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赏古典诗歌的事物形象及例题
事物形象
事物形象主要指咏物诗歌中描写的对象,即作者以人格化的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通过这种事物形象的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思想情感。这类诗最典型的是咏物抒情诗,如虞世南的《蝉》,就借所咏高洁不群的“蝉”,来表明自己高洁的志向,所咏之“蝉”便是诗人的化身。
[典例剖析]
(2014•福建高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双调•蟾宫曲 自乐
[元]孙周卿
草团标①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山溜响②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
(选自《太平乐府》)
【注】 ①草团标:茅屋。②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溜:小股水流。
本曲每句都有“山”字,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中物象作用。此曲句句用“山”,连用十五个“山”字,层见叠出,写出了隐居山林之乐。诗人住在山上,吃在山林,欣赏的是山中风光。评价“山”字在内容表达上的作用,可从突出“山”的多、对“山”的情等角度作答。
【答案】 强调了“山”在作者生活中无处不在;突出了作者的生活充满自然情趣;作者山居生活的自乐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意思对即可。)
[方法归纳]
鉴赏诗歌事物形象“三注意”
1.注意熟记特定物象的象征意义
一个民族,由于历史文化、地理环境以及风俗习惯等原因,不但有共同的语言,也形成了共同的心理状态,表现了某一民族对自然或社会某些事物的一定的感受方式。
因此,在阅读古典诗歌时,对于诗中出现的草木花果、鸟兽虫鱼以及月露风云等物象,我们要注意理解沉淀其中的特定意义和文化内涵。这样,才能分析事物的象征意义。如赏析杨万里的《野菊》中野菊的形象就要结合传统诗歌中的特定意象“菊”的特定意义和文化内涵。
2.注意关注色彩色调,辨析物象特征
(1)关注时令色彩
古典诗词中,不同季节的景物往往带有诗人不同的感情色彩,早春的事物是欣欣向荣的,流露出的多半是喜悦,暮春则是感伤、惋惜和留恋,秋冬则是凄清、肃杀和悲凉。同时,把握作品的基调底色,捕捉形象的典型特征,找到景与情的结合点,有助于体味诗歌独特而深邃的意境。如杨万里的《野菊》中“重阳”一词就点明了是在秋天,野菊生活的环境是肃杀、萧瑟的。
(2)关注冷暖色调
古诗中所写物象有冷暖之分。暖色调物象流露出的作者情感往往是喜悦和欢快,冷色调物象流露出的作者情感往往是忧郁和愁绪。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开头三句道出时间、地点、景物。以凄清景色揭开了离别的序曲:清秋节令的“寒蝉”,衬托着“凄切”悲凉秋景。人将别、日已晚、雨乍停、蝉声切。惜别的长亭,凄凉的深秋。
壮士分别尚且悲伤,更何况是一别可能成永别的恋人呢?“都门”三句,写离别时的心情。设宴帐中,本欲多“留恋”片刻,怎奈“兰舟催发”,这样的饯别酒,饮起来怎能不“无绪”?欲留不得,欲饮无绪,矛盾至极。
3.注意解读表现手法,把握事物形象
诗歌的传情达意,往往还要借助一定的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借代、双关、衬托等修辞手法及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表达技巧。了解诗歌这方面的特色,有助于对事物形象的把握。如杨万里的《野菊》就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塑造了一个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的形象。
第一步 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
第二步 结合诗句分析所歌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神韵。
第三步 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托之情。
事物形象主要指咏物诗歌中描写的对象,即作者以人格化的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通过这种事物形象的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思想情感。这类诗最典型的是咏物抒情诗,如虞世南的《蝉》,就借所咏高洁不群的“蝉”,来表明自己高洁的志向,所咏之“蝉”便是诗人的化身。
[典例剖析]
(2014•福建高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双调•蟾宫曲 自乐
[元]孙周卿
草团标①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山溜响②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
(选自《太平乐府》)
【注】 ①草团标:茅屋。②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溜:小股水流。
本曲每句都有“山”字,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中物象作用。此曲句句用“山”,连用十五个“山”字,层见叠出,写出了隐居山林之乐。诗人住在山上,吃在山林,欣赏的是山中风光。评价“山”字在内容表达上的作用,可从突出“山”的多、对“山”的情等角度作答。
【答案】 强调了“山”在作者生活中无处不在;突出了作者的生活充满自然情趣;作者山居生活的自乐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意思对即可。)
[方法归纳]
鉴赏诗歌事物形象“三注意”
1.注意熟记特定物象的象征意义
一个民族,由于历史文化、地理环境以及风俗习惯等原因,不但有共同的语言,也形成了共同的心理状态,表现了某一民族对自然或社会某些事物的一定的感受方式。
因此,在阅读古典诗歌时,对于诗中出现的草木花果、鸟兽虫鱼以及月露风云等物象,我们要注意理解沉淀其中的特定意义和文化内涵。这样,才能分析事物的象征意义。如赏析杨万里的《野菊》中野菊的形象就要结合传统诗歌中的特定意象“菊”的特定意义和文化内涵。
2.注意关注色彩色调,辨析物象特征
(1)关注时令色彩
古典诗词中,不同季节的景物往往带有诗人不同的感情色彩,早春的事物是欣欣向荣的,流露出的多半是喜悦,暮春则是感伤、惋惜和留恋,秋冬则是凄清、肃杀和悲凉。同时,把握作品的基调底色,捕捉形象的典型特征,找到景与情的结合点,有助于体味诗歌独特而深邃的意境。如杨万里的《野菊》中“重阳”一词就点明了是在秋天,野菊生活的环境是肃杀、萧瑟的。
(2)关注冷暖色调
古诗中所写物象有冷暖之分。暖色调物象流露出的作者情感往往是喜悦和欢快,冷色调物象流露出的作者情感往往是忧郁和愁绪。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开头三句道出时间、地点、景物。以凄清景色揭开了离别的序曲:清秋节令的“寒蝉”,衬托着“凄切”悲凉秋景。人将别、日已晚、雨乍停、蝉声切。惜别的长亭,凄凉的深秋。
壮士分别尚且悲伤,更何况是一别可能成永别的恋人呢?“都门”三句,写离别时的心情。设宴帐中,本欲多“留恋”片刻,怎奈“兰舟催发”,这样的饯别酒,饮起来怎能不“无绪”?欲留不得,欲饮无绪,矛盾至极。
3.注意解读表现手法,把握事物形象
诗歌的传情达意,往往还要借助一定的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借代、双关、衬托等修辞手法及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表达技巧。了解诗歌这方面的特色,有助于对事物形象的把握。如杨万里的《野菊》就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塑造了一个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的形象。
第一步 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
第二步 结合诗句分析所歌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神韵。
第三步 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托之情。
上一篇: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及案例解析
下一篇:古典诗歌中人物形象的鉴赏方法
* 事物形象事物形象主要指咏物诗歌中描写的对象,即作者以人格化的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通过这种事物形象的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思想情感。这类诗最典型的是咏物抒情诗,如虞世南的《蝉》,就借所咏高洁不群的“蝉”,来表明自己高洁的志向,所咏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