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类题型答案方法与步骤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一)忧国伤时类
揭露、讽刺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荒淫误国:如李商隐《马嵬》
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
同情百姓的疾苦:如白居易《观刈麦》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文天祥《过零丁洋》
(二)建功报国类
建功立业的渴望:如陆游《书愤》
奋死杀敌、保家卫国的决心:如李贺《雁门太守行》
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山河沦丧、国家灭亡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李煜《相见欢》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
勇担重任的英雄气概: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三)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思念亲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李商隐《夜雨寄北》
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
(四)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
世事沧桑的感慨: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五)送别留别
依依不舍的离愁:如柳永的《雨霖铃》
深厚友谊的留恋:如李白《金陵酒肆留别》《赠汪伦》
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考点突破
(一)设问方式梳理:
诗歌表达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趣(心境,心情,人生理想,人生态度)?
诗歌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
诗人的情感有哪些变化?
请概括诗人情感。
探究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基本答题步骤
第一步:概括诗歌情感。(产生原因+感情基调)
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题目中有“哪些”“概括”等字样,答题时把情感内容一一概括出来即可,可不必做特别详细的解说。)
(三)方法总结及运用示范
把握诗歌的感情和主旨七关注:
一关注:诗歌题材。每种诗歌题材都有自己特有的情感,把握了诗歌题材的情感分类,有助于快速而准确地对诗歌情感做出判断。
二关注:诗歌标题。标题或提示诗歌题材类型,或直接间接透露作者思想情感。
三关注:诗歌作者。联系时代及作者的人生际遇,知人论世,对把握诗歌的主题大有必要。
四关注:抒情词句。抓住抒情词句可直接抒发诗歌的感情基调或思想感情。
五关注:意象意境。有些常见的意象,往往能蕴含固定的含义。通过分析意象、意境,可以准确感知诗歌情感。
六关注:注释小序。借助注释可以更迅速更准确地把握诗歌写作的背景、原因和内容。
七关注:诗中典故。读透典故,能读出诗人的隐含在典故中的思想感情。
【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试题。(201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1节选)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②占断:占尽。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蒙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真题呈现】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技法示范】从诗歌作者看,陆游是诗歌史上很有人格特色的一位诗人,他生活在南宋时期,一生主张抗金收复失地,也曾驰骋沙场,但因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复国,陆游报国无门,至死未能如愿。从诗中抒情词句看,“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一句告诉我们在这种对比中,诗人是愤慨的,虽然归隐,却并非心甘情愿。
答: 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2分)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3分)
【诗歌译文】在华丽的明灯下与同僚纵情赌博,骑上骏马猎射驰驱,还有谁记得那豪迈的生活?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志存恢复的儒生如自己者,却被迫投闲置散,作了江边渔父。八尺扁舟,三扇低蓬,占尽苹洲烟雨,独来独往,无拘无束。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闲人,还用得着你官家(皇帝)赐予吗?
【诗歌赏析】这是陆游闲居故乡山阴时所作。山阴地近镜湖。上片开头两句,追忆他一生中最难忘的戎马生涯:在华丽的明灯下与同僚纵情赌博,骑上骏马猎射驰驱,这是多么豪迈的生活!但第三句折入现实,紧承以“谁记”二字,顿时引出一片寂寞凄凉。那份豪情壮志,当年曾有几人珍视?如今更有谁还记得?后两句描绘出两类人物,两条道路: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志存恢复的儒生如自己,却被迫投闲置散,作了江边渔父,事之不平,孰逾于此?诗人深沉的孤愤和掉头不顾的傲岸全在其中。 下片承“江边渔父”,前三句写湖上生涯,意境浩渺苍凉,极烟水迷离之致,含疏旷杳渺之情。“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予”唱出了全阕的最高音。唐代诗人贺知章老去还乡,玄宗曾诏赐镜湖一曲以示矜恤。陆游借用这一故事而翻出一层新意——官家(皇帝)既置我于闲散,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闲人,还用得着你官家赐予吗?再说,天地之大,江湖之远,何处不可置我八尺之躯,谁又稀罕你“官家”的赐予?这个结句,表现出夷然不屑之态,愤慨不平之情,笔锋直指最高统治者。
阅读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问: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复杂心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此诗表达了诗人“喜中有悲”的心境。诗的前半首写静夜荒村,陋室贫居,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发人,构成一个活生生的贫居画面,表达了自我的辛酸和悲哀。后半首写表弟卢纶来访,在悲凉中见到亲友,自然喜出望外。这一悲一喜,互相映衬,深刻地表现了主题。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问: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5分)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诗人描写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句句写景,景景关情。
四.
延伸拓展
诗歌鉴赏的答题步骤:读懂→鉴赏→表达
注意正确的阅读思路:标题--作者--语言—意象—意境—写法---主旨(情感)
从题目认识对象,从字面读出感觉
从注释破解难点,从作者了解背景
从原作找到根据,从题干得到启示
从首联找到特点,从尾句参透主旨
从景物把握情感,从意境洞察心胸
五.
课时作业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
眼儿媚
[南宋]朱淑真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1)请简要分析“云锁朱楼”中“锁”字的妙处。(5分)
答:“锁”字是“笼罩”(包围、环绕、围绕)的意思,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阴云四布、雾压朱楼的情景,表现了深闺女子郁闷(烦恼)的心情。
(2)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下片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通过绿杨、海棠、红杏等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词人隐藏在心中的无限哀(春)愁(烦恼、惆怅等)。(如果表现手法答“用鸟语花香来反衬自己的惆怅”也对)
(一)忧国伤时类
揭露、讽刺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荒淫误国:如李商隐《马嵬》
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
同情百姓的疾苦:如白居易《观刈麦》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文天祥《过零丁洋》
(二)建功报国类
建功立业的渴望:如陆游《书愤》
奋死杀敌、保家卫国的决心:如李贺《雁门太守行》
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山河沦丧、国家灭亡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李煜《相见欢》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
勇担重任的英雄气概: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三)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思念亲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李商隐《夜雨寄北》
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
(四)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
世事沧桑的感慨: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五)送别留别
依依不舍的离愁:如柳永的《雨霖铃》
深厚友谊的留恋:如李白《金陵酒肆留别》《赠汪伦》
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考点突破
(一)设问方式梳理:
诗歌表达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趣(心境,心情,人生理想,人生态度)?
诗歌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
诗人的情感有哪些变化?
请概括诗人情感。
探究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基本答题步骤
第一步:概括诗歌情感。(产生原因+感情基调)
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题目中有“哪些”“概括”等字样,答题时把情感内容一一概括出来即可,可不必做特别详细的解说。)
(三)方法总结及运用示范
把握诗歌的感情和主旨七关注:
一关注:诗歌题材。每种诗歌题材都有自己特有的情感,把握了诗歌题材的情感分类,有助于快速而准确地对诗歌情感做出判断。
二关注:诗歌标题。标题或提示诗歌题材类型,或直接间接透露作者思想情感。
三关注:诗歌作者。联系时代及作者的人生际遇,知人论世,对把握诗歌的主题大有必要。
四关注:抒情词句。抓住抒情词句可直接抒发诗歌的感情基调或思想感情。
五关注:意象意境。有些常见的意象,往往能蕴含固定的含义。通过分析意象、意境,可以准确感知诗歌情感。
六关注:注释小序。借助注释可以更迅速更准确地把握诗歌写作的背景、原因和内容。
七关注:诗中典故。读透典故,能读出诗人的隐含在典故中的思想感情。
【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试题。(201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1节选)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②占断:占尽。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蒙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真题呈现】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技法示范】从诗歌作者看,陆游是诗歌史上很有人格特色的一位诗人,他生活在南宋时期,一生主张抗金收复失地,也曾驰骋沙场,但因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复国,陆游报国无门,至死未能如愿。从诗中抒情词句看,“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一句告诉我们在这种对比中,诗人是愤慨的,虽然归隐,却并非心甘情愿。
答:
【诗歌译文】在华丽的明灯下与同僚纵情赌博,骑上骏马猎射驰驱,还有谁记得那豪迈的生活?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志存恢复的儒生如自己者,却被迫投闲置散,作了江边渔父。八尺扁舟,三扇低蓬,占尽苹洲烟雨,独来独往,无拘无束。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闲人,还用得着你官家(皇帝)赐予吗?
【诗歌赏析】这是陆游闲居故乡山阴时所作。山阴地近镜湖。上片开头两句,追忆他一生中最难忘的戎马生涯:在华丽的明灯下与同僚纵情赌博,骑上骏马猎射驰驱,这是多么豪迈的生活!但第三句折入现实,紧承以“谁记”二字,顿时引出一片寂寞凄凉。那份豪情壮志,当年曾有几人珍视?如今更有谁还记得?后两句描绘出两类人物,两条道路: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志存恢复的儒生如自己,却被迫投闲置散,作了江边渔父,事之不平,孰逾于此?诗人深沉的孤愤和掉头不顾的傲岸全在其中。
阅读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问: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复杂心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此诗表达了诗人“喜中有悲”的心境。诗的前半首写静夜荒村,陋室贫居,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发人,构成一个活生生的贫居画面,表达了自我的辛酸和悲哀。后半首写表弟卢纶来访,在悲凉中见到亲友,自然喜出望外。这一悲一喜,互相映衬,深刻地表现了主题。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问: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5分)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诗人描写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句句写景,景景关情。
四.
延伸拓展
诗歌鉴赏的答题步骤:读懂→鉴赏→表达
注意正确的阅读思路:标题--作者--语言—意象—意境—写法---主旨(情感)
从题目认识对象,从字面读出感觉
从注释破解难点,从作者了解背景
从原作找到根据,从题干得到启示
从首联找到特点,从尾句参透主旨
从景物把握情感,从意境洞察心胸
五.
课时作业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
眼儿媚
[南宋]朱淑真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1)请简要分析“云锁朱楼”中“锁”字的妙处。(5分)
答:“锁”字是“笼罩”(包围、环绕、围绕)的意思,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阴云四布、雾压朱楼的情景,表现了深闺女子郁闷(烦恼)的心情。
(2)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下片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通过绿杨、海棠、红杏等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词人隐藏在心中的无限哀(春)愁(烦恼、惆怅等)。(如果表现手法答“用鸟语花香来反衬自己的惆怅”也对)
*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一)忧国伤时类揭露、讽刺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荒淫误国:如李商隐《马嵬》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同情百姓的疾苦:如白居易《观刈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二)建功报国类建功立业的渴望: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