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 卷第二百四十八 诙谐四
作者:李昉
侯白 卢嘉言 陆操 薛道衡 刘焯 山东人 吃人 赵小儿 长孙无忌
任环 李绩 李荣
侯 白
隋侯白,州举秀才,至京。机辩捷,时莫之比。尝与仆射越国公杨素并马言话。路傍有槐树,憔悴死。素乃曰:“侯秀才理道过人,能令此树活否。”曰:“能。”素云:“何计得活。”曰:“取槐树子于树枝上悬著,即当自活。”素云:“因何得活。”答曰:“可不闻《论语》云,‘子在,回何敢死。’”素大笑。开皇中,有人姓出,名六斤。欲参素,赍名纸至省门。遇白,请为题其姓。乃书曰:“六斤半。”名既入,素召其人问曰:“卿姓六斤半。”答曰:“是出六斤。”曰:“何为六斤半。”曰:“向请侯秀才题之,当是错矣。”即召白至。谓曰:“卿何为错题人姓名。”对云:“不错。”素曰:“若不错,何因姓出名六斤,请卿题之,乃言六斤半。”对曰:“向在省门,会卒无处见称。既闻道是出六斤,斟酌只应是六斤半。”素大笑之。素关中人,白山东人,素尝卒难之,欲其无对。而关中下俚人言音,谓水为霸。山东亦言擎将去为拃(音其朝反)刀去。素尝戏白曰:“山东固多仁义,借一而得两。”曰:“若为得两。”答曰:“有人从其借弓者。乃曰:‘拃刀去。’岂非借一而得两?”白应声曰:“关中人亦甚聪明,问一知二。”素曰:“何以得知。”白曰:“有人问,比来多两,渭水涨否?”答曰:“霸长。岂非问一知二?”素于是伏其辩捷。白在散官,隶属杨素,爱其能剧谈。每上番日,即令谈戏弄。或从旦至晚,始得归。才出省门,即逢素子玄感。乃云:“侯秀才,可以玄惑说一个好话。”白被留连,不获已。乃云:“有一大虫,欲向野中觅肉,见一刺猬仰卧,谓是肉脔。欲衔之,忽被猬卷着鼻,惊走,不知休息。直至山中,因乏,不觉昏睡。刺猬乃放鼻而去。大虫忽起欢喜,走至橡树下,低头见橡斗,乃侧身语云:‘旦来遭见贤尊,愿郎君且避道。’”素与白剧谈,因曰:“今有一深坑,可有数百尺。公入其中,若为得出。”白曰:“入中不须余物,唯用一针即出。”素曰:“用针何为?”答曰:“针头中令水饱坑,拍浮而出。”素曰:“头中何处有尔许水。”白曰:“若无尔许水,何因肯入尔许坑。”素又谓白曰:“仆为君作一谜,君射之,不得迟,便须罚酒。”素曰:“头长一分,眉长一寸,未到日中,已打两顿。”白应声曰:“此是道人。”素曰:“君须作谜,亦不答迟。”白即云:“头长一分,眉长一寸,未到日中,已打两顿。”素曰:“君因何学吾作道人谈。”白曰:“此是阿历。”素大笑。白仕唐,尝与人各为谜。白云:“必须是实物,不得虚作解释。浪惑众人,若解讫,无有此物,即须受罚。”白即云:“背共屋许大,肚共碗许大,口共盏许大。”众人射不得。皆云:“天下何处有物,共盏许大口,而背共屋许大者,定无此物。必须共赌。”白与众赌讫,解云:“此是胡燕窠。”众皆大笑。又逢众宴,众皆笑白后至。俱令作谜,必不得幽隐难识,及诡谲希奇,亦不假合而成,人所不见者。白即应声云:“有物大如狗,面貌极似牛。此是何物。”或云是獐,或云是鹿,皆云不是。即令白解,云:“此是犊子。”白又与素路中遇胡,负青草而行。素曰:“长安路上,乃见青草湖。”须臾,又有两醉胡。衣孝重服,骑马而走。俄而一胡落马。白曰:“真所谓孝乎,惟孝有之矣。”白初未知名,在本邑。令宰初至,白即谒。谓知识曰:“白能令明府作狗吠。”曰:“何有明府得遣作狗吠,诚如言,我辈输一会饮食。若妄,君当输。”于是入谒,知识俱门外伺之。令曰:“君何须,得重来相见。”白曰:“公初至,民间有不便事,望谘公。公未到前,甚多贼盗。请命各家养狗,令吠惊,自然贼盗止息。”令曰:“若然,我家亦须养能吠之狗,若为可得?”
白曰:“家中新有一群犬,其吠声与余狗不同。”曰:“其声如何?”答曰:“其吠声恸恸者。”(明抄本“者”作“恸”未)令曰:“君全不识好狗吠声。好狗吠声,当作号号。怮怮声者,全不是能吠之狗。”伺者闻之,莫不掩口而笑。白知得胜,乃云:“若觅如此能吠者,当出访之。”遂辞而出。(出《启颜录》)
隋朝人侯白,在州试时考中了秀才,来到京城长安。侯白机敏善辩,当时没有人能跟他相比。一次,侯白跟仆射越国公杨素并排骑马边走边聊天。路旁边有一株槐树,已经枯死了。杨素问侯白:“侯秀才理论过人,能让这株槐树活吗?”侯白回答说:“能啊!”杨素说:“你有什么办法让它活了?”侯白说:“拿来槐树子(按:既同‘籽’。)悬挂在这株树的枝上,立即自己就活了。”杨素问:“因为什么它能自己活了呢?”侯白说:“你没有听到《论语》上说:‘子在,回何敢死?’”杨素听了捧腹大笑。隋文帝开皇所间,有一个人姓出,名字叫六斤,想要参见杨素。这个人带着空白的名片来到省衙门口,遇见了侯白,请侯白在空白的名片上给他写上名字。于是侯白在名片上写上:六斤半。名片送到省衙的办公室里后,杨素召见这个人,问:“你叫六斤半吗?”这个人回答说:“我叫出六斤。”杨素问:“为什么名片上写着六斤半?”这个人回答说:“刚才,我请侯秀才题写的,可能是他写错了吧。”杨素立即将侯白叫到跟前,问他:“你为什么错写了这个人的姓名啊?”侯白回答说没有写错呀!”杨素说:“如果没有写错,为什么这个人姓出名六斤,请你题写,就给写成了六斤半?”侯白回答说:“刚才在省衙门口,跟这个人仓促相遇,没有地方找秤去。既然听他说是六斤出点头,我反复考虑觉得只应该是六斤半。”杨素听了,哈哈大笑。杨素是关中人,侯白是山东人。杨素经常突然发难,提出难题,想让侯白回答不上来。关中的普通百姓讲话说:“水”为“霸”,山东人说:“擎将去”为“搩刀去”。一次,杨素戏谑侯白说:“山东还是多仁义之士,借一件东西而得到两件。”侯白问:“怎么就得到两件呢?”杨素说:“有人向他借一张弓,他说:‘搩刀去’(按:搩,义‘负’,有‘取’、‘拿’的意思。),难道不是借一张弓外搭上一把刀吗?”侯白听了后立即说:“你们关中人也很聪明啊,问一个问题却知道另一个问题。”杨素问:“怎么可以证明呢?”侯白说:“有人问,近来下雨很多,渭河里的水涨没涨啊?被问的人回答说:‘霸长’。难道这不是问一知二吗?”于是,杨素很是佩服侯白的随机应辩。侯白担任的是没有具体职务的散官,归杨素领导。杨素喜爱侯白健谈,每次轮到他值日,都让侯白来一块儿戏谑聊天。有时候,从早晨上省衙值班,一直聊到晚上下班,才能回家。一次,侯白刚走出省衙门口,就遇见杨素的儿子扬玄感。杨玄感说:“侯秀才,可以为我讲个有趣的故事吗?”侯白被杨玄感缠住,不得已,就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只老虎,想到山中寻找肉吃。看见一只刺猥仰身躺在那儿,以为是一块肉,正想伸嘴去叼,忽然被刺猥卷住了鼻子,惊慌地逃去,一点也不敢停下来歇息一会儿。一直跑到山里,又困又乏,不知不觉中就睡过去了。刺猥这才放开老虎的鼻子离去。老虎睡醒后,忽然发现鼻子上的刺猬没有了,非常高兴。它走到一株橡树下面,低头看见橡票子。于是转过身说:‘白天遇见了你的父亲,希望你呀暂且让让道。’”杨素跟侯白在一块闲聊。杨素讲:“现在有一个深坑,约有几百尺,你进到这深坑下面能出来吗?”侯白说:“我到这个深坑里后,不需要别的东西,只要有一根针就能出来。”杨素问:“用针干什么?”侯白说:“用针刺头出水,让水将坑灌满了,我就从水中浮上来了。”杨素问:“你头里哪来的这许多水呀?”侯白说:“如果没有那么多的水,怎么能敢于进入你那么深的坑里面呢?”杨素对侯白说:“我给你出个谜语,你猜猜,不得拖延时间。若拖延时间不能立即猜中,就须罚酒。”接着,杨素说:“头发长一分,眉毛长一寸,没等到中午,已经打了两顿。”。侯白随声说:“这是僧人。”杨素说:“你也要出个谜语,也不行拖延时间。”侯白当即说道:“头发一分长,眉毛一寸长,没等到中午,已经打了两顿。”杨素问:“你为什么学我出的僧人谜语?”侯白说:“我说的是阿历。”杨素大笑。唐朝灭隋后,侯白在唐朝担任官职,一次跟同事们出谜语。侯白说:“所出的谜语必须是真的东西,不行随便乱解释,盅惑大家。如果说出谜底,没有这种东西,就要受到处罚。”侯白马上说出一个谜语:“背跟屋那么大,肚子跟碗那么大,口跟杯子那么大。”大家都猜不出来,都说:“普天下什么地方有这种东西?跟杯子那么大的嘴,背跟屋那么大。一定是没有这种东西的,必须一起打个赌。”侯白跟同事们打好赌后,解开迷底,说:“这是胡燕窝。”同事们都哈哈大笑。一次,大家在一块儿聚宴,人们都起哄说侯白来晚了,都让他出个谜语。所出的谜语,不许是深奥难懂,以及希奇怪诞的。也不许随便凑合一个,谁也没见着过的。侯白立即出一个:“有一种东西象狗那么大,长相极象牛。请问,这是什么东西?”有的人猜是獐子,有人猜是鹿,侯白都说不是,人们马上让侯白说出谜底来。侯白说:“这种物是牛犊子。”一次,侯白跟杨素一块儿走,在路上遇到一个胡人,背上背着下一捆青草走路。杨素说:“在长安的道上,还能见到青草湖。(按:湖,是‘胡’的谐音。)过了一会儿,又走过来两上喝醉酒的胡人,身上穿着孝服,骑着马。不一会儿,其中的一个胡人从马上跌落在地。侯白看见后说:“真可称为孝啊!只有孝才能这样啊!”初时,侯白还没有出名。他居住的那个县,新上任一位知县,侯白当即去拜见。拜见前,侯白对一位熟人说:“我能让县太爷学狗叫。”这位熟人说:“你怎么能让知县学狗叫呢?真的像你说的那样,我们请你吃一顿。如果不像你说的那样,你应当请我们喝一顿。”于是,侯白进入县衙里参见知县,那些熟人都在门外看着他。知县问:“你何必再来拜见本知县呢?”侯白说:“您刚到我县,乡里有不适宜的事情,特意来讨教您。知县大人没有来上任前,县里盗贼特别多。希望知县大人让各家各户都养狗,贼一来狗就叫。这样,盗贼就会自己停止偷盗的。”知县说:“果然如此,我家也必须饲养一条能叫的狗。怎么才能挑选到这样的狗呢?”侯白回答说:“我家里刚刚生下来一群小狗,他们的叫声跟别的狗不一样。”
知县问:“它们是怎样叫的?”侯白回答说:“它们的叫声都是‘怮怮’的呀”知县说:“你呀完全不会识别好狗的叫声。好狗的叫声应当是‘号号’,‘怮怮’声的,都不是善于叫的狗。”在外面察看的熟人们听到这里,没有一个人不用手捂着嘴笑。侯白知道自己赢了,于是说:“知县大人如果要寻找这样能叫的狗,我去给您寻找去。”说着告辞走出县衙。
卢嘉言
隋卢嘉言就寺礼拜,因入僧房。一僧善于论议,嘉言即与谈话。因相戏弄,此僧理屈。同坐二僧,即助此僧酬对。往复数回,三僧并屈。嘉言乃笑谓曰:“三个阿师,并不解樗蒱。”僧未喻,嘉言即报言:“可不闻樗蒱人云,‘三个秃,不敌一个卢。’”观者大笑,僧无以应。(出《启颜录》)
隋朝有个叫卢嘉言的人,去寺庙礼拜敬佛,借着这个机会来到僧人的住房里坐坐。僧房中有位僧人喜欢高谈阔论,卢嘉言就跟他神侃,相互戏谑,这位僧人到后来说不过卢嘉言了。在坐的另外二位僧人立即帮助这位僧人,共同对付卢嘉言。你来我往,又经过几番论战,三位僧人都败下阵来。卢嘉言于是笑着对三位僧人说:“三位大师,你们并不懂得樗蒱博戏吧。”三位僧人不知道卢嘉言忽然说出来“樗蒱”,为的是什么。卢嘉言立即告诉他们:“你们听说过没有?玩樗蒱博戏的人说:三个秃(按:此处的‘秃’暗喻僧人,是骂人的话。),抵不上一个卢彩(按:‘卢’在博戏中为头彩,此处的‘卢’暗喻卢嘉言自己。)。”围观的人们听了都捧腹大笑,三位僧人一言不语。
陆 操
隋七兵尚书河间陆操无姿貌,有辩。尝新婚,太子少保赵郡李□谓之曰:“屡逢射雉,几度启颜。”操曰:“息妫二子,不言不笑。”(出《谈薮》)
隋朝时,统管七军的尚书、河间人陆操长相丑陋,但是有辩才。在他又娶一方妻室时,太子少保赵郡人李某戏谑地问陆操:“屡次在新娘面前显露才华(按:典出春秋。贾大夫长的丑,娶个妻子很美,三年不跟他说笑。贾大夫带着妻子到如皋,射猎野鸡,射中了,妻子才有了笑脸。后人以‘射雉’为因才艺博得妻室欢心的典故。),博得新娘子几次笑脸啊?”陆操回答说:“新娘子就像春秋时息妫一样,虽然跟楚文王生了两个儿子,但是始终不说不笑。”
薛道衡
隋前内史侍郎薛道衡以醴和麦粥食之,谓卢思道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思道答曰:“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出《谈薮》)
隋朝的前内史侍郎薛道衡爱吃甜酒和麦粥,对卢思道说:“在众多的道德规范,行为法则中,还是‘和’最宝贵啊!先王留下来的好传统,还是甜酒加麦粥最好吃啊!”卢思道回答说“单知道‘和为贵’而和,不用规范、法则去约束,也是达不到‘和’的呀!”
刘 焯
隋河间郡刘焯之(明抄本无“之”字。)从侄炫并有儒学,俱犯法被禁。县吏不知(知字原缺,据明抄本、黄本补。)其大儒也,咸与之枷著。焯曰:“终日枷中坐,而不见家。”炫曰:“亦终日负枷坐。而不见妇。”(出《启颜录》)隋朝时,河间人刘焯和他的堂侄子刘炫,都是精研儒学的大儒,一块儿触犯了刑律被关押在牢狱中。主管牢狱的县吏不知道他们叔侄二人是大儒,给他们都戴上了刑枷。刘焯说:“整天在枷(按:谐音‘家’。)中坐着,然而却看不到家。”刘炫说:“我也是整天负枷(按:负,谐音‘妇’。)坐着,然而看不到妇啊。”
山东人 山东人娶蒲州女,多患瘿。其妻母项瘿甚大。成婚数月,妇家疑婿不慧。妇家置酒,盛会亲戚,欲以试之。问曰:“某郎在山东读书,应识道理,鸿鹤能鸣何意?”曰:“天使其然。”又曰:“松柏冬青何意?”曰:“天使其然。”又曰:“道边树有骨骴何意?”曰:“天使其然。”妇翁曰:“某郎全不识道理,何因浪住山东。”因以戏之曰:“鸿鹤能鸣者颈项长;松柏冬青者心中强;道边树有骨骴者,车拨伤。岂是天使其然。”婿曰:“请以所闻见奉酬,不知许否。”曰:“可言之。”婿曰:“虾蟆能鸣,岂是颈项长?竹亦冬青,岂是心中强?夫人项下瘿如许大,岂是车拨伤?”妇翁羞愧,无以对之。(出《启颜录》)
有个山东人娶一位蒲州姑娘作媳妇。蒲州有很多人都患有粗脖子病,这个山东人的岳母脖颈上灼肿块特别大。结婚几个月后,媳妇家怀疑姑爷不聪明,于是岳父家特意置办了一桌酒席,将亲友都请来,准备在酒桌上,好好试探考问一下姑爷。开宴后,岳父问姑爷:“我姑爷在山东读书,按说是有知识懂得道理,你能说说鸿雁与仙鹤为什么会鸣叫吗?”姑爷回答说:“这是自然生成的。”又问:“松树、柏树为什么冬天长青呢?”回答说:“这是自然生成的。”又问:“道边的树为什么长着一个大包呢?”回答说:“这是自然生成的。”岳父说;“我姑爷一点也不懂得道理,为什么白白住在山东读书。趁机戏弄地说:“鸿雁、仙鹤能鸣叫是因为长着长长的脖子,松树、柏树冬天长青是因为心刚强,道边的树长着个大包是因为车碰伤后造成的。难道是自然生成的吗?”姑爷听岳父说完后,说:“请允许我用我所看见和听到的来回答您,不知可不可以?”岳父说:“可以!”姑爷说:“蛤蟆能鸣叫,难道是因为它脖子长的长吗?竹子冬天也青,难道是因为它心刚强吗?岳母大人脖子下面长着那么大个包,难道也是车碰伤造成的吗?”岳父听了姑父的这番回答后,羞愧满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吃 人
隋朝有人敏慧,然而口吃。杨素每闲闷,即召与剧谈。尝岁暮无事对坐,因戏之云:“有大坑深一丈。方圆亦一丈。遣公入其中,何法得出。”此人低头良久,乃问云:“有梯出否?”素云:“只论无梯,若论有梯,何须更问。”其人又低头良久,问曰:“白白白白日,夜夜夜夜地。”素云:“何须云白日夜地,若为得出。”乃云:“若不是夜地,眼眼不瞎,为甚物入入里许。”素大笑。又问云:“忽命公作将军,有小城。兵不过一千已下,粮食唯有数日。城外被数万人围,若遣公向城中,作何谋计。”低头良久,问云:“有有救救兵否?”素云:“只缘无救,所以问公。”沉吟良久,举头向素云:“审审如如公言,不免须败。”素大笑。又问云:“计公多能。无种不解。今日家中,有人虵蛟足,若为医治。”
此人即应声报云:“取取五月五日南墙下雪雪涂涂,即即治。”素云:“五月何处得有雪。”答云:“若五月五日无雪,腊月何处有虵咬。”素笑而遣之。(出《启颜录》)
隋朝时,有个人非常聪慧机敏,就是口吃。越国公杨素每到闲闷得慌时,就将这个人召来神侃。一次,快到年根没有什么事情,杨素又将这个人召来闲坐。杨素戏谑地说:“有一个大坑一丈深,方圆也一丈阔,派你进到这个大坑里面,你用什么方法才能上来呢?”这个人低头沉思了好久,才问杨素:“有梯子可以爬上来吗?”杨素说:“只当是没有梯子。如果说有梯子,还用再问你吗?”这个人又低头沉思了许久,问:“白白白白日,夜夜夜夜地?”杨素说:“你为什么需要问是白日还是夜里呢?只问你怎么能从坑中上来?”这个口吃人说:“如果不是黑夜,眼睛又不瞎,为了什么东西入入坑里?”杨素开怀大笑。接着,杨素又问这个口吃人:“忽然任命你为将军。有一座小城,城里有兵不过一千以内,粮草只够吃用几天,城外却有几万敌军围困。假如派你进入这座小城里,你有什么好办法吗?”这个口吃的人沉思许久,问杨素:“有有救兵吗?”杨素说:“只因为没有救兵所以才问你呢?”口吃的人沉吟良久,抬头对杨素说:“细细想想如如你说的的的那那样样,免不不了了失败。”杨素又大笑。杨素又对这个口吃人说:“经考察,你这个人能力很多,没有你解决不了的事情。我再问你一个问题,你家今天有一个人被蛇咬了脚,请问你怎么给他治疗?”这个口吃人接站话音说:“取五月五日南墙下雪涂涂,即即治好了。”杨素问:“五月是夏天了,上哪里寻找雪去呀?”这个人回答说“如果五月五日没地方找雪,那么现在是腊月寒冬哪里有蛇咬人呢!”杨素听了,笑着将这个口吃的人打发走了。
赵小儿
隋有三藏法师,父本商胡,法师生于中国,仪容面目,犹作胡人。行业极高,又有辩捷。尝以四月八日设斋讲说,时朝官及道俗观者千余人。大德名僧,官人辩捷者,前后十余人论议。法师随难即对,义理不穷。最后有小儿姓赵,年十三,即出于众中。法师辩捷既已过人,又复向来皆是高明旧德,忽见此儿欲来论议,众咸怪笑。小儿精神自若,即就座。大声语此僧:“昔野狐和尚自有经文,未审狐作阿阇黎,出何典语?”僧语云:“此郎(郎原作即,据明抄本改。)子声高而身小,何不以声而补身。”儿即应声报云:“法师以弟子声高而身小,何不以声而补身。法师眼深而鼻长,何不截鼻而补眼。”众皆惊异,起立大笑。是时暑月,法师左手把如意,右手摇扇。众笑声未定,法师又思量答语:以所摇扇,掩面低头。儿又大声语云:“团圆形如满月,不藏顾兔,翻掩雄狐。”众大笑。法师即去扇,以如意指麾,别送问,并语未得尽,忽如意头落。儿即起谓法师曰:“如意既折,义锋亦摧。”
即于座前,长揖而去。此僧既怒且惭,更无以应,无不惊叹称笑。(出《启颜录》)
隋朝时,有个通晓《佛经》经、律、论三藏的僧人,他的父亲原本是个胡人。这位僧人虽然生长在中国,相貌举止还是像胡人。他德行功业特别高,还具有敏捷的思维,擅长辩讲。一次,这位三藏僧人在四月八日这天设置斋会,讲说佛法。那天,朝中的文武官员,以及普通市民、僧人,前来听讲的有一千多人。在这位僧人讲法时,大德高僧及朝中的官员,前后有十多人跟他争论,都是能言善辩的人。尽管提出的问题都很难,这位三藏法师却都能立即回答,而且讲述的道理无穷无尽。最后,有个姓赵的小孩,年仅十三岁,从人群里站起来跟三藏僧人问答。三藏僧人敏捷的辩才既然已经超过刚才那些参与议论的人,况且这些人都是修养极高、德高望重的老臣。忽然间冒出个小孩要跟这位胡人和尚辩谈,在场的众人都惊怪好笑。然而这位赵小孩神情很是镇静,一点也不怯场。坐下后,便大声问这位高僧:“从前来的一些野胡和尚来讲经说法都有经文,不知你这位胡和尚讲的这些出自什么经典?”胡人和尚说:“这个小孩声音高而身子矮小,怎么不用声高来补身短呢?”赵小孩马上应声说:“你这位和尚认为我声高身子矮小,为什么不用声音来补身矮。那么,我问你:法师你眼窝深而鼻子长,为什么不将鼻子截下一段补在眼窝上呢?”在场的人们听后都异常震惊,站起身来大笑不止。当时正值伏天盛暑,三藏法师左手挥着一只如意,右手摇着一柄团扇。大家的笑声没有住下来,三藏法师边思考如何回答赵小孩刚才的戏谑边摇着扇子,掩面低头地站在那儿,赵小孩又大声说道:“团扇的形状宛如一轮满月,没有藏着左右顾盼的玉免,却遮掩着一只雄狐(按:谐音‘胡’。)。”“哄!”斋会上又暴发出一阵大笑声。三藏胡僧听了后,忙收起团扇,左手举起如意指向别处,跟另外人搭话。还没等他们把话说完,不料他手中如意的脑袋掉下来了。赵小孩随即站起身对胡僧说:“你手中的如意已经断了,你议论的话题也接不上稔了,咱们就对辩到这里吧。”说着,走到胡僧座位前面,深深地鞠了一躬,转身离去。这位三藏胡僧既恼怒又羞愧,更没有什么话可说。在场的人,没有一个人不惊讶、赞叹、称道这个年仅十三岁的赵小孩,而又觉得好笑。 长孙无忌
唐太宗宴近臣,戏以嘲谑。赵公长孙无忌,嘲欧阳询曰:“耸膊成山字,埋肩不出头。谁家麟阁上,画此一猕猴。”询应曰:“缩(缩原作索,据明抄本改。)头连背煖,倇当畏肚寒。只因心混混,所以面团团。”帝敛容曰:“欧阳询,汝岂不畏皇后闻,赵公、皇后之兄也。”(出《国朝杂记》)
唐太宗设宴招待跟他关系亲近密切的朝臣们,席间,互相戏谑调笑。赵国公长孙无忌嘲谑欧阳询说:“举起胳膊是个‘山’字,放下胳膊又将脑袋埋藏在肩腋中(按:这两句说的意思都是猴子经常做的动作),哪家王朝的麒麟阁(按:汉朝开国初时造麒麟阁,阁上绘画着功臣们的画像)上,画着这样一只猕猴?”欧阳询听后应声说:“缩着脑袋使脊背温暖,带着兜肚是怕肚子寒冷受病。只因为你心中浑浑噩噩,所以你脸上才表现出忧苦不安。”唐太宗听了后,严肃地说:“欧阳询,你就不怕皇后知道吗?”赵国公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哥哥。 任 环 唐管国公任环酷怕妻。太宗以功赐二侍子,环拜谢,不敢以归。太宗召其妻,赐酒。谓之曰:“妇人妒忌,合当七出。若能改行无妒,则无饮此酒。不尔,可饮之。”曰:“妾不能改妒,请饮酒。”遂饮之。比醉归。与其家死诀。其实非鸩也,既不死。他日,杜正伦讥弄环。环曰:“妇当怕者三,初娶之时,端居若菩萨,岂有人不怕菩萨耶。既长生男女,如养儿大虫,岂有人不怕大虫耶。年老面皱,如鸠盘荼鬼,岂有人不怕鬼耶。以此怕妇,亦何怪焉。”闻者欢喜。(出《御史台记》)
唐朝的管国公任环特别惧怕老婆。唐太宗因为他有功劳,赏赐给他两名侍妾,任环跪拜辞谢,不敢将她们带回家中。唐太宗召见任环的妻子,赏赐给她御酒,说:“作为一个女人,性情妒忌,是在被休回家中的七条缘由之中的。如果你能改正不再妒忌,就可以不饮这杯酒;不然,就将它喝下去。”任环的妻子说:“我不能改正妒忌,情愿饮下这杯御酒。”
于是,任环妻子端起酒杯一饮而尽,醉着回到家中,跟家里人痛哭流涕地告别。其实,任环妻子喝的不是毒药酒,并没有死。日后,杜正伦用这件事来讥讽戏弄任环。任环说:“老婆有三个时期让你惧怕她。刚结婚时,她端坐在洞房中象尊菩萨。难道有人不怕菩萨吗?时间长了,生了子女,又象护犊的老虎。难道有人不怕老虎吗?待到年老时,脸上打皱象佛经上说的吸人精气的冬瓜鬼。难道有人不怕鬼吗?因为这些惧怕老婆,又有什么奇怪的呢?”听的人,都欢呼雀跃,连连叫好。
李 绩
曹(明抄本“曹”作“唐”)左司郎中封道弘,身形长大,而臀甚阔。道弘将入阁奏事,英公李绩在后,谓道弘曰:“封道弘,你臀斟酌坐得即休,何须尔许大。”(出《启颜录》)唐朝人(按:用明抄本。)左司郎中封道弘,身体长的又高又大,臀部肥胖。封道弘要去内阁谈公事,英国公李绩走在他身后,说:“封道弘,你的屁股估量着长到能坐下休息就行了,何必这么肥大啊!” 李 荣
唐有僧法轨,形容短小。于寺开讲,李荣往共论议。往复数番。僧有旧作诗《咏荣》,于高座上诵之云:“姓李应须李,言荣又不荣。”此僧未及得道下句,李荣应声接曰:“身长三尺半,头毛犹未生。”四座欢喜,伏其辩捷。(出《启颜录》)
唐朝时,有个叫法轨的僧人,身形矮小,法轨在寺内讲授佛经,李荣前去跟他一块儿讨论。去了几次后,法轨僧人曾写过一首歌咏李荣的诗,在讲坛上当着李荣的面背诵:“姓李应须李,说荣又不荣……还没等法轨僧人诵出下两句,李荣在下面应声接上说:“身体只有三尺半那么高,头上的毛还没有长出来呢!”在座的人欢呼雀跃,都佩服李荣的敏捷与机辩。
任环 李绩 李荣
侯 白
隋侯白,州举秀才,至京。机辩捷,时莫之比。尝与仆射越国公杨素并马言话。路傍有槐树,憔悴死。素乃曰:“侯秀才理道过人,能令此树活否。”曰:“能。”素云:“何计得活。”曰:“取槐树子于树枝上悬著,即当自活。”素云:“因何得活。”答曰:“可不闻《论语》云,‘子在,回何敢死。’”素大笑。开皇中,有人姓出,名六斤。欲参素,赍名纸至省门。遇白,请为题其姓。乃书曰:“六斤半。”名既入,素召其人问曰:“卿姓六斤半。”答曰:“是出六斤。”曰:“何为六斤半。”曰:“向请侯秀才题之,当是错矣。”即召白至。谓曰:“卿何为错题人姓名。”对云:“不错。”素曰:“若不错,何因姓出名六斤,请卿题之,乃言六斤半。”对曰:“向在省门,会卒无处见称。既闻道是出六斤,斟酌只应是六斤半。”素大笑之。素关中人,白山东人,素尝卒难之,欲其无对。而关中下俚人言音,谓水为霸。山东亦言擎将去为拃(音其朝反)刀去。素尝戏白曰:“山东固多仁义,借一而得两。”曰:“若为得两。”答曰:“有人从其借弓者。乃曰:‘拃刀去。’岂非借一而得两?”白应声曰:“关中人亦甚聪明,问一知二。”素曰:“何以得知。”白曰:“有人问,比来多两,渭水涨否?”答曰:“霸长。岂非问一知二?”素于是伏其辩捷。白在散官,隶属杨素,爱其能剧谈。每上番日,即令谈戏弄。或从旦至晚,始得归。才出省门,即逢素子玄感。乃云:“侯秀才,可以玄惑说一个好话。”白被留连,不获已。乃云:“有一大虫,欲向野中觅肉,见一刺猬仰卧,谓是肉脔。欲衔之,忽被猬卷着鼻,惊走,不知休息。直至山中,因乏,不觉昏睡。刺猬乃放鼻而去。大虫忽起欢喜,走至橡树下,低头见橡斗,乃侧身语云:‘旦来遭见贤尊,愿郎君且避道。’”素与白剧谈,因曰:“今有一深坑,可有数百尺。公入其中,若为得出。”白曰:“入中不须余物,唯用一针即出。”素曰:“用针何为?”答曰:“针头中令水饱坑,拍浮而出。”素曰:“头中何处有尔许水。”白曰:“若无尔许水,何因肯入尔许坑。”素又谓白曰:“仆为君作一谜,君射之,不得迟,便须罚酒。”素曰:“头长一分,眉长一寸,未到日中,已打两顿。”白应声曰:“此是道人。”素曰:“君须作谜,亦不答迟。”白即云:“头长一分,眉长一寸,未到日中,已打两顿。”素曰:“君因何学吾作道人谈。”白曰:“此是阿历。”素大笑。白仕唐,尝与人各为谜。白云:“必须是实物,不得虚作解释。浪惑众人,若解讫,无有此物,即须受罚。”白即云:“背共屋许大,肚共碗许大,口共盏许大。”众人射不得。皆云:“天下何处有物,共盏许大口,而背共屋许大者,定无此物。必须共赌。”白与众赌讫,解云:“此是胡燕窠。”众皆大笑。又逢众宴,众皆笑白后至。俱令作谜,必不得幽隐难识,及诡谲希奇,亦不假合而成,人所不见者。白即应声云:“有物大如狗,面貌极似牛。此是何物。”或云是獐,或云是鹿,皆云不是。即令白解,云:“此是犊子。”白又与素路中遇胡,负青草而行。素曰:“长安路上,乃见青草湖。”须臾,又有两醉胡。衣孝重服,骑马而走。俄而一胡落马。白曰:“真所谓孝乎,惟孝有之矣。”白初未知名,在本邑。令宰初至,白即谒。谓知识曰:“白能令明府作狗吠。”曰:“何有明府得遣作狗吠,诚如言,我辈输一会饮食。若妄,君当输。”于是入谒,知识俱门外伺之。令曰:“君何须,得重来相见。”白曰:“公初至,民间有不便事,望谘公。公未到前,甚多贼盗。请命各家养狗,令吠惊,自然贼盗止息。”令曰:“若然,我家亦须养能吠之狗,若为可得?”
白曰:“家中新有一群犬,其吠声与余狗不同。”曰:“其声如何?”答曰:“其吠声恸恸者。”(明抄本“者”作“恸”未)令曰:“君全不识好狗吠声。好狗吠声,当作号号。怮怮声者,全不是能吠之狗。”伺者闻之,莫不掩口而笑。白知得胜,乃云:“若觅如此能吠者,当出访之。”遂辞而出。(出《启颜录》)
隋朝人侯白,在州试时考中了秀才,来到京城长安。侯白机敏善辩,当时没有人能跟他相比。一次,侯白跟仆射越国公杨素并排骑马边走边聊天。路旁边有一株槐树,已经枯死了。杨素问侯白:“侯秀才理论过人,能让这株槐树活吗?”侯白回答说:“能啊!”杨素说:“你有什么办法让它活了?”侯白说:“拿来槐树子(按:既同‘籽’。)悬挂在这株树的枝上,立即自己就活了。”杨素问:“因为什么它能自己活了呢?”侯白说:“你没有听到《论语》上说:‘子在,回何敢死?’”杨素听了捧腹大笑。隋文帝开皇所间,有一个人姓出,名字叫六斤,想要参见杨素。这个人带着空白的名片来到省衙门口,遇见了侯白,请侯白在空白的名片上给他写上名字。于是侯白在名片上写上:六斤半。名片送到省衙的办公室里后,杨素召见这个人,问:“你叫六斤半吗?”这个人回答说:“我叫出六斤。”杨素问:“为什么名片上写着六斤半?”这个人回答说:“刚才,我请侯秀才题写的,可能是他写错了吧。”杨素立即将侯白叫到跟前,问他:“你为什么错写了这个人的姓名啊?”侯白回答说没有写错呀!”杨素说:“如果没有写错,为什么这个人姓出名六斤,请你题写,就给写成了六斤半?”侯白回答说:“刚才在省衙门口,跟这个人仓促相遇,没有地方找秤去。既然听他说是六斤出点头,我反复考虑觉得只应该是六斤半。”杨素听了,哈哈大笑。杨素是关中人,侯白是山东人。杨素经常突然发难,提出难题,想让侯白回答不上来。关中的普通百姓讲话说:“水”为“霸”,山东人说:“擎将去”为“搩刀去”。一次,杨素戏谑侯白说:“山东还是多仁义之士,借一件东西而得到两件。”侯白问:“怎么就得到两件呢?”杨素说:“有人向他借一张弓,他说:‘搩刀去’(按:搩,义‘负’,有‘取’、‘拿’的意思。),难道不是借一张弓外搭上一把刀吗?”侯白听了后立即说:“你们关中人也很聪明啊,问一个问题却知道另一个问题。”杨素问:“怎么可以证明呢?”侯白说:“有人问,近来下雨很多,渭河里的水涨没涨啊?被问的人回答说:‘霸长’。难道这不是问一知二吗?”于是,杨素很是佩服侯白的随机应辩。侯白担任的是没有具体职务的散官,归杨素领导。杨素喜爱侯白健谈,每次轮到他值日,都让侯白来一块儿戏谑聊天。有时候,从早晨上省衙值班,一直聊到晚上下班,才能回家。一次,侯白刚走出省衙门口,就遇见杨素的儿子扬玄感。杨玄感说:“侯秀才,可以为我讲个有趣的故事吗?”侯白被杨玄感缠住,不得已,就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只老虎,想到山中寻找肉吃。看见一只刺猥仰身躺在那儿,以为是一块肉,正想伸嘴去叼,忽然被刺猥卷住了鼻子,惊慌地逃去,一点也不敢停下来歇息一会儿。一直跑到山里,又困又乏,不知不觉中就睡过去了。刺猥这才放开老虎的鼻子离去。老虎睡醒后,忽然发现鼻子上的刺猬没有了,非常高兴。它走到一株橡树下面,低头看见橡票子。于是转过身说:‘白天遇见了你的父亲,希望你呀暂且让让道。’”杨素跟侯白在一块闲聊。杨素讲:“现在有一个深坑,约有几百尺,你进到这深坑下面能出来吗?”侯白说:“我到这个深坑里后,不需要别的东西,只要有一根针就能出来。”杨素问:“用针干什么?”侯白说:“用针刺头出水,让水将坑灌满了,我就从水中浮上来了。”杨素问:“你头里哪来的这许多水呀?”侯白说:“如果没有那么多的水,怎么能敢于进入你那么深的坑里面呢?”杨素对侯白说:“我给你出个谜语,你猜猜,不得拖延时间。若拖延时间不能立即猜中,就须罚酒。”接着,杨素说:“头发长一分,眉毛长一寸,没等到中午,已经打了两顿。”。侯白随声说:“这是僧人。”杨素说:“你也要出个谜语,也不行拖延时间。”侯白当即说道:“头发一分长,眉毛一寸长,没等到中午,已经打了两顿。”杨素问:“你为什么学我出的僧人谜语?”侯白说:“我说的是阿历。”杨素大笑。唐朝灭隋后,侯白在唐朝担任官职,一次跟同事们出谜语。侯白说:“所出的谜语必须是真的东西,不行随便乱解释,盅惑大家。如果说出谜底,没有这种东西,就要受到处罚。”侯白马上说出一个谜语:“背跟屋那么大,肚子跟碗那么大,口跟杯子那么大。”大家都猜不出来,都说:“普天下什么地方有这种东西?跟杯子那么大的嘴,背跟屋那么大。一定是没有这种东西的,必须一起打个赌。”侯白跟同事们打好赌后,解开迷底,说:“这是胡燕窝。”同事们都哈哈大笑。一次,大家在一块儿聚宴,人们都起哄说侯白来晚了,都让他出个谜语。所出的谜语,不许是深奥难懂,以及希奇怪诞的。也不许随便凑合一个,谁也没见着过的。侯白立即出一个:“有一种东西象狗那么大,长相极象牛。请问,这是什么东西?”有的人猜是獐子,有人猜是鹿,侯白都说不是,人们马上让侯白说出谜底来。侯白说:“这种物是牛犊子。”一次,侯白跟杨素一块儿走,在路上遇到一个胡人,背上背着下一捆青草走路。杨素说:“在长安的道上,还能见到青草湖。(按:湖,是‘胡’的谐音。)过了一会儿,又走过来两上喝醉酒的胡人,身上穿着孝服,骑着马。不一会儿,其中的一个胡人从马上跌落在地。侯白看见后说:“真可称为孝啊!只有孝才能这样啊!”初时,侯白还没有出名。他居住的那个县,新上任一位知县,侯白当即去拜见。拜见前,侯白对一位熟人说:“我能让县太爷学狗叫。”这位熟人说:“你怎么能让知县学狗叫呢?真的像你说的那样,我们请你吃一顿。如果不像你说的那样,你应当请我们喝一顿。”于是,侯白进入县衙里参见知县,那些熟人都在门外看着他。知县问:“你何必再来拜见本知县呢?”侯白说:“您刚到我县,乡里有不适宜的事情,特意来讨教您。知县大人没有来上任前,县里盗贼特别多。希望知县大人让各家各户都养狗,贼一来狗就叫。这样,盗贼就会自己停止偷盗的。”知县说:“果然如此,我家也必须饲养一条能叫的狗。怎么才能挑选到这样的狗呢?”侯白回答说:“我家里刚刚生下来一群小狗,他们的叫声跟别的狗不一样。”
知县问:“它们是怎样叫的?”侯白回答说:“它们的叫声都是‘怮怮’的呀”知县说:“你呀完全不会识别好狗的叫声。好狗的叫声应当是‘号号’,‘怮怮’声的,都不是善于叫的狗。”在外面察看的熟人们听到这里,没有一个人不用手捂着嘴笑。侯白知道自己赢了,于是说:“知县大人如果要寻找这样能叫的狗,我去给您寻找去。”说着告辞走出县衙。
卢嘉言
隋卢嘉言就寺礼拜,因入僧房。一僧善于论议,嘉言即与谈话。因相戏弄,此僧理屈。同坐二僧,即助此僧酬对。往复数回,三僧并屈。嘉言乃笑谓曰:“三个阿师,并不解樗蒱。”僧未喻,嘉言即报言:“可不闻樗蒱人云,‘三个秃,不敌一个卢。’”观者大笑,僧无以应。(出《启颜录》)
隋朝有个叫卢嘉言的人,去寺庙礼拜敬佛,借着这个机会来到僧人的住房里坐坐。僧房中有位僧人喜欢高谈阔论,卢嘉言就跟他神侃,相互戏谑,这位僧人到后来说不过卢嘉言了。在坐的另外二位僧人立即帮助这位僧人,共同对付卢嘉言。你来我往,又经过几番论战,三位僧人都败下阵来。卢嘉言于是笑着对三位僧人说:“三位大师,你们并不懂得樗蒱博戏吧。”三位僧人不知道卢嘉言忽然说出来“樗蒱”,为的是什么。卢嘉言立即告诉他们:“你们听说过没有?玩樗蒱博戏的人说:三个秃(按:此处的‘秃’暗喻僧人,是骂人的话。),抵不上一个卢彩(按:‘卢’在博戏中为头彩,此处的‘卢’暗喻卢嘉言自己。)。”围观的人们听了都捧腹大笑,三位僧人一言不语。
陆 操
隋七兵尚书河间陆操无姿貌,有辩。尝新婚,太子少保赵郡李□谓之曰:“屡逢射雉,几度启颜。”操曰:“息妫二子,不言不笑。”(出《谈薮》)
隋朝时,统管七军的尚书、河间人陆操长相丑陋,但是有辩才。在他又娶一方妻室时,太子少保赵郡人李某戏谑地问陆操:“屡次在新娘面前显露才华(按:典出春秋。贾大夫长的丑,娶个妻子很美,三年不跟他说笑。贾大夫带着妻子到如皋,射猎野鸡,射中了,妻子才有了笑脸。后人以‘射雉’为因才艺博得妻室欢心的典故。),博得新娘子几次笑脸啊?”陆操回答说:“新娘子就像春秋时息妫一样,虽然跟楚文王生了两个儿子,但是始终不说不笑。”
薛道衡
隋前内史侍郎薛道衡以醴和麦粥食之,谓卢思道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思道答曰:“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出《谈薮》)
隋朝的前内史侍郎薛道衡爱吃甜酒和麦粥,对卢思道说:“在众多的道德规范,行为法则中,还是‘和’最宝贵啊!先王留下来的好传统,还是甜酒加麦粥最好吃啊!”卢思道回答说“单知道‘和为贵’而和,不用规范、法则去约束,也是达不到‘和’的呀!”
刘 焯
隋河间郡刘焯之(明抄本无“之”字。)从侄炫并有儒学,俱犯法被禁。县吏不知(知字原缺,据明抄本、黄本补。)其大儒也,咸与之枷著。焯曰:“终日枷中坐,而不见家。”炫曰:“亦终日负枷坐。而不见妇。”(出《启颜录》)隋朝时,河间人刘焯和他的堂侄子刘炫,都是精研儒学的大儒,一块儿触犯了刑律被关押在牢狱中。主管牢狱的县吏不知道他们叔侄二人是大儒,给他们都戴上了刑枷。刘焯说:“整天在枷(按:谐音‘家’。)中坐着,然而却看不到家。”刘炫说:“我也是整天负枷(按:负,谐音‘妇’。)坐着,然而看不到妇啊。”
山东人 山东人娶蒲州女,多患瘿。其妻母项瘿甚大。成婚数月,妇家疑婿不慧。妇家置酒,盛会亲戚,欲以试之。问曰:“某郎在山东读书,应识道理,鸿鹤能鸣何意?”曰:“天使其然。”又曰:“松柏冬青何意?”曰:“天使其然。”又曰:“道边树有骨骴何意?”曰:“天使其然。”妇翁曰:“某郎全不识道理,何因浪住山东。”因以戏之曰:“鸿鹤能鸣者颈项长;松柏冬青者心中强;道边树有骨骴者,车拨伤。岂是天使其然。”婿曰:“请以所闻见奉酬,不知许否。”曰:“可言之。”婿曰:“虾蟆能鸣,岂是颈项长?竹亦冬青,岂是心中强?夫人项下瘿如许大,岂是车拨伤?”妇翁羞愧,无以对之。(出《启颜录》)
有个山东人娶一位蒲州姑娘作媳妇。蒲州有很多人都患有粗脖子病,这个山东人的岳母脖颈上灼肿块特别大。结婚几个月后,媳妇家怀疑姑爷不聪明,于是岳父家特意置办了一桌酒席,将亲友都请来,准备在酒桌上,好好试探考问一下姑爷。开宴后,岳父问姑爷:“我姑爷在山东读书,按说是有知识懂得道理,你能说说鸿雁与仙鹤为什么会鸣叫吗?”姑爷回答说:“这是自然生成的。”又问:“松树、柏树为什么冬天长青呢?”回答说:“这是自然生成的。”又问:“道边的树为什么长着一个大包呢?”回答说:“这是自然生成的。”岳父说;“我姑爷一点也不懂得道理,为什么白白住在山东读书。趁机戏弄地说:“鸿雁、仙鹤能鸣叫是因为长着长长的脖子,松树、柏树冬天长青是因为心刚强,道边的树长着个大包是因为车碰伤后造成的。难道是自然生成的吗?”姑爷听岳父说完后,说:“请允许我用我所看见和听到的来回答您,不知可不可以?”岳父说:“可以!”姑爷说:“蛤蟆能鸣叫,难道是因为它脖子长的长吗?竹子冬天也青,难道是因为它心刚强吗?岳母大人脖子下面长着那么大个包,难道也是车碰伤造成的吗?”岳父听了姑父的这番回答后,羞愧满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吃 人
隋朝有人敏慧,然而口吃。杨素每闲闷,即召与剧谈。尝岁暮无事对坐,因戏之云:“有大坑深一丈。方圆亦一丈。遣公入其中,何法得出。”此人低头良久,乃问云:“有梯出否?”素云:“只论无梯,若论有梯,何须更问。”其人又低头良久,问曰:“白白白白日,夜夜夜夜地。”素云:“何须云白日夜地,若为得出。”乃云:“若不是夜地,眼眼不瞎,为甚物入入里许。”素大笑。又问云:“忽命公作将军,有小城。兵不过一千已下,粮食唯有数日。城外被数万人围,若遣公向城中,作何谋计。”低头良久,问云:“有有救救兵否?”素云:“只缘无救,所以问公。”沉吟良久,举头向素云:“审审如如公言,不免须败。”素大笑。又问云:“计公多能。无种不解。今日家中,有人虵蛟足,若为医治。”
此人即应声报云:“取取五月五日南墙下雪雪涂涂,即即治。”素云:“五月何处得有雪。”答云:“若五月五日无雪,腊月何处有虵咬。”素笑而遣之。(出《启颜录》)
隋朝时,有个人非常聪慧机敏,就是口吃。越国公杨素每到闲闷得慌时,就将这个人召来神侃。一次,快到年根没有什么事情,杨素又将这个人召来闲坐。杨素戏谑地说:“有一个大坑一丈深,方圆也一丈阔,派你进到这个大坑里面,你用什么方法才能上来呢?”这个人低头沉思了好久,才问杨素:“有梯子可以爬上来吗?”杨素说:“只当是没有梯子。如果说有梯子,还用再问你吗?”这个人又低头沉思了许久,问:“白白白白日,夜夜夜夜地?”杨素说:“你为什么需要问是白日还是夜里呢?只问你怎么能从坑中上来?”这个口吃人说:“如果不是黑夜,眼睛又不瞎,为了什么东西入入坑里?”杨素开怀大笑。接着,杨素又问这个口吃人:“忽然任命你为将军。有一座小城,城里有兵不过一千以内,粮草只够吃用几天,城外却有几万敌军围困。假如派你进入这座小城里,你有什么好办法吗?”这个口吃的人沉思许久,问杨素:“有有救兵吗?”杨素说:“只因为没有救兵所以才问你呢?”口吃的人沉吟良久,抬头对杨素说:“细细想想如如你说的的的那那样样,免不不了了失败。”杨素又大笑。杨素又对这个口吃人说:“经考察,你这个人能力很多,没有你解决不了的事情。我再问你一个问题,你家今天有一个人被蛇咬了脚,请问你怎么给他治疗?”这个口吃人接站话音说:“取五月五日南墙下雪涂涂,即即治好了。”杨素问:“五月是夏天了,上哪里寻找雪去呀?”这个人回答说“如果五月五日没地方找雪,那么现在是腊月寒冬哪里有蛇咬人呢!”杨素听了,笑着将这个口吃的人打发走了。
赵小儿
隋有三藏法师,父本商胡,法师生于中国,仪容面目,犹作胡人。行业极高,又有辩捷。尝以四月八日设斋讲说,时朝官及道俗观者千余人。大德名僧,官人辩捷者,前后十余人论议。法师随难即对,义理不穷。最后有小儿姓赵,年十三,即出于众中。法师辩捷既已过人,又复向来皆是高明旧德,忽见此儿欲来论议,众咸怪笑。小儿精神自若,即就座。大声语此僧:“昔野狐和尚自有经文,未审狐作阿阇黎,出何典语?”僧语云:“此郎(郎原作即,据明抄本改。)子声高而身小,何不以声而补身。”儿即应声报云:“法师以弟子声高而身小,何不以声而补身。法师眼深而鼻长,何不截鼻而补眼。”众皆惊异,起立大笑。是时暑月,法师左手把如意,右手摇扇。众笑声未定,法师又思量答语:以所摇扇,掩面低头。儿又大声语云:“团圆形如满月,不藏顾兔,翻掩雄狐。”众大笑。法师即去扇,以如意指麾,别送问,并语未得尽,忽如意头落。儿即起谓法师曰:“如意既折,义锋亦摧。”
即于座前,长揖而去。此僧既怒且惭,更无以应,无不惊叹称笑。(出《启颜录》)
隋朝时,有个通晓《佛经》经、律、论三藏的僧人,他的父亲原本是个胡人。这位僧人虽然生长在中国,相貌举止还是像胡人。他德行功业特别高,还具有敏捷的思维,擅长辩讲。一次,这位三藏僧人在四月八日这天设置斋会,讲说佛法。那天,朝中的文武官员,以及普通市民、僧人,前来听讲的有一千多人。在这位僧人讲法时,大德高僧及朝中的官员,前后有十多人跟他争论,都是能言善辩的人。尽管提出的问题都很难,这位三藏法师却都能立即回答,而且讲述的道理无穷无尽。最后,有个姓赵的小孩,年仅十三岁,从人群里站起来跟三藏僧人问答。三藏僧人敏捷的辩才既然已经超过刚才那些参与议论的人,况且这些人都是修养极高、德高望重的老臣。忽然间冒出个小孩要跟这位胡人和尚辩谈,在场的众人都惊怪好笑。然而这位赵小孩神情很是镇静,一点也不怯场。坐下后,便大声问这位高僧:“从前来的一些野胡和尚来讲经说法都有经文,不知你这位胡和尚讲的这些出自什么经典?”胡人和尚说:“这个小孩声音高而身子矮小,怎么不用声高来补身短呢?”赵小孩马上应声说:“你这位和尚认为我声高身子矮小,为什么不用声音来补身矮。那么,我问你:法师你眼窝深而鼻子长,为什么不将鼻子截下一段补在眼窝上呢?”在场的人们听后都异常震惊,站起身来大笑不止。当时正值伏天盛暑,三藏法师左手挥着一只如意,右手摇着一柄团扇。大家的笑声没有住下来,三藏法师边思考如何回答赵小孩刚才的戏谑边摇着扇子,掩面低头地站在那儿,赵小孩又大声说道:“团扇的形状宛如一轮满月,没有藏着左右顾盼的玉免,却遮掩着一只雄狐(按:谐音‘胡’。)。”“哄!”斋会上又暴发出一阵大笑声。三藏胡僧听了后,忙收起团扇,左手举起如意指向别处,跟另外人搭话。还没等他们把话说完,不料他手中如意的脑袋掉下来了。赵小孩随即站起身对胡僧说:“你手中的如意已经断了,你议论的话题也接不上稔了,咱们就对辩到这里吧。”说着,走到胡僧座位前面,深深地鞠了一躬,转身离去。这位三藏胡僧既恼怒又羞愧,更没有什么话可说。在场的人,没有一个人不惊讶、赞叹、称道这个年仅十三岁的赵小孩,而又觉得好笑。 长孙无忌
唐太宗宴近臣,戏以嘲谑。赵公长孙无忌,嘲欧阳询曰:“耸膊成山字,埋肩不出头。谁家麟阁上,画此一猕猴。”询应曰:“缩(缩原作索,据明抄本改。)头连背煖,倇当畏肚寒。只因心混混,所以面团团。”帝敛容曰:“欧阳询,汝岂不畏皇后闻,赵公、皇后之兄也。”(出《国朝杂记》)
唐太宗设宴招待跟他关系亲近密切的朝臣们,席间,互相戏谑调笑。赵国公长孙无忌嘲谑欧阳询说:“举起胳膊是个‘山’字,放下胳膊又将脑袋埋藏在肩腋中(按:这两句说的意思都是猴子经常做的动作),哪家王朝的麒麟阁(按:汉朝开国初时造麒麟阁,阁上绘画着功臣们的画像)上,画着这样一只猕猴?”欧阳询听后应声说:“缩着脑袋使脊背温暖,带着兜肚是怕肚子寒冷受病。只因为你心中浑浑噩噩,所以你脸上才表现出忧苦不安。”唐太宗听了后,严肃地说:“欧阳询,你就不怕皇后知道吗?”赵国公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哥哥。 任 环 唐管国公任环酷怕妻。太宗以功赐二侍子,环拜谢,不敢以归。太宗召其妻,赐酒。谓之曰:“妇人妒忌,合当七出。若能改行无妒,则无饮此酒。不尔,可饮之。”曰:“妾不能改妒,请饮酒。”遂饮之。比醉归。与其家死诀。其实非鸩也,既不死。他日,杜正伦讥弄环。环曰:“妇当怕者三,初娶之时,端居若菩萨,岂有人不怕菩萨耶。既长生男女,如养儿大虫,岂有人不怕大虫耶。年老面皱,如鸠盘荼鬼,岂有人不怕鬼耶。以此怕妇,亦何怪焉。”闻者欢喜。(出《御史台记》)
唐朝的管国公任环特别惧怕老婆。唐太宗因为他有功劳,赏赐给他两名侍妾,任环跪拜辞谢,不敢将她们带回家中。唐太宗召见任环的妻子,赏赐给她御酒,说:“作为一个女人,性情妒忌,是在被休回家中的七条缘由之中的。如果你能改正不再妒忌,就可以不饮这杯酒;不然,就将它喝下去。”任环的妻子说:“我不能改正妒忌,情愿饮下这杯御酒。”
于是,任环妻子端起酒杯一饮而尽,醉着回到家中,跟家里人痛哭流涕地告别。其实,任环妻子喝的不是毒药酒,并没有死。日后,杜正伦用这件事来讥讽戏弄任环。任环说:“老婆有三个时期让你惧怕她。刚结婚时,她端坐在洞房中象尊菩萨。难道有人不怕菩萨吗?时间长了,生了子女,又象护犊的老虎。难道有人不怕老虎吗?待到年老时,脸上打皱象佛经上说的吸人精气的冬瓜鬼。难道有人不怕鬼吗?因为这些惧怕老婆,又有什么奇怪的呢?”听的人,都欢呼雀跃,连连叫好。
李 绩
曹(明抄本“曹”作“唐”)左司郎中封道弘,身形长大,而臀甚阔。道弘将入阁奏事,英公李绩在后,谓道弘曰:“封道弘,你臀斟酌坐得即休,何须尔许大。”(出《启颜录》)唐朝人(按:用明抄本。)左司郎中封道弘,身体长的又高又大,臀部肥胖。封道弘要去内阁谈公事,英国公李绩走在他身后,说:“封道弘,你的屁股估量着长到能坐下休息就行了,何必这么肥大啊!” 李 荣
唐有僧法轨,形容短小。于寺开讲,李荣往共论议。往复数番。僧有旧作诗《咏荣》,于高座上诵之云:“姓李应须李,言荣又不荣。”此僧未及得道下句,李荣应声接曰:“身长三尺半,头毛犹未生。”四座欢喜,伏其辩捷。(出《启颜录》)
唐朝时,有个叫法轨的僧人,身形矮小,法轨在寺内讲授佛经,李荣前去跟他一块儿讨论。去了几次后,法轨僧人曾写过一首歌咏李荣的诗,在讲坛上当着李荣的面背诵:“姓李应须李,说荣又不荣……还没等法轨僧人诵出下两句,李荣在下面应声接上说:“身体只有三尺半那么高,头上的毛还没有长出来呢!”在座的人欢呼雀跃,都佩服李荣的敏捷与机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