甚,而事无巨细,皆反复熟虑,必万全无失然后行之。②宰相自唐以来谓之礼绝:百僚见者,无长幼皆拜,宰相平立,少垂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