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第一诗节仿写及全诗的朗读

《理想》第一诗节仿写及全诗的朗读

  在《理想》一课第二课时教学时,笔者抓了以下两个环节:1.仿写第一诗节;2.朗读全诗时,读出关键词的重音。学生饶有兴趣,意味盎然。

  先看第1个环节。一开课,笔者就让学生朗读诗歌标题、诗人及第一诗节。(第一诗节内容为: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之后,要他们体悟本诗节诗行的特点:每一行诗句都是比喻,整个诗节又运用了顶针的修辞方法。接着布置他们在课堂上进行仿写。为了大多数人仿写能较为成功,笔者将事先仿写的一个诗节板书在黑板上,竟然节外生枝引起学生修改诗句的冲动,笔者就将教学环节宕开一笔与学生一同研究修改起诗句来笔者的板书如下:自信是石油,烧亮煤气灶/自信是煤气灶,煮熟锅中饭/自信是锅中饭,填补人的养分/自信是养分,供人们摘到果子。写到烧亮煤气灶时,学生哗然,有人干脆窃窃私语起来:烧亮煤气灶,煤气灶烧亮我说:烧亮煤气灶是有煤气灶烧亮的感觉,我们等一下再来修改吧!

  在写到自信是锅中饭时,又有学生试补道:填饱人的肚子。我马上接口说:我原先也填的填饱人的肚子,可接下去要么是自信是肚子,能消化食物、要么是自信是肚子,能生出儿子,前者食物与锅中饭绕了回头路,不好;而后者肚子生儿子太过庸俗了点,也不很好。基于这样的考虑,笔者将自信是锅中饭后改成了填补人的养分;虽然养分是名词术语不如肚子具体形象,但是写作诗歌不能为了追求形象化而因词害义,养分替代肚子就是力求避免为了追求形象化而因词害义这种情况。说着这些,我又让前排的同学看了我手中教案的修改处,以示决非信口开河。回过头去让大家又讨论了烧亮煤气灶的修改问题,有同学认为烧亮煤气灶给人有煤气灶本身烧着了的误导,故不如改为点燃煤气灶。受此启发,又有同学对石油发起了质疑,认为烧煤气灶的是石油汽而非未经提炼的石油。经大家合计,确定改自信是石油,点燃煤气灶为自信是石油汽,点燃煤气灶。也即如下诗节大家较认同:自信是石油汽,点然煤气灶/自信是煤气灶,煮熟锅中饭/自信是锅中饭,填补人的养分/自信是养分,供人们摘到果子。再一声令下,学生全体仿写起来。师生一片怡然自乐景象。

  再来看第2个环节。我先让学生集体朗读全诗,结束后我评价了他们朗读的'语气平淡及指出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朗读时不含激情或者说是没读出诗句的重音,换言之,给诗句划出重音朗读时加以区别就定能感人多了。接着,我以第一诗节内容(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为例作了示范,按着重号读出重音且稍微拖腔拉调,果然较有趣味。接下去,十余个诗节分给各组加着重号,小组交流定型后进行集体朗诵,朗诵声就抑扬顿挫、有板有眼,韵味悠长多了下课铃响了,学生也坚持把后四节诗全部朗诵完。学生的着重号不可能完全加对,但看着他们念自己加重音号的诗歌那么开心,我也很欣慰。一句话──用新课标理念进行教学,我喜欢!

* 在《理想》一课第二课时教学时,笔者抓了以下两个环节:1.仿写第一诗节;2.朗读全诗时,读出关键词的重音。学生饶有兴趣,意味盎然。 先看第1个环节。一开课,笔者就让学生朗读诗歌标题、诗人及第一诗节。(第一诗节内容为: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