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方舆纪要》 卷一百十四 云南二
作者:顾祖禹
◇云南府东至曲靖府二百九十里,东南至江府百八十里,南至临安府四百二十里,西南至楚雄府四百二十里,西北至武定府二百里,东北至寻甸州二百六十里。自府治至江南江宁府七千二百里,至京师一万六百四十五里。
《禹贡》梁州南境。殷周时,为徼外西南夷地有、鸠、獠栗、裸毒、獹Ф、乌蛮诸种居此。战国时,楚庄乔略地至此,窃王其地,号曰滇国。汉元封二年,滇王降,始置益州郡取疆壤益廓之意,治滇池。《汉书》:武帝求身毒道,始通滇国。是也。蜀汉建兴三年,改为建宁郡徙治味县。晋初因之。惠帝太安二年,置宁州,寻又增置益州郡仍治滇池。怀帝永嘉二年,改为晋宁郡。宋、齐并因之宋治建伶县,齐因之。梁、陈间废。隋初,立昆州,寻废。唐武德初,仍置昆州,属姚州总管府。贞观四年,改属戎州都督府。天宝末,没于南诏。广德五年,凤伽异增筑之,曰拓东城南诏于东境置拓东节度,言将开拓东境也,为六节度之一。六节度者,曰拓东,曰弄栋,曰永昌,曰银生,曰剑川,曰丽水云。六世孙券丰拓改称鄯阐府鄯阐,犹言别都也。《滇纪》:蒙氏名都曰苴咩,别都曰鄯阐。《志》云:寻阁劝尝改太和城为西京,善阐曰东京。隆舜时又改西京曰中都,东京曰上都云。大理因之段氏时以高智领善阐牧,遂世有其地。元初,置鄯阐万户府。至元十三年,改中庆路。明洪武十五年,改云南府,领州四,县九。今仍曰云南府。
府控驭戎蛮,藩屏黔、蜀,山川明秀,屹为西南要会。《史记》:楚威王时《后汉书》《华阳国志》俱作顷襄王时,使将军庄乔将兵循江上略巴、蜀、黔中以西,至滇池,地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饶数千里,以兵威定属楚,欲归报。会秦击夺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还,以其众王滇也。秦时,常略通五尺道。说者曰:滇池险,置栈道,广不过五尺云。汉兴,滇与中国绝。及元狩元年,会王然于等间出西南夷求身毒国,乃至滇。使者还,因盛言滇大国,足事亲附,天子注意焉。后数平西南夷。元封二年,又发巴蜀兵击灭滇旁东北劳浸、靡莫二国浸,《汉书》作深。以其与滇同姓相结,且数侵汉使也。遂以兵临滇,滇降。滇自是入版图矣。历东汉以迄六朝之际,皆郡县其地。然大抵因其故俗,羁縻勿绝。隋、唐之间,地虽益斥,而羁縻未改。天宝以后,遂成异域。历五代以及宋季,至理宗淳十二年,而大理亡于蒙古。自是蒙古纵横于宋之西南,而宋之天下如捧漏卮矣。明初,以云南阔远,尽平中原,然后以师临之。云南降下,而西指大理。破竹之势遂成,于以经理强索,岂非西垂要地欤?
昆明县附郭。汉滇池、建伶二县地。隋为昆州境。唐为晋宁县地。元初,立二千户所,后改置善州,领昆明、官渡二县,州寻废,又并官渡入焉。明因之,编户二十七里。
○拓东城今府城也。唐广德中南诏所筑。后改曰善阐府城。元曰中庆城。明洪武十五年,建云南府,改筑府城。周九里有奇,设六门,南曰崇正,东曰咸和,西曰广远,北曰保顺。西南曰洪润,俗谓之小西门。东北曰永清,俗谓之小东门。万历四十八年重修。门各有楼,四隅亦各有楼。环城有河,可通舟楫,外有重关,形胜颇壮。
苴兰城府北十余里。相传庄乔所筑。一名昌城。《汉志》:益州郡有昌县。后汉因之。《华阳国志》:汉武遣将军郭昌平滇中,因名县为郭昌,以威蛮人。孝章时,始改曰昌。今《班志》作昌城,则非章帝时改也。晋仍为昌县,属建宁郡。宋、齐因之。梁、陈间,为蛮所废。傍有玉女城。《志》云:元梁王所筑也。○秦臧城,在府西,汉县,属益州郡,后汉因之。晋属建宁郡,南渡后属晋宁郡,宋、齐因之,后废。唐复置秦臧县,属昆州。天宝中,没于南诏。
建伶废县在府西北。汉县,属益州郡。蜀汉属建宁郡,晋因之。大安二年,分建宁置益州郡,治此。永嘉末,改为晋宁郡。宋因之。元嘉十八年,晋宁太守爨松子叛,宁州刺史徐循讨平之。齐亦为晋宁郡,梁末没于蛮。○益宁废县,在府西,唐昆州治也。《唐志》昆州所领有益宁等县,后废。又官渡废县,在府东南三十里,元置县于此,寻废入昆明。
高关城在府城西云津桥北,为关津总要处。《碧精舍记》:滇海西斥舍舟登陆,俗亦曰高桥。稽之古志,桥实曰,以山形似秦关也。高与碧鸡相望,如箭括然。○五华山在城内。上有五华寺,俯见昆明池。○螺山,在城北,旧名盘坤山。山童然皆石,作深碧色。蟠旋如螺髻,因名。下有二洞,曰潮音,曰幽谷,深杳莫测。自滇池中望之,惟螺山与碧鸡独高。○商山,在螺山北,去城二十里。连峰迭嶂,丹崖翠壁,有鹤停鹄峙之态。冷泉在其下,或曰商山,一名蛇山,即《汉书》所谓绘山也。《汉书·志》注:来唯县有从陉山,出铜。绘,胡工反,似非此山矣。
玉案山府西二十五里。一名列和蒙山。山秀丽多泉石,南去滇池十余里。远望出西南诸峰之上,一名棋盘山。下有菩提山泉。又府北二十五里有文殊山,一名蒙滞雄山,文殊泉出焉。流过松花堰,入于西湖。
金马山府东二十五里。西对碧鸡山,相距五十余里,其中即滇池也。汉宣帝神爵元年,方士言益州金马碧鸡之神,可祠而至。乃遣谏议大夫王褒求之,即此。山不甚高,而绵亘西南数十里,源泉出于山巅。又上有长亭,下有金马关。元至顺二年,云南为诸王秃坚所据,官兵击之,战于金马山。获其党伯忽。又至正末,明玉珍将万胜攻云南,梁王孛罗走金马山,胜入城。孛罗复攻之,胜败走。明初沐英等师至云南之板桥,进驻金马山是也。○龙泉山在府东北二十里,下有龙湫。
碧鸡山府西南三十里。东瞰滇池,苍崖万丈,绿水千寻,下有碧鸡关。又碧鸡西北有太华山,有太华寺。下瞰滇池,左环右绕,称滇城绝胜。○万德山,在滇池南十里,又南十里许曰进耳山。天外三峰,形如笔架。海源洞在城西二十里。中容数百人,四崖削立,石乳奇幻。下有龙湫,其水清浅,四时不竭,流入鸳鸯池,又注为黑龙潭。潭深不可测,一名黑鱼池。《志》云:池在府西北二十五里。又西为白龙池。自白龙池西十里曰横山水洞。一山横立如墙,凿山凹为东西洞,引泉以灌八村之田。洞高五尺,广二尺。自西跨东,五十有八丈。得泉二十二道,宛延萦迂四千一百八十三丈,奇胜不一。《滇纪》:横山水洞,隆庆六年左布政陈善始成是役。溉田四万五千六百余亩。
○滇池在府城南。府西南八十里为海口,池水繇此北入。富民县汇于广翅塘,通金沙江处也。海口财赋,岁以亿计。咽喉通塞,利害最大。元至元中,张立道浚之,以泄滇池之泛溢。明弘治十四年,抚臣陈金亦浚治之,岁一疏浚,在田赋正供,谓之海夫。余详大川昆明池。西湖在府城西,即滇池上游也。亦名积波池。俗曰草海子,又曰青草湖。周五里,蒲藻常青,为游赏之胜。又九龙池在城内,中多废圃。亦曰莱海。其平者为稻田,下者为莲池。沿五华之右,贯城西南,流入顺城桥,汇于盘龙江,达滇池。
盘龙江在府东五里。源出嵩盟州故邵甸县之东西二山,凡九十九泉,合流西注,曲折而南,入于滇池。
金棱河在府治东十里,俗名金汁。引盘龙江水,繇金马山麓流经春登里,灌溉东乡之田,为利甚广。蒙段时,堤上多种黄花,名绕道金棱。元赛典赤赡思丁复修筑为堤,今废。又府西十里有银棱河,俗名银汁。亦引盘龙江水,繇商山麓流过沙浪里,南绕府治。蒙段时,堤上多种白花,名萦城银棱。明弘治中,尝浚二河,亦谓之东西沟,今涸。○宝象河,在府治南,源出杨林县之上板桥。分泻至此,注于滇池。
松花坝在府城东北,为滇池上流。元赛典赤赡思丁增修二堰,灌田万顷。又有南坝闸,在府城南。东北诸泉,旧繇银棱河入滇池,恐其泛溢,故筑此障之。元赛典亦尝增修,今废。
○金马关在府东七里金马山下。旧有关城,元筑,今废。又碧鸡山之北麓为碧鸡关。○云津桥在府城东二里,跨银棱河上。本名大德。明初修造,更今名。稍西为通济桥,跨金棱河支流。元末梁王杀平章段功于此。今水涸而桥存。又伽桥在府西北。元至顺初,跃里迭木兀收复云南,取安宁州,将抵中庆,贼拒战于伽桥右壁中,复败之。
板桥驿府东三十里。又东达杨林废县六十里。明初沐英等征云南,师至板桥,即此。又滇阳驿,在府城外东南,洪武中建。《志》云:昆明县西北五十里有清水江巡司,与富民县接界。武定夷入犯,必取道于此。又赤水堋巡司。在县东七十里。○常乐寺,在城南,俗呼西寺。又有觉照寺,俗呼东寺。唐贞观初建。各有塔,高十三丈,俗呼白塔。觉照寺亦名慧光寺云。
富民县府西北九十里。东至嵩明州百七十里,西北至武定府禄劝州九十里。唐初为昆州地,天宝以后没于蛮。乌蛮酋些门些末始筑马举龙城,号黎灢甸。元至元中,立黎灢千户所,寻改今名。今城周三里有奇,编户三里。
○富民故县旧治在安宁河南梨花村旁,寻徙大河北。明嘉靖中,以河流泛滥,复迁河南土主村。万历中,复徙治大河北。旧无城垣,崇祯十三年,始营城浚隍,即今治也。
○灵芝山县西南二里。旧名赤晟化山。元延中,改今名。又县东南三里有洞口山,下有洞,水从中出。流经县南,入安宁河。《志》云:县南十余里有三卧山:一曰颠卧山,今名滇和山。一曰噜卧山,今名鲁和山。一曰蒙课卧山,今名无怯和山。又县北十五里有黄弄山。
○螳螂川在县东。源自滇池,萦流安宁州境,又东北入县界,又北历武定府境,入金沙江。晋大宁二年,蜀李骧寇宁州,刺史王逊使督护姚岳与战,败之于螳螂川。或以为即此地。
安宁河在县西南。《志》云:河出安宁州入县界,又经罗次县,为沙摩溪。至禄丰县,为大溪。至易门县,为九渡河。流入元江府界。
Д札郎水县东北十里,西入大溪。又县北五十里有农纳水,源出武定府界,亦西南流入于大溪。
宜良县府东南百五十里。东北至曲靖府陆凉州百三十里。唐昆州地。后蛮酋罗氏筑城,号裒笼。蛮谓城为笼也。元初,立宜良匡城及大池千户所。至元中,改置宜良州,领大池、赤水二县。后改州为县,并二县入焉,今因之,城周三里许,编户四里。
○大池废县在县东。元大池千户所治此。后改为县,寻废。又赤水废县在县西,元置县。后为赤水堋巡简司。《志》云:赤水,今入昆明县境。
○水井山县西十里,本名观音山。顶有泉,因改今名。其南有岩泉山。○客争容山,在县东十里,县之镇山也。诸葛洞在县南小石岭。诸葛武侯南征时,尝置营于此。亦名诸葛营。
○大池江在县东八十里。一名盘江,一名大河。从曲靖陆凉州流入境,流六十里出县界,入江府界,谓之铁池河。○大城江,在县东,源自江府杨宗县,流经县界,下流入盘江。○汤池驿在县西北八十里,有汤池,水如百沸汤。汤池巡司亦置于此。西去府城七十里。
晋宁州府东南百里。东南至江府百里。南至临安府三百五十里,西南至昆阳州九十里。
汉益州郡滇池县地,晋属晋宁郡沈约《宋志》:晋惠帝大安二年,分建宁西七县为益州郡。怀帝永嘉中,更立晋宁郡,治建伶县,而滇池属焉。隋开皇中,置昆州寻废。唐武德初,开南中,复置昆州,领晋宁等县。后入于蒙氏,为阳城堡部。段氏因之。元初,置阳城堡万户府。至元中,改置今州。明初因之编户五里,领县二。今仍曰晋宁州,领县一。
州拱翼会城,指臂旁郡,亦要地也。○晋宁废县《志》云:州有内城,蒙氏所筑,即阳城堡也。有外城,周七里,九门,十二衢,隋刺史梁昆所筑,在今州城西北,俗呼为古土城。明成化、弘治中,皆因故址筑土墙。万历四年,始筑砖城,周三里。天女城在州西。晋大安中,李毅为益州部南夷校尉,病卒。女秀明达,有父才,权领南中,城盖秀所筑,因名。○大甫城,在州南二十里。元至正中,置县,寻省入州。
○万松山州东五里。山多松树,形如盘龙。一名盘龙山。又州西三里有海宝山,相传山下有窍,滇池之水繇此泄入江府之龙泉溪。又西二里曰金砂山,以砂石如金而名。○五龙山,在州南五里,上有五龙泉,一名小石屏山。又光长山,在州西南十里,北瞰滇池。
○大堡河在州西。《志》云:源出江府新兴州界,经州之永兴乡,分流入于滇池。
○忽纳寨在州西。明初瓦尔密闻曲靖破,走入晋宁州忽纳寨,赴滇池死,即此寨也。○儒宁驿,在州西北,去府城八十里。又南七十里而达江府之江川驿。归化县州东北二十里,东南至江府百二十里。本名安江城,有吴氏居此,因号大吴笼。后为些莫徙蛮永偈所据。元初,隶呈贡千户所。至元中,分大吴笼安江、安淜之地置归化县。明嘉靖中,因旧土城砌以石,周不及二里。编户一里。县今省。
○罗藏山在县东十里。山高耸,将雨,则有白云卷舒其间。
○交七浦县东北二十里,广二百余亩。《志》云:滇池之下流也。○金鲤潭,在治南六里之白马勒村,旧为平原,恒苦亢旱。明隆庆六年七月,田中忽水涌成深潭,有金鲤游泳其中,遂为一方灌溉之利。呈贡县州北六十里。旧有呈贡城,为乌、白、些门、些莫徒、阿茶五种蛮所居。元初,立呈贡千户所。至元中,改为晟贡县。明初改今名,编户四里。
○伽宗城在县治西。大理段氏时,土官伽宗所筑,因名。
○三台山在县治北。三山相属如台星,因名。一名万福山。○象兔山,在县西南十五里,旧有蛮寨,为恃险之处。○滇池县西南三十里。烟云万顷,支流环绕,邑中资以灌溉。又落龙河,在县北十里,南流入于滇池,上有天生石室。
安宁州府西七十里。西至楚雄府三百一十五里,北至武定府二百十里。
古滇国螳螂川地。汉为益州郡之连然县。晋初,属建宁郡。大安后,属晋宁郡。宋、齐因之。隋初,属昆州。唐武德初,改置安宁县,仍属昆州。天宝初,陷于蛮《滇纪》:天宝初,越都督竹灵倩置府东爨,通安南,因开步头,筑安宁城。赋役烦重,群蛮作乱,攻陷安宁,即此城也。步头,今临安府治。后为蒙氏所据蒙氏以苏闭阿裒治此。《滇纪》:初群蛮陷安宁,唐发兵南讨,命南诏皮罗阁合军击平之。九载,南诏益强。诸爨微弱,寇陷姚州,遂攻安宁。会鲜于仲通将兵南讨,乃解围去。及仲通败,遂取安宁。十三载,李宓讨南诏,自安南而北进,取安宁及盐井。未几败没,安宁遂没于南诏。段氏因之使高氏守其地。元初,取其地隶于阳城堡万户府。至元初,立安宁千户所,后改为安宁州。明初因之土知州董氏世袭,编户十里,领县一。今仍曰安宁州,领县二。
州东屏会城,西联楚雄,为往来孔道。南诏阁罗凤谓安宁雄镇,为诸爨要冲,是也。
○江东废县在州东南。又州北有青笼城,皆昔蛮酋恃险处。《州志》:州旧有安宁守御所土城,明洪武二十四年所筑。周二里有奇。万历四年,始建砖城于旧土城北,为州治,周四里有奇。
○呀山在州西北五里,州之主山也。山有煎盐水。《汉志》:连然有盐官。《华阳国志》连然县有盐泉,南中所共仰。《滇程记》:安宁民食马蹄盐。盐产象池井。今州治西古阿宁地有盐课提举司,辖盐井四,列于司治之东西。
洛阳山在州东十里。山顶平旷,峰峦峭立,下有泉流经东桥下,入于螳螂川,灌田三千余亩。《志》云:州治西有罗青山,出泉极甘美。又城内有太极山,亦高耸,与虎丘连山而分岐。○岱晟山,在州北十五里,山高耸,今名笔架山,亦曰坎山。又葱山,在州西北二十里,高耸冠诸山,其北复起,为凤城山。
○螳螂川在州南。源出滇池,萦回州治东北,流入富民县界。川中有沙洲,形似螳螂,因名。又有安宁河,在州西,亦流入富民县界。
汤池州北十里。亦名碧玉泉。《滇略》云:滇温泉至多,而州之碧玉泉为冠。四山壁立,中为石坎,飞泉注焉。
盐井在州治西。《志》云:安宁提举司有大井、石井、河中井、大界井、新井,其新井旧无今有,故止称四井。
禄驿州西五十五里。兼置巡司于此,亦曰禄票。地食釜盐,产黑井中。又西八十里而达禄丰县之禄丰驿。
罗次县州西北九十里。东至府百四十里,北至武定府和曲州百二十里。古压磨吕村乌蛮罗部农落弹居此。宋时,大理高量成令高白连庆治其地。元至元中,置罗次州,隶中庆路。后改为县,属安宁州。明初因之。弘治十二年,改属府。今改属安宁州。县无城,编户三里。○罗部城在县北,旧为蛮酋恃险处。亦曰罗部府。《元史》:兀良合台从忽必烈攻大理,分兵取附都善阐,转攻乌蛮之合剌章水城,屠之。前次罗部府,其酋高集诸部兵拒战,大破之于夷可浪上下。遂进至乌蛮所都押赤城。城际滇池,三面皆水,既险且坚。选骁勇以炮摧其北门,纵火焚之,皆不克,乃大震鼓钲,进而作,作而止,使不知所为。如是者七日,伺其乏,夜五鼓潜师跃入,乱斫之,遂大溃。至昆泽,擒其王段兴智,押赤城。盖在县东南境云。
扶邪城或曰在县境。南诏有扶邪都统。《实录》云:扶邪县属罗次州,南诏所置。罗次一作罗伏。○九戍山在县南五里,以九峰高起而名。一名九涌山。又有玉龙山,在县东南五里,中有碧石窦,涌泉如玉龙,因名。○穹荡山,在县南十五里,乌蛮谓之堀峰。又有苴麽﹀裒山。译云子望母山也。有二:一在县旧治东北四十里,一在县南三十里,两山相望,因名。
○沙摩溪在县西。自富民县流入境,即安宁河也。流入禄丰县界,谓之大溪。○星宿河,在县西北,自武定府和曲县流入县境,又西南入禄丰县界。
○炼象关在县东百里,有巡司戍守。《滇程记》作栋橡关。关北二十五里曰矣者村,东十五里曰清水沟。
禄丰县州西百八十里。西至楚雄府广通县百三十里。古为禄奉甸之白村,乌蛮居之。其地瘴热,迁徙不常。大理时,高智子义胜治其地。元初隶安宁千户所。至元中置今县,属安宁州。明因之。今编户三里。
○骥琮笼城在县东北山上。又县南有巅裒城,皆昔蛮酋恃险处。
○南平山县西十五里。三面陡峻,惟南稍平,因名。县东北三十里有姚陵山,本名骥琮笼山。群山之中,一峰高耸,有泉。又有古营垒,即骥琮笼城也。《志》云:治西五里有蒙答缚山,势如屏障,今名三次和山。
○星宿河在县西。源出武定府,过易门县而入元江府境。○大溪,在县东,其源即安宁河也。自罗次县流入县界,又南流入易门县境。○老鸦关在县东四十里。有巡司。又有狮子口,路迮临涧壑。谚云:狮子口,十骑九下走。又有栋橡坡、棠梨哨,皆险厄处也。杨用云:十里棠梨哨,三重栋橡坡,是矣。其间有草,名金刚锁。碧干而猬芒,形肖刺桐,其浆能杀人。
兰谷关在县西,与楚雄府接界。两山夹水,鸟道羊肠,自县之楚雄者,为必繇之道。又有六里菁,溪谷蒙笼,林木茂密,与兰谷并称深险,皆行旅所经也。○南平关,在县西南平山上,有巡司。《志》云:司东二十五里有清水河,西三十里为稗子沟。
昆阳州府南百五十里。东至江府二百二十里,东南至临安府二百八十里,西至楚雄府四百六十里。
汉益州郡昆泽县地。晋属建宁郡。宋、齐因之。隋属昆州,寻废。唐初,亦属昆州,后复废《一统志》:萧梁时土人爨瓒者据此,隋时南宁夷爨玩来降,拜为昆州刺史,治于此。麟德初,置河东等处二十四羁縻州,隶州都督府,后改隶黎州。天宝中,没于南诏。五代时,大理段氏有之,为巨桥城段氏以高氏世治其地。元立巨桥万户府。至元中,改为昆阳州。明因之编户四里,领县二。今仍曰昆阳州,领县一。
州北负滇池,南临番部,称为雄胜。
○巨桥城今州治。即大理段氏时所置巨桥城也,本属善阐府。元立巨桥万户府于此,寻为州治。明正德四年,始筑州城,周三里,有门四。沿海附山,又筑堤以广城基云。望水废县在州西南。唐武德七年,置南龙州。贞观十一年,改钩州治望水县,兼领唐封一县,寻废。刘句曰:钩州东北接昆州界,又废。《河西县志》云:在州之河西乡。元至元中置,寻省入州。
○长松山在州西五里。望之郁然深秀。又州北十里有望州山,其势昂耸,回顾州治。○珊蒙果山,在州西十里,顶秀三峰,奇分八面。
○渠滥川州东南五里,东北流入于滇池。隋开皇中,史万岁为行军司马,自蜻蛉川至渠滥川,破夷落三十余部,即此。
三泊县州西北七十里。西北至禄丰县一百六十里,旧为獠所居。大理时,筑那龙城于此,隶善阐府。元初,隶巨桥万户府。至元中,改置三泊县,以溪为名。明因之。县无城,编户二里。县今省。
○河东城在县北十五里。唐河东州置于此,土人称为华纳城,天宝中废。
○云龙山县西北十五里。冈峦秀耸,四时苍翠,将雨则云凝其上。○葱蒙卧山,在县北十五里,山之东即河东城旧址。又滑光习山在县西南三十里,岩上有一小城,盖蛮垒云。○三泊溪在县南。《志》云:望洋、鸣矣、利资、三河,萦抱县治,是为三泊,下流入于滇池。又有乌蚁河,在县北,流合于三泊溪。
易门县州西百五十里。西南至楚雄府故Ф嘉县二百二十里。旧为乌蛮酋仲磨繇男所居,地名市坪村。大理时,高福世守此。元立Д门千户所,隶巨桥万户府。至元中,改置今县。明因之。城周二里,编户三里。
○易门城在县南三十里。旧县治此。明洪武二十四年,建易门守御千户所,隶云南都司,筑城戍守。万历三年,迁县于所城内。《元志》:县西有泉,曰Д源,讹曰易门。
○娘当山在县治北。旧名戈晟智桶山。三峰耸秀。《县志》:山一名智勇山,又名娘当山。○蒙低黎岩山,在旧县治南五十里,高插云汉,下有平谷,宜畜牧,异马多产于此。《志》云:山一名马头山,又名黎崖。明万历初,抚臣邹应龙斩马誓蛮于山上,亦名斩马山。又禄益恶危山,在旧县西百里,上有依主城,昔善阐边戍之所,今名禄益山。
○九度河在县西,即禄丰县之大溪也。流入县境为九度河,下流入元江府界。
嵩明州府东北一百十里。东至曲靖府一百十里,西至武定府二百五十里,北至寻甸州三百三十里。
古滇国地,汉为益州郡地,隋为昆州地《一统志》:古乌蛮车氏等据此。筑沙札卧城,后为枳氏所夺,因名枳。后有汉人筑金城于此,曰长州,因筑台与蛮盟,故名其地曰嵩盟。唐时尝立长州,蒙氏改为嵩盟郡,段氏因之。初置嵩盟万户府。至元中,改为长州,寻升嵩盟府,后复改为嵩盟州,领杨林、邵甸二县。明初因之。洪武中,省邵甸县。成化间,省杨林县。俱并入州,改盟为明编户九里。今仍曰嵩明州。
州山川环结,土田饶沃,居然奥区也。而东连曲靖,西走会城,尤为形要。
○金城在州西南,汉人所筑。《志》云:金城南有诸葛武侯与夷插盟台,嵩盟之名盖本此。明弘治十三年,于州治建土城。隆庆二年,易以砖,周三里有奇,门四。○邵甸城,在州西四十里,本名束甸。蛮语束为邵。元初,立邵甸千户所。至元中,改置县,属嵩盟州。明洪武中省。
杨林城在州东南三十里。城周四里。昔为枳氏、斗氏、车氏、麽氏四种蛮所据。元初,立羊林千户所。至元中,改为杨林县,属嵩盟州。明初因之。成化中省。又有杨林旧城,在今州西南二十五里。今为杨林驿,西去府城百里,为往来必经之道。
集兴笼城在州南。南诏时,清平官杨者,筑梅堂、阿葛笼、蒙琮笼、白笼、集兴笼诸城,周回相望,为犄角之势,抚定蛮民,甚有威绩,此即其所筑也。
○罗锦山在州东北十五里。岩石峭立,文彩若罗锦,因名。下有罗锦泉,里中之田资其灌溉。《志》云:州治北有蛇山,形如盘蛇,一名黄龙山。○秀高山,在州东二十里。耸出霄汉,环州众山皆出其下,俗呼摇铃山,相传蜀汉时孟获立寨于此。弥雄山州北三十里。苍崖迭出,望之郁然,土壤肥沃,果蔬繁美。今名弥秀山,弥雄水出焉,南入罗婆泽。束山州东四十里。世传蒙世隆征乌蒙,得四女,归经此。四女登山叹望,忽山巅雾起,结为三峰。蛮语三为束,注为。其山酉特峻,登眺则郡境悉在目中。一名峻葱山。
东葛勒山在故邵甸县西北,高三十里,为南中之名山。○乌纳山,在废杨林县西南十里,有石若马头,土人以乌纳名之。山周百余里,西距呈贡,东接宜良,多水草,利闲牧。又杨林山,在废县治东,群峰屏列,山麓有石如羊,本名羊林。元至元初,改今名。
○龙巨江在州东。一名龙济溪。源出寻甸州西南果马山,流入境,至州东南入嘉利泽。○牧样水,在州西南,源出乌纳山之牧样涧,西南入于滇池。
嘉利泽在州东南十五里,周百余里。水可以溉,鱼可以食,即杨林泽也。或谓之杨林海子。又或谓之罗婆泽。《志》云:州西中和里有两泉对流,名对龙泉,流百余步,复合流入于嘉利泽云。邵甸河在州西六十里。杨慎云:河有泉源二,皆发寻甸府梁王山西北。一自牧羊村历核桃村,至高仓入河。一自崛泽屯入河。二水交流,至回犁湾松花坝,石遏流,入于盘龙江,带滇池汇昆池,滮流浸腴田殆万余顷。
○易龙驿在州东南。《舆程记》:自曲靖府之马龙驿西行八十里,至易龙驿,又七十里至杨林驿,又百里达云南府治。
附见:
广南卫在府治东南。又有云南左右中前后五卫,俱在府城内。洪武十五年所建也。
杨林堡守御千户所在废杨林县东五里。洪武三十五年,建有所城,周二里,属云南都司。又安宁州宜良、易门二县,俱置守御所于城内。◇曲靖府东至贵州普安州三百四十里,南至广西府二百七十里,西北至寻甸州二百四十里,北至四川故乌撒军民府三百十里。自府治至布政司二百九十里,至江南江宁府六千八百六十里,至京师一万三百五里。
《禹贡》梁州南境。汉为益州郡地。蜀汉改置建宁郡治味县。晋置宁州,宋、齐因之。梁改置南宁州,后为爨氏所据大宝初,湘东王征、南宁州刺史徐文盛赴荆州,属东夏尚阻,未遑远略,土民爨瓒遂窃据其地。《一统志》云:后分东、西二爨,而曲靖为西爨地。隋开皇中,亦置南宁州,又为恭州、协州地先是,蛮酋爨玩请降,其后复叛。开皇十七年,命史万岁南讨,疆理其地。唐武德四年,复立南宁州,改恭州为曲州,分协州置靖州,俱属戎州都督府。贞观八年,改为郎州《新唐书》:武德初,开南中,置南宁州。四年,置总管府。五年,侨治益州。八年,复治味县,更名郎州。贞观初,罢都督。开元五年,复曰南宁州。天宝九载,没于蛮。大历初,南诏置石城郡,段氏因之。后为磨弥部所据。元初,取其地置磨弥部万户府。至元八年,改为中路。十三年,改曲靖路总管府。二十五年,升宣抚司。明洪武十五年,改为曲靖军民府,领州四、县二。今亦曰曲靖府,领州五、县一。
府东连贵竹,南通交广,北届川蜀,西上滇藩,为四达之冲。而其系于云南也,犹人之有头目然。曲靖一破,而云南之全壤必不支矣。汉兵临滇国,自而来。武侯入南中,使降督李恢案道向建宁。恢大破群蛮,南至盘江,东至。隋初梁睿言:南宁州,汉世之地。其处去益路止一千,朱提比境即与戎州接界,幸因平蜀士众,即略定南宁。自泸戎以北,军粮须给。过此即于蛮夷征税,以供兵马。唐初,亦开东西二爨地。天宝十载,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将兵讨南诏,分道出戎州,进次曲靖,大败,其地遂悉没于蛮。蒙古将兀良合台自鄯阐而东平夷蛮,而后略定诸裔,引兵从交广而北。明初,命诸将收云南,分军一自乌撒而南,一自普安而西,皆以曲靖为之噤喉。曲靖既克,而云南大理次第举矣。曲靖所系顾不重哉?
南宁县附郭。汉味县地。唐初,置南宁州于此,有石城,后没于蛮,因置石城郡。段氏时,有乌蛮莫弥部据此。元初,置千户所,属莫弥部万户。至元十三年,升为南宁州。二十二年,改为县。今因之,编户三里。。
○南宁城在府西平川中,地名三岔,旧名共范川。《志》云:唐武德初,南宁州治共范川,时段纶为益州刺史,遣使俞大施至南宁州,治共范川,讽喻诸部纳款是也。寻徙石城。咸亨三年,南宁州爨归王杀东爨首领盖聘父子,仍治共范川,后因之。今城明初洪武二十年改筑,周六里有奇,有门四。○石城,在府北二十里。《志》云:本汉柯郡地。唐贞观初,以蛮酋爨归为南宁州都督,居石城。石晋天福二年,时南诏为杨干贞所篡窃,其故臣段思平借兵东方诸爨,起兵石城,即此。又同乐废县,在府境。《唐志》:郎州治味县,兼领同乐、升麻、同起、新丰、陇堤、泉麻六县是也。
废味县在府西。汉置,属益州郡。蜀汉时为建宁郡治,晋因之。建兴二年,没于李雄。咸康四年,复为晋有。宋仍为建宁郡。齐属左建平郡,萧梁末废。《华阳国志》:建兴三年,丞相亮南征,改益州郡曰建宁,治味县。晋时遂为宁州治。又蜀汉置降督。《水经注》建宁郡故降都督屯,蜀汉建兴三年,分益州郡置。胡氏曰:《蜀志》:降督治平夷,盖侨治。马忠为督,复治建宁味县。南中去蜀远,置督以总摄之。晋泰始中因之,分立宁州也。
废恭州在府东北,隋置。古朱提地也。蜀汉建兴中,分犍为郡界置朱提郡,晋因之。建兴二年,没于李雄。咸康五年,复属晋宋,仍为朱提郡,齐改为南朱提郡。萧梁末废。隋改置恭州。唐武德八年,改为曲州。天宝末,没于蛮,迁置于戎州西境。今见四川叙州府。○废协州,亦在府东北,古夜郎地也。《志》云:晋永嘉五年,宁州刺史王逊分柯、朱提、建宁郡立夜郎郡,治汉柯郡之夜郎县,宋、齐因之,梁末废。隋改置协州,唐初因之。武德八年,又析置靖州。天宝末,俱徙治戎州境内。
废越州在府南十五里。唐武德中,置悦州治此。领甘泉等六县,后为爨蛮所据,号普麽部。元初置千户所,隶末迷万户府。至元十二年,改越州,隶曲靖路。洪武末,废州,改置越州卫,今号其地为南城村。龙和城在府西南。《志》云:唐置南宁州,其东西爨蛮分乌、白二种,自曲靖二州西南昆川、曲轭、晋宁、喻献、安宁距龙和,通谓之西爨。白蛮自弥鹿、升麻二川南至步头,谓之东爨黑蛮。贞观中,以西爨归王为南宁州都督,袭杀东爨首领盖聘。天宝中,南诏阁罗凤以兵胁西爨,废南宁州,徙其部属。自曲靖至龙和皆残于兵,于是东爨复振,徙居西爨故地,与南诏为婚姻。即今曲靖地也。丹川城在府境。晋咸康六年,汉李寿遣兵攻丹川,拔之,建宁太守孟彦等战死。盖是时戍守重地也。
○胜峰山在府城西。嶙峋耸拔,高出群峰。《志》云:山脉来自金马,为群山长。旧名妙高山。明初,颍川候、西平侯与元平章达里麻战,胜之,因改今名。又负金山,在府南十五里。○真峰山,在府西南二十里。山峦秀丽,下有弥陀岩,山后又有普贤洞。又莲华山,在府东南二十里,与真峰山对峙。
石堡山在府东南二十余里。一名分秦山。相传诸葛武侯南征时,与诸酋会盟处。下有温泉,阔二丈许,其沸如汤。或曰:即东山河之源也。又青龙山,在府东二十里。山色苍翠,俗名朗目山。又有观音洞,在府南二十里,宽平可容数百人。
汤池山在府东南。明洪武十五年,王师南征越州未下,沐英驻兵于此,谕降其众。又紫溪山,亦在府东南。《志》云:初越州酋阿资降,既而复叛,据龙窝为巢穴。洪武二十六年,沐春讨之。进至紫溪山,败其党,直抵龙窝擒之,是也。又有龙华山,在府北二十里。
○白石江府北八里。源自马龙州界,流经此,东南合于潇湘江。明洪武十四年,沐英征云南,故元将达里麻拥兵屯曲靖,英倍道而进,未至白石江,忽大雾四塞。冲雾前行,及江而止,雾霁则两军相望矣。敌大惊,亟涌兵陈水上。英别遣一军,溯流前渡,出其陈后。鸣鼓角,树旗帜,为疑兵山谷间。敌军乱,我师遂济。使猛而善泅者斫其军,师毕济,整列,而鼓炮声震天。英纵铁骑捣其中坚,生擒达里麻,俘斩无算,遂入曲靖。今有白石江桥跨其上。潇湘江在城南。源出马龙州木容菁山,流经此。秋水时至,有若洞庭潇湘之势,因名。其下流入于东山河。○东山河在府东南,亦谓之南盘江,即潇湘、白石所汇流也。《志》云:河旁有洲可百余顷,平坦肥沃,旱涝无虞,南流入陆凉州境。
东海子在城东五里,广轮五十里。夏秋之交,雨水汪洋,称为巨浸。又东二十余里有黑龙潭,旁有石洞。其上怪石岩,林木茂密。潭水泓深,资以灌溉。又龙泉在府西南十里,泉分两派,灌溉甚多。
○白水关府东八十里。府境旧有白水蛮。唐永徽三年,郎州白水蛮反,踲麻州,即此。胡氏曰:白水蛮与青蛉、弄栋接。似误。今设白水驿,有巡司戍守。《舆程记》:自乌撒达沾益而南,谓之西路。自普安达平夷而西,谓之东路。合于白水驿,谓之十字路云。
宁越堡在府南。洪武二十四年,越州酋长阿资再叛,何福讨平之。因扼其险要,置宁越堡于此。既而阿资又叛,福与西平侯木春讨斩之。○松林驿,在府东北九十里,与沾益州接界。《舆程记》:自沾益驿西南六十里,至炎方驿,又六十里而至松林驿,此乌撒南出之路也。又南宁驿,在府治西北十五里。
亦佐县府东二百五十里。东北至贵州普安州百里,本汉柯郡之宛温县地。蜀汉以后,属兴古郡。晋永和中,桓温改曰宛暖。宋、齐因之。梁末废。唐为盘州地,后没于蛮,号夜苴部,讹曰亦佐。元至元间,并入罗雄州,寻复置今县。明初属罗雄州。永乐初,改今属,县丞龙氏世袭。今编户二里。县今省。
○宛温废县在县东北。《滇纪》:在县北二百里。今沾益州亦故宛温地也。又亦佐旧治,在县东十里,遗址尚存。
○矣层山在县治西。山有清泉,居人皆汲饮之。蛮语水曰矣。又治东有旱感山,岁旱祷之,即雨。亦曰旱改山。○块绎江县南十五里。源发白水驿,南流达于罗平州境。又有小黄河,在县治旁。四时色黄,因名。
沾益州府东北二百十三里。东南至贵州普安州二百五十里,北至四川乌撒府界九十五里。
汉郡地。蜀汉时,属兴古郡。东晋成帝分置西平郡于此《华阳国志》:王逊为宁州刺史时,爨量叛,据兴古之盘南。后刺史尹奉讨平之,分盘南之盘江、来如、南零三县,立西平郡。沈约《宋志》:永嘉五年,王逊郡治西平县。唐贞观中,为盘州地属戎州都督府。天宝末,没于蛮,后为摩弥部所据。元初,属弥摩万户府。至元十三年,改置沾益州。今因之土官安氏世袭,编户十四里。
州险阻四塞,介滇、黔之口,北通乌撒,东控普安。毂绾之口,州实当之矣。○沾益城今州治。元置沾益州于此。《志》云:州城本贵州乌撒卫后所城也。明洪武十六年,筑土城。永乐初,以砖石。天启二年,贵州水西酋安邦彦叛,沾益土妇设科、叛目李贤等应之,陷州城,分兵四掠。官军讨平之。四年,修筑城,周三里有奇,门四。
交水废县州南百三十里。其先磨弥部酋蒙提居此,名易陬笼。后为大理国高护军所夺。至元十三年,立为交水县,属沾益州。明永乐初废。今为交水村。天启三年,州陷于贼。四年,收复,筑交水城,为控御之处。又州南六十里有炎方城,又西南六十里有松林城,亦天启四年筑。与州城互相犄角,为曲靖捍蔽。炎方、松林二驿设于此。
罗山废县在州东南百二十里平夷乡,本磨弥部东境,名落蒙山。元置县,属沾益州。明永乐初废。又石梁废县,在州东北五十里石梁山,本磨弥部,又名立勒部。元立为县,属沾益州,亦永乐初废。盘江废县在州南。《华阳国志》初爨量保盘南,刺史王逊讨之,不克,逊卒。刺史尹奉募外夷刺杀量,而盘南平。乃割兴古盘南之盘江、南如、南零三县,立西平郡。今州东有西平郡故址云。
同并城在州北。汉郡属县也。始元元年,益州之廉头、姑缯,之谈指、同并二十四邑三万余人皆反。其地大约在益州东北,西南。后汉仍曰同并县。晋咸宁五年省。隆和初,复置,属建宁郡。宋、齐因之。梁末废。
○石龙山州东七里。西麓有石蜿蜒如龙。《志》云:土官营栅,据山为险。又炎方山在州南六十里,山下即炎方驿。○伯蒙山在州东南二百里,高出诸山之上。
推涌山州东南二百余里,延袤二百余里。峰峦堆突,如涌出然。又东山在州南二百里,山乔耸而色苍翠,亦名曲靖东山。
○盘江在州北百二十里。或曰即可度河也。自四川乌撒府流经贵州毕节卫,南入州境。又东南流经贵州安南卫境。《志》云:州据南北二盘江之间,其南盘江盖即府境之东山河,流经州西南境而入陆凉州界。今详见川渎异同。交河州南百七十里。《志》云:南盘江与葛溪之水合流于此,故名。又十里为交水坝,其地为平蛮乡,与块步水合。交水税课使置于此。明天启二年,官兵讨沾益叛贼,自交水进,为贼所败。又有车翁江,在州西北二十里,下流合于北盘江。○阿幢桥州南百八十里。跨交水上,有巡司。《滇程记》:桥有大道达曲靖府,号三叉路,其西有铁沟,守以卢荒夷。卢荒夷者,即猡猡之讹也。又南三十里为太平桥,长八十尺,阔二十尺,亦交河水所经。
垒水铺在州南二百里。明天启初,水西安邦彦作乱,毕节、平夷及乌撒以南炎方、松林皆为所陷。又围普安、安南、云南,官军赴救,贼伏兵于垒水铺,官军尽殪。于是交水、曲靖、武定、寻甸、嵩明之间为之骚动。○三岔口,在州南,距交水二十里,为往来要地。《志》云:州南百里有松韶铺巡司。倘塘站州北百二十里。为乌撒往来要道。明天启二年,沾益土妇设科等作乱,焚劫沾益、倘塘、炎方、松林、交水及曲靖白水驿,凡六站,官军讨之。明年复收诸站,蜀道始通。陆凉州府南一百二十里。东南至罗平州百四十里,南至广西府二百五十里,西南至江府二百六十里。
汉郡县地。蜀汉属兴古郡,晋后因之。唐武德七年,置平夷县,属西平州。贞观八年,属盘州。天宝末,没于蛮。南诏号为落温部,大理因之。元初,置落温千户所,属落蒙万户。至元十三年,改置陆凉州。明因之编户八里。今仍旧。州山川环结,为险固之地。
○平夷城唐复置平夷县,属盘州,后没于南诏。元置陆凉州,治于此。明万历三十八年,始筑土城,周二里有奇,门三。河纳废县州南八十里,地名蔡村。蒙氏时,置陆郎县于此,后并于落温部。元初置百户所。至元中,改河纳县,属陆凉州。明永乐初,省入州。○芳华废县,在州西四十里,昔落温部之地,蛮名忻歪,又名部封,以近部封山也。元初置千户所。至元中改芳华县,属陆凉州,永乐初,废入州。
附唐废县在州东南。唐为盘州治兼领平夷、盘水县。后并没于蛮。又西昌城在州西南,当中延泽之尾,水绕城郭,南中之固城也。又有木栅羲城,在中延泽中洲上。其南又有骑思笼城,皆大理时蛮酋所筑。
○丘雄山在州东七里,上有方池,水无盈缩,分酾山椒,凡十八道,谓之十八泉。○木容山,在州西北二十里,峰峦林木,苍翠可爱。又有满戍山,在州北二十里,高出群山,林木郁茂。
部封山州西四十里。山高耸,多花木,芳华县之名本此。其相近有石门,平畴沃壤,石笋森密,周匝十余里。大者高数仞,参差不齐,望之如井,东西行者穿其中,故名石门。又东出数百步,有离石,状类西岳三峰云。
○中涎泽在丘雄山下,即南盘江也。自府东南合潇湘诸水,至是汇而为泽。州境十八泉与南涧诸水皆注之。《志》云:南涧在州西北,东南注于中涎泽。
○木容关州西十里。又州北二十里有石嘴关,又天生关在州南九十里,皆自昔设险处。
荞甸在州西南。其地与江、云南二府相接,山川回曲,道路环通,奸宄窜聚于此。明万历三年,抚臣邹应龙征荞甸等蛮,平之,立营戍守。于是云南、曲靖、江、临安、广西、广南六郡乃安。寻复叛。四十一年,攻宜良,官兵拒却之。四十八年,又四出剽掠,抚臣沈儆招降之。设法古甸、龙峒等营戍守其地。寻又奏设荞甸守备治之。天启二年,改为游击,盖防御要地。
马龙州府西北七十里。西北至寻甸州一百二十里,西南至云南府嵩明州一百四十里。
汉益州郡地。蜀汉为建宁郡地,又分置兴古郡治于此《志》云:兴古郡治律高县,即今州也。晋因之。宋、齐时亦为兴古郡地宋兴古郡治漏卧县,齐治西中县,而律高并属于兴古郡。梁末废。唐初,为南宁州,后为麻州地。天宝末,没于蛮,为撒匡部,寻为纳垢部《元志》:州本名撒匡,蛮剌居之。后有盘瓠裔纳垢逐旧蛮而有其地。元初,置纳垢千户所。至元十三年,改为马龙州,明因之编户四里。今仍旧。
州东倚曲靖,西屏云南,形援相接,实为要地。
○律高废县在州东。汉益州郡属县也。蜀汉为兴古郡治。晋因之。宋、齐仍属兴古郡。梁末废。今州城,本元马龙州治也。明永乐二年,建马龙千户所,城周二里有奇。万历四十一年,创建州城,亦周二里余,有门三。通泉废县在州西南四十里。《元志》云:与嵩盟州杨林县接壤,本盘瓠后纳垢之孙易陬者居此。元初置易笼千户所。至元十三年,改置通泉县,属马龙州。明永乐初废。
西安废县在州东。晋渡江后,析律高县地置,属兴古郡。宋因之。齐曰西中,为郡治。梁末废。○废麻州,在州北。唐贞观二十二年,分郎州置麻州。永徽三年,郎州白水蛮反,寇麻州。郎州都督赵孝祖讨平之,即此。又废耶城在州东南,相近者又有尚赞城,皆昔蛮酋所筑。○伯刻山在州南六十里。其相连者曰多罗山,峰峦峻峭,怪石岩,为州之望。
木容箐山在州东南六十里。下有木容溪,流注于府之南境,为潇湘江。○杨磨山,在州西七十五里,一名关索岭,上有夷关。中和山近《志》云:在州西南四十五里。其山发自宜良,宛蜒起伏,至此结为二峰,前后突兀,左右有层峦环列,曲涧回绕。又有仙人洞、五龙潭诸胜。上下平田可千顷,云南前卫屯兵数百家居焉。磨盘山在州西北。明天启五年,乌撒土酋安效良再叛,犯马龙州,官军败之,又追败之于磨盘山。贼自寻甸遁去。又罗犴候山,在州西北境。唐永徽二年,白水蛮寇边,郎州道行军总管赵孝祖伐之,败之于罗犴川候山,即此。
○东河在州治东。治西又有西河,东流合于东河。入寻甸界。○灵泉,在州西南三里,水色清碧,引流灌溉,居民赖之。
○分水岭关在州西南二十里。又州东三十五里有三岔口关。○易龙堡,在州西南九十里,亦曰易龙驿。《滇程记》:南宁驿四十里而达马龙驿,自驿达易龙堡,经鲁婆伽岭巡司下板桥、古城堡、小关索岭,凡七十里。又七十里而达于云南府之杨林驿。《名胜志》:易龙驿亦曰木密关,与寻甸府接界,为往来走集之冲。罗平州府东南二百七十里。东北至贵州安顺府三百七十里,南至广西府二百十里,西至江府路南州一百二十里。
汉郡地。蜀汉以后,为兴古郡地。唐没于蛮,为塔敝纳夷甸,寻为罗雄部相传盘瓠后裔有罗雄者居此。其孙普恐因以名部。元初属普摩千户所。至元十三年,改置罗雄州,属曲靖路《志》云:州城在喜旧溪东。元至元中,割夜郎苴部置。明初因之。万历十四年,更名曰罗平编户三里,旧土官至是改流,属曲靖府。今仍旧。
州联接溪洞,密尔蛮獠,为曲靖东南之屏障。○罗雄城今州治。元置州于此。明万历中,改曰罗平。明年筑城,周二里有奇。引河为濠,高深可恃。○束龙石城,在州南。万历十二年,土酋者继荣作乱,修束龙石城,遣部兵四出攻劫师宗、维摩等州,官军讨平之。漏卧废县在州南。汉县,属郡。故漏卧国也。武帝开西南夷,置漏卧县,仍授其酋长。河平二年,钩町王禹与夜郎王兴、漏卧侯俞举兵相攻,漏卧盖介夜郎、钩町二邑间。后汉仍为漏卧县,蜀汉属兴古郡,晋因之,宋为兴古郡治。齐仍属兴古郡,梁末废。
○五台山在州南五里。又南十五里曰钟山,又南十里曰楼阁山。○白蜡山,在州西南十三里,又有罗庄山在州东南六十里,皆材木之薮也。
禄布山在州北八十里。《志》云:山高二百余丈,盘旋百里。林木葱,峭石岩。州西北八十里又有八部山,与禄布相近,冈峦八面耸列,蛮因呼为八部云。
○盘江在州东南九十里。自广西府师宗州流入界,下流入贵州永宁州境。《志》云:州西南二里有大渡河。又有矣则江,在州东南五十里,俱流入于盘江。○喜旧溪,在州西,源出州西南龙甸村,环流州境,下流入于盘江。又有太乙湖,在州北一里。附见:曲靖卫在府治西。洪武二十年建。
附平夷卫在沾益州南一百二十里。《志》云:卫本故越州地。明洪武十四年,王师南征,越州降下,既而其酋复叛。诏傅友德讨之。道过平夷,友德以山势峭险,密迩越州,乃迁山民于早上村,设千户所,驻兵立栅于山上。二十三年,建为平夷卫,属云南都司,为贵州西入之冲要。弘治七年改筑卫城,周二里有奇,有门三。天启二年,为沾益土妇设科及叛目李贤等焚毁。明年修复。《志》云:旧城在卫东厄勒铺,弘治以前卫皆治此。
○峦冈山在卫东八里。山高耸,雄视万山。又杨威岭,在卫西五里。又西五里曰定南岭。明初,西平侯尝提兵驻此,今壁垒故址犹存。○清溪洞,在卫西三里,洞内石笋林立,外则溪流环绕,又有桂花洞,在卫北十里。
○十里河在卫西南二里。会清溪河入罗平州界,注于盘江。○豫顺关在卫北二里。又有宣威关,在卫北十五里,皆设险处也。○古城寨,旧在卫西定南岭,明建文初因险筑城,后以山风高烈,徙于桂花洞。平夷驿在卫城外。《滇程记》:自贵州普安州亦资孔驿七十里而达平夷,自此西望,山平川豁,因以为名。自平夷四十里而达白水驿,有茶花箐,旧多盗。
附赵州卫在沾益州东南六十里。《志》云:旧越州在今府南石堡山西,元置。洪武二十一年,越州酋长阿资叛,东屯普安,倚崖壁为固。傅友德击破之。阿资还越州,友德复败之。沐英以阿资恃其地险故叛,请置越州、马龙二卫,扼其冲要,分兵追捕。阿资穷蹙,乃降。二十四年,沐英以阿资叛服不常,请徙越州卫于陆凉。既而阿资复叛。事平,遂废越州置越州卫于此,隶都司。
○杨梅山卫东十五里。多杨梅树,因名。又有潇湘山,在卫南三十里。
○下桥大河在卫西五十里。曲靖府境之水及龙潭河水合流而下,汇为大河,南注于南盘江。
附陆凉卫在陆凉州西南二十五里。明洪武三十一年,建有城。周六里,门四,隶云南都司。
○南涧在卫城西北之芳华乡。《志》云:卫城南北俱有桥,北桥跨于南涧水上。
附乌撒卫后千户所在沾益州治西北,隶贵州乌撒卫。《志》云:永乐二年建。○马龙守御千户所,在马龙州治北。明初置马龙卫,后废。永乐二年,复置千户所于此。又定雄千户所在罗平州治南。万历十四年,平者继荣余党之乱,移调曲靖中左所,为定雄所附州守御是也。
◇寻甸州府西北百四十里。东至沾益州界九十二里,南至马龙州百二十里,西至武定府界一百五十里,北至四川故东川军民府界一百十里。自府治至布政司二百六十里,至江南江宁府七千八十里,至京师一万五百二十里。
《禹贡》梁州徼外地。汉初,为滇国地。后犭
《禹贡》梁州南境。殷周时,为徼外西南夷地有、鸠、獠栗、裸毒、獹Ф、乌蛮诸种居此。战国时,楚庄乔略地至此,窃王其地,号曰滇国。汉元封二年,滇王降,始置益州郡取疆壤益廓之意,治滇池。《汉书》:武帝求身毒道,始通滇国。是也。蜀汉建兴三年,改为建宁郡徙治味县。晋初因之。惠帝太安二年,置宁州,寻又增置益州郡仍治滇池。怀帝永嘉二年,改为晋宁郡。宋、齐并因之宋治建伶县,齐因之。梁、陈间废。隋初,立昆州,寻废。唐武德初,仍置昆州,属姚州总管府。贞观四年,改属戎州都督府。天宝末,没于南诏。广德五年,凤伽异增筑之,曰拓东城南诏于东境置拓东节度,言将开拓东境也,为六节度之一。六节度者,曰拓东,曰弄栋,曰永昌,曰银生,曰剑川,曰丽水云。六世孙券丰拓改称鄯阐府鄯阐,犹言别都也。《滇纪》:蒙氏名都曰苴咩,别都曰鄯阐。《志》云:寻阁劝尝改太和城为西京,善阐曰东京。隆舜时又改西京曰中都,东京曰上都云。大理因之段氏时以高智领善阐牧,遂世有其地。元初,置鄯阐万户府。至元十三年,改中庆路。明洪武十五年,改云南府,领州四,县九。今仍曰云南府。
府控驭戎蛮,藩屏黔、蜀,山川明秀,屹为西南要会。《史记》:楚威王时《后汉书》《华阳国志》俱作顷襄王时,使将军庄乔将兵循江上略巴、蜀、黔中以西,至滇池,地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饶数千里,以兵威定属楚,欲归报。会秦击夺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还,以其众王滇也。秦时,常略通五尺道。说者曰:滇池险,置栈道,广不过五尺云。汉兴,滇与中国绝。及元狩元年,会王然于等间出西南夷求身毒国,乃至滇。使者还,因盛言滇大国,足事亲附,天子注意焉。后数平西南夷。元封二年,又发巴蜀兵击灭滇旁东北劳浸、靡莫二国浸,《汉书》作深。以其与滇同姓相结,且数侵汉使也。遂以兵临滇,滇降。滇自是入版图矣。历东汉以迄六朝之际,皆郡县其地。然大抵因其故俗,羁縻勿绝。隋、唐之间,地虽益斥,而羁縻未改。天宝以后,遂成异域。历五代以及宋季,至理宗淳十二年,而大理亡于蒙古。自是蒙古纵横于宋之西南,而宋之天下如捧漏卮矣。明初,以云南阔远,尽平中原,然后以师临之。云南降下,而西指大理。破竹之势遂成,于以经理强索,岂非西垂要地欤?
昆明县附郭。汉滇池、建伶二县地。隋为昆州境。唐为晋宁县地。元初,立二千户所,后改置善州,领昆明、官渡二县,州寻废,又并官渡入焉。明因之,编户二十七里。
○拓东城今府城也。唐广德中南诏所筑。后改曰善阐府城。元曰中庆城。明洪武十五年,建云南府,改筑府城。周九里有奇,设六门,南曰崇正,东曰咸和,西曰广远,北曰保顺。西南曰洪润,俗谓之小西门。东北曰永清,俗谓之小东门。万历四十八年重修。门各有楼,四隅亦各有楼。环城有河,可通舟楫,外有重关,形胜颇壮。
苴兰城府北十余里。相传庄乔所筑。一名昌城。《汉志》:益州郡有昌县。后汉因之。《华阳国志》:汉武遣将军郭昌平滇中,因名县为郭昌,以威蛮人。孝章时,始改曰昌。今《班志》作昌城,则非章帝时改也。晋仍为昌县,属建宁郡。宋、齐因之。梁、陈间,为蛮所废。傍有玉女城。《志》云:元梁王所筑也。○秦臧城,在府西,汉县,属益州郡,后汉因之。晋属建宁郡,南渡后属晋宁郡,宋、齐因之,后废。唐复置秦臧县,属昆州。天宝中,没于南诏。
建伶废县在府西北。汉县,属益州郡。蜀汉属建宁郡,晋因之。大安二年,分建宁置益州郡,治此。永嘉末,改为晋宁郡。宋因之。元嘉十八年,晋宁太守爨松子叛,宁州刺史徐循讨平之。齐亦为晋宁郡,梁末没于蛮。○益宁废县,在府西,唐昆州治也。《唐志》昆州所领有益宁等县,后废。又官渡废县,在府东南三十里,元置县于此,寻废入昆明。
高关城在府城西云津桥北,为关津总要处。《碧精舍记》:滇海西斥舍舟登陆,俗亦曰高桥。稽之古志,桥实曰,以山形似秦关也。高与碧鸡相望,如箭括然。○五华山在城内。上有五华寺,俯见昆明池。○螺山,在城北,旧名盘坤山。山童然皆石,作深碧色。蟠旋如螺髻,因名。下有二洞,曰潮音,曰幽谷,深杳莫测。自滇池中望之,惟螺山与碧鸡独高。○商山,在螺山北,去城二十里。连峰迭嶂,丹崖翠壁,有鹤停鹄峙之态。冷泉在其下,或曰商山,一名蛇山,即《汉书》所谓绘山也。《汉书·志》注:来唯县有从陉山,出铜。绘,胡工反,似非此山矣。
玉案山府西二十五里。一名列和蒙山。山秀丽多泉石,南去滇池十余里。远望出西南诸峰之上,一名棋盘山。下有菩提山泉。又府北二十五里有文殊山,一名蒙滞雄山,文殊泉出焉。流过松花堰,入于西湖。
金马山府东二十五里。西对碧鸡山,相距五十余里,其中即滇池也。汉宣帝神爵元年,方士言益州金马碧鸡之神,可祠而至。乃遣谏议大夫王褒求之,即此。山不甚高,而绵亘西南数十里,源泉出于山巅。又上有长亭,下有金马关。元至顺二年,云南为诸王秃坚所据,官兵击之,战于金马山。获其党伯忽。又至正末,明玉珍将万胜攻云南,梁王孛罗走金马山,胜入城。孛罗复攻之,胜败走。明初沐英等师至云南之板桥,进驻金马山是也。○龙泉山在府东北二十里,下有龙湫。
碧鸡山府西南三十里。东瞰滇池,苍崖万丈,绿水千寻,下有碧鸡关。又碧鸡西北有太华山,有太华寺。下瞰滇池,左环右绕,称滇城绝胜。○万德山,在滇池南十里,又南十里许曰进耳山。天外三峰,形如笔架。海源洞在城西二十里。中容数百人,四崖削立,石乳奇幻。下有龙湫,其水清浅,四时不竭,流入鸳鸯池,又注为黑龙潭。潭深不可测,一名黑鱼池。《志》云:池在府西北二十五里。又西为白龙池。自白龙池西十里曰横山水洞。一山横立如墙,凿山凹为东西洞,引泉以灌八村之田。洞高五尺,广二尺。自西跨东,五十有八丈。得泉二十二道,宛延萦迂四千一百八十三丈,奇胜不一。《滇纪》:横山水洞,隆庆六年左布政陈善始成是役。溉田四万五千六百余亩。
○滇池在府城南。府西南八十里为海口,池水繇此北入。富民县汇于广翅塘,通金沙江处也。海口财赋,岁以亿计。咽喉通塞,利害最大。元至元中,张立道浚之,以泄滇池之泛溢。明弘治十四年,抚臣陈金亦浚治之,岁一疏浚,在田赋正供,谓之海夫。余详大川昆明池。西湖在府城西,即滇池上游也。亦名积波池。俗曰草海子,又曰青草湖。周五里,蒲藻常青,为游赏之胜。又九龙池在城内,中多废圃。亦曰莱海。其平者为稻田,下者为莲池。沿五华之右,贯城西南,流入顺城桥,汇于盘龙江,达滇池。
盘龙江在府东五里。源出嵩盟州故邵甸县之东西二山,凡九十九泉,合流西注,曲折而南,入于滇池。
金棱河在府治东十里,俗名金汁。引盘龙江水,繇金马山麓流经春登里,灌溉东乡之田,为利甚广。蒙段时,堤上多种黄花,名绕道金棱。元赛典赤赡思丁复修筑为堤,今废。又府西十里有银棱河,俗名银汁。亦引盘龙江水,繇商山麓流过沙浪里,南绕府治。蒙段时,堤上多种白花,名萦城银棱。明弘治中,尝浚二河,亦谓之东西沟,今涸。○宝象河,在府治南,源出杨林县之上板桥。分泻至此,注于滇池。
松花坝在府城东北,为滇池上流。元赛典赤赡思丁增修二堰,灌田万顷。又有南坝闸,在府城南。东北诸泉,旧繇银棱河入滇池,恐其泛溢,故筑此障之。元赛典亦尝增修,今废。
○金马关在府东七里金马山下。旧有关城,元筑,今废。又碧鸡山之北麓为碧鸡关。○云津桥在府城东二里,跨银棱河上。本名大德。明初修造,更今名。稍西为通济桥,跨金棱河支流。元末梁王杀平章段功于此。今水涸而桥存。又伽桥在府西北。元至顺初,跃里迭木兀收复云南,取安宁州,将抵中庆,贼拒战于伽桥右壁中,复败之。
板桥驿府东三十里。又东达杨林废县六十里。明初沐英等征云南,师至板桥,即此。又滇阳驿,在府城外东南,洪武中建。《志》云:昆明县西北五十里有清水江巡司,与富民县接界。武定夷入犯,必取道于此。又赤水堋巡司。在县东七十里。○常乐寺,在城南,俗呼西寺。又有觉照寺,俗呼东寺。唐贞观初建。各有塔,高十三丈,俗呼白塔。觉照寺亦名慧光寺云。
富民县府西北九十里。东至嵩明州百七十里,西北至武定府禄劝州九十里。唐初为昆州地,天宝以后没于蛮。乌蛮酋些门些末始筑马举龙城,号黎灢甸。元至元中,立黎灢千户所,寻改今名。今城周三里有奇,编户三里。
○富民故县旧治在安宁河南梨花村旁,寻徙大河北。明嘉靖中,以河流泛滥,复迁河南土主村。万历中,复徙治大河北。旧无城垣,崇祯十三年,始营城浚隍,即今治也。
○灵芝山县西南二里。旧名赤晟化山。元延中,改今名。又县东南三里有洞口山,下有洞,水从中出。流经县南,入安宁河。《志》云:县南十余里有三卧山:一曰颠卧山,今名滇和山。一曰噜卧山,今名鲁和山。一曰蒙课卧山,今名无怯和山。又县北十五里有黄弄山。
○螳螂川在县东。源自滇池,萦流安宁州境,又东北入县界,又北历武定府境,入金沙江。晋大宁二年,蜀李骧寇宁州,刺史王逊使督护姚岳与战,败之于螳螂川。或以为即此地。
安宁河在县西南。《志》云:河出安宁州入县界,又经罗次县,为沙摩溪。至禄丰县,为大溪。至易门县,为九渡河。流入元江府界。
Д札郎水县东北十里,西入大溪。又县北五十里有农纳水,源出武定府界,亦西南流入于大溪。
宜良县府东南百五十里。东北至曲靖府陆凉州百三十里。唐昆州地。后蛮酋罗氏筑城,号裒笼。蛮谓城为笼也。元初,立宜良匡城及大池千户所。至元中,改置宜良州,领大池、赤水二县。后改州为县,并二县入焉,今因之,城周三里许,编户四里。
○大池废县在县东。元大池千户所治此。后改为县,寻废。又赤水废县在县西,元置县。后为赤水堋巡简司。《志》云:赤水,今入昆明县境。
○水井山县西十里,本名观音山。顶有泉,因改今名。其南有岩泉山。○客争容山,在县东十里,县之镇山也。诸葛洞在县南小石岭。诸葛武侯南征时,尝置营于此。亦名诸葛营。
○大池江在县东八十里。一名盘江,一名大河。从曲靖陆凉州流入境,流六十里出县界,入江府界,谓之铁池河。○大城江,在县东,源自江府杨宗县,流经县界,下流入盘江。○汤池驿在县西北八十里,有汤池,水如百沸汤。汤池巡司亦置于此。西去府城七十里。
晋宁州府东南百里。东南至江府百里。南至临安府三百五十里,西南至昆阳州九十里。
汉益州郡滇池县地,晋属晋宁郡沈约《宋志》:晋惠帝大安二年,分建宁西七县为益州郡。怀帝永嘉中,更立晋宁郡,治建伶县,而滇池属焉。隋开皇中,置昆州寻废。唐武德初,开南中,复置昆州,领晋宁等县。后入于蒙氏,为阳城堡部。段氏因之。元初,置阳城堡万户府。至元中,改置今州。明初因之编户五里,领县二。今仍曰晋宁州,领县一。
州拱翼会城,指臂旁郡,亦要地也。○晋宁废县《志》云:州有内城,蒙氏所筑,即阳城堡也。有外城,周七里,九门,十二衢,隋刺史梁昆所筑,在今州城西北,俗呼为古土城。明成化、弘治中,皆因故址筑土墙。万历四年,始筑砖城,周三里。天女城在州西。晋大安中,李毅为益州部南夷校尉,病卒。女秀明达,有父才,权领南中,城盖秀所筑,因名。○大甫城,在州南二十里。元至正中,置县,寻省入州。
○万松山州东五里。山多松树,形如盘龙。一名盘龙山。又州西三里有海宝山,相传山下有窍,滇池之水繇此泄入江府之龙泉溪。又西二里曰金砂山,以砂石如金而名。○五龙山,在州南五里,上有五龙泉,一名小石屏山。又光长山,在州西南十里,北瞰滇池。
○大堡河在州西。《志》云:源出江府新兴州界,经州之永兴乡,分流入于滇池。
○忽纳寨在州西。明初瓦尔密闻曲靖破,走入晋宁州忽纳寨,赴滇池死,即此寨也。○儒宁驿,在州西北,去府城八十里。又南七十里而达江府之江川驿。归化县州东北二十里,东南至江府百二十里。本名安江城,有吴氏居此,因号大吴笼。后为些莫徙蛮永偈所据。元初,隶呈贡千户所。至元中,分大吴笼安江、安淜之地置归化县。明嘉靖中,因旧土城砌以石,周不及二里。编户一里。县今省。
○罗藏山在县东十里。山高耸,将雨,则有白云卷舒其间。
○交七浦县东北二十里,广二百余亩。《志》云:滇池之下流也。○金鲤潭,在治南六里之白马勒村,旧为平原,恒苦亢旱。明隆庆六年七月,田中忽水涌成深潭,有金鲤游泳其中,遂为一方灌溉之利。呈贡县州北六十里。旧有呈贡城,为乌、白、些门、些莫徒、阿茶五种蛮所居。元初,立呈贡千户所。至元中,改为晟贡县。明初改今名,编户四里。
○伽宗城在县治西。大理段氏时,土官伽宗所筑,因名。
○三台山在县治北。三山相属如台星,因名。一名万福山。○象兔山,在县西南十五里,旧有蛮寨,为恃险之处。○滇池县西南三十里。烟云万顷,支流环绕,邑中资以灌溉。又落龙河,在县北十里,南流入于滇池,上有天生石室。
安宁州府西七十里。西至楚雄府三百一十五里,北至武定府二百十里。
古滇国螳螂川地。汉为益州郡之连然县。晋初,属建宁郡。大安后,属晋宁郡。宋、齐因之。隋初,属昆州。唐武德初,改置安宁县,仍属昆州。天宝初,陷于蛮《滇纪》:天宝初,越都督竹灵倩置府东爨,通安南,因开步头,筑安宁城。赋役烦重,群蛮作乱,攻陷安宁,即此城也。步头,今临安府治。后为蒙氏所据蒙氏以苏闭阿裒治此。《滇纪》:初群蛮陷安宁,唐发兵南讨,命南诏皮罗阁合军击平之。九载,南诏益强。诸爨微弱,寇陷姚州,遂攻安宁。会鲜于仲通将兵南讨,乃解围去。及仲通败,遂取安宁。十三载,李宓讨南诏,自安南而北进,取安宁及盐井。未几败没,安宁遂没于南诏。段氏因之使高氏守其地。元初,取其地隶于阳城堡万户府。至元初,立安宁千户所,后改为安宁州。明初因之土知州董氏世袭,编户十里,领县一。今仍曰安宁州,领县二。
州东屏会城,西联楚雄,为往来孔道。南诏阁罗凤谓安宁雄镇,为诸爨要冲,是也。
○江东废县在州东南。又州北有青笼城,皆昔蛮酋恃险处。《州志》:州旧有安宁守御所土城,明洪武二十四年所筑。周二里有奇。万历四年,始建砖城于旧土城北,为州治,周四里有奇。
○呀山在州西北五里,州之主山也。山有煎盐水。《汉志》:连然有盐官。《华阳国志》连然县有盐泉,南中所共仰。《滇程记》:安宁民食马蹄盐。盐产象池井。今州治西古阿宁地有盐课提举司,辖盐井四,列于司治之东西。
洛阳山在州东十里。山顶平旷,峰峦峭立,下有泉流经东桥下,入于螳螂川,灌田三千余亩。《志》云:州治西有罗青山,出泉极甘美。又城内有太极山,亦高耸,与虎丘连山而分岐。○岱晟山,在州北十五里,山高耸,今名笔架山,亦曰坎山。又葱山,在州西北二十里,高耸冠诸山,其北复起,为凤城山。
○螳螂川在州南。源出滇池,萦回州治东北,流入富民县界。川中有沙洲,形似螳螂,因名。又有安宁河,在州西,亦流入富民县界。
汤池州北十里。亦名碧玉泉。《滇略》云:滇温泉至多,而州之碧玉泉为冠。四山壁立,中为石坎,飞泉注焉。
盐井在州治西。《志》云:安宁提举司有大井、石井、河中井、大界井、新井,其新井旧无今有,故止称四井。
禄驿州西五十五里。兼置巡司于此,亦曰禄票。地食釜盐,产黑井中。又西八十里而达禄丰县之禄丰驿。
罗次县州西北九十里。东至府百四十里,北至武定府和曲州百二十里。古压磨吕村乌蛮罗部农落弹居此。宋时,大理高量成令高白连庆治其地。元至元中,置罗次州,隶中庆路。后改为县,属安宁州。明初因之。弘治十二年,改属府。今改属安宁州。县无城,编户三里。○罗部城在县北,旧为蛮酋恃险处。亦曰罗部府。《元史》:兀良合台从忽必烈攻大理,分兵取附都善阐,转攻乌蛮之合剌章水城,屠之。前次罗部府,其酋高集诸部兵拒战,大破之于夷可浪上下。遂进至乌蛮所都押赤城。城际滇池,三面皆水,既险且坚。选骁勇以炮摧其北门,纵火焚之,皆不克,乃大震鼓钲,进而作,作而止,使不知所为。如是者七日,伺其乏,夜五鼓潜师跃入,乱斫之,遂大溃。至昆泽,擒其王段兴智,押赤城。盖在县东南境云。
扶邪城或曰在县境。南诏有扶邪都统。《实录》云:扶邪县属罗次州,南诏所置。罗次一作罗伏。○九戍山在县南五里,以九峰高起而名。一名九涌山。又有玉龙山,在县东南五里,中有碧石窦,涌泉如玉龙,因名。○穹荡山,在县南十五里,乌蛮谓之堀峰。又有苴麽﹀裒山。译云子望母山也。有二:一在县旧治东北四十里,一在县南三十里,两山相望,因名。
○沙摩溪在县西。自富民县流入境,即安宁河也。流入禄丰县界,谓之大溪。○星宿河,在县西北,自武定府和曲县流入县境,又西南入禄丰县界。
○炼象关在县东百里,有巡司戍守。《滇程记》作栋橡关。关北二十五里曰矣者村,东十五里曰清水沟。
禄丰县州西百八十里。西至楚雄府广通县百三十里。古为禄奉甸之白村,乌蛮居之。其地瘴热,迁徙不常。大理时,高智子义胜治其地。元初隶安宁千户所。至元中置今县,属安宁州。明因之。今编户三里。
○骥琮笼城在县东北山上。又县南有巅裒城,皆昔蛮酋恃险处。
○南平山县西十五里。三面陡峻,惟南稍平,因名。县东北三十里有姚陵山,本名骥琮笼山。群山之中,一峰高耸,有泉。又有古营垒,即骥琮笼城也。《志》云:治西五里有蒙答缚山,势如屏障,今名三次和山。
○星宿河在县西。源出武定府,过易门县而入元江府境。○大溪,在县东,其源即安宁河也。自罗次县流入县界,又南流入易门县境。○老鸦关在县东四十里。有巡司。又有狮子口,路迮临涧壑。谚云:狮子口,十骑九下走。又有栋橡坡、棠梨哨,皆险厄处也。杨用云:十里棠梨哨,三重栋橡坡,是矣。其间有草,名金刚锁。碧干而猬芒,形肖刺桐,其浆能杀人。
兰谷关在县西,与楚雄府接界。两山夹水,鸟道羊肠,自县之楚雄者,为必繇之道。又有六里菁,溪谷蒙笼,林木茂密,与兰谷并称深险,皆行旅所经也。○南平关,在县西南平山上,有巡司。《志》云:司东二十五里有清水河,西三十里为稗子沟。
昆阳州府南百五十里。东至江府二百二十里,东南至临安府二百八十里,西至楚雄府四百六十里。
汉益州郡昆泽县地。晋属建宁郡。宋、齐因之。隋属昆州,寻废。唐初,亦属昆州,后复废《一统志》:萧梁时土人爨瓒者据此,隋时南宁夷爨玩来降,拜为昆州刺史,治于此。麟德初,置河东等处二十四羁縻州,隶州都督府,后改隶黎州。天宝中,没于南诏。五代时,大理段氏有之,为巨桥城段氏以高氏世治其地。元立巨桥万户府。至元中,改为昆阳州。明因之编户四里,领县二。今仍曰昆阳州,领县一。
州北负滇池,南临番部,称为雄胜。
○巨桥城今州治。即大理段氏时所置巨桥城也,本属善阐府。元立巨桥万户府于此,寻为州治。明正德四年,始筑州城,周三里,有门四。沿海附山,又筑堤以广城基云。望水废县在州西南。唐武德七年,置南龙州。贞观十一年,改钩州治望水县,兼领唐封一县,寻废。刘句曰:钩州东北接昆州界,又废。《河西县志》云:在州之河西乡。元至元中置,寻省入州。
○长松山在州西五里。望之郁然深秀。又州北十里有望州山,其势昂耸,回顾州治。○珊蒙果山,在州西十里,顶秀三峰,奇分八面。
○渠滥川州东南五里,东北流入于滇池。隋开皇中,史万岁为行军司马,自蜻蛉川至渠滥川,破夷落三十余部,即此。
三泊县州西北七十里。西北至禄丰县一百六十里,旧为獠所居。大理时,筑那龙城于此,隶善阐府。元初,隶巨桥万户府。至元中,改置三泊县,以溪为名。明因之。县无城,编户二里。县今省。
○河东城在县北十五里。唐河东州置于此,土人称为华纳城,天宝中废。
○云龙山县西北十五里。冈峦秀耸,四时苍翠,将雨则云凝其上。○葱蒙卧山,在县北十五里,山之东即河东城旧址。又滑光习山在县西南三十里,岩上有一小城,盖蛮垒云。○三泊溪在县南。《志》云:望洋、鸣矣、利资、三河,萦抱县治,是为三泊,下流入于滇池。又有乌蚁河,在县北,流合于三泊溪。
易门县州西百五十里。西南至楚雄府故Ф嘉县二百二十里。旧为乌蛮酋仲磨繇男所居,地名市坪村。大理时,高福世守此。元立Д门千户所,隶巨桥万户府。至元中,改置今县。明因之。城周二里,编户三里。
○易门城在县南三十里。旧县治此。明洪武二十四年,建易门守御千户所,隶云南都司,筑城戍守。万历三年,迁县于所城内。《元志》:县西有泉,曰Д源,讹曰易门。
○娘当山在县治北。旧名戈晟智桶山。三峰耸秀。《县志》:山一名智勇山,又名娘当山。○蒙低黎岩山,在旧县治南五十里,高插云汉,下有平谷,宜畜牧,异马多产于此。《志》云:山一名马头山,又名黎崖。明万历初,抚臣邹应龙斩马誓蛮于山上,亦名斩马山。又禄益恶危山,在旧县西百里,上有依主城,昔善阐边戍之所,今名禄益山。
○九度河在县西,即禄丰县之大溪也。流入县境为九度河,下流入元江府界。
嵩明州府东北一百十里。东至曲靖府一百十里,西至武定府二百五十里,北至寻甸州三百三十里。
古滇国地,汉为益州郡地,隋为昆州地《一统志》:古乌蛮车氏等据此。筑沙札卧城,后为枳氏所夺,因名枳。后有汉人筑金城于此,曰长州,因筑台与蛮盟,故名其地曰嵩盟。唐时尝立长州,蒙氏改为嵩盟郡,段氏因之。初置嵩盟万户府。至元中,改为长州,寻升嵩盟府,后复改为嵩盟州,领杨林、邵甸二县。明初因之。洪武中,省邵甸县。成化间,省杨林县。俱并入州,改盟为明编户九里。今仍曰嵩明州。
州山川环结,土田饶沃,居然奥区也。而东连曲靖,西走会城,尤为形要。
○金城在州西南,汉人所筑。《志》云:金城南有诸葛武侯与夷插盟台,嵩盟之名盖本此。明弘治十三年,于州治建土城。隆庆二年,易以砖,周三里有奇,门四。○邵甸城,在州西四十里,本名束甸。蛮语束为邵。元初,立邵甸千户所。至元中,改置县,属嵩盟州。明洪武中省。
杨林城在州东南三十里。城周四里。昔为枳氏、斗氏、车氏、麽氏四种蛮所据。元初,立羊林千户所。至元中,改为杨林县,属嵩盟州。明初因之。成化中省。又有杨林旧城,在今州西南二十五里。今为杨林驿,西去府城百里,为往来必经之道。
集兴笼城在州南。南诏时,清平官杨者,筑梅堂、阿葛笼、蒙琮笼、白笼、集兴笼诸城,周回相望,为犄角之势,抚定蛮民,甚有威绩,此即其所筑也。
○罗锦山在州东北十五里。岩石峭立,文彩若罗锦,因名。下有罗锦泉,里中之田资其灌溉。《志》云:州治北有蛇山,形如盘蛇,一名黄龙山。○秀高山,在州东二十里。耸出霄汉,环州众山皆出其下,俗呼摇铃山,相传蜀汉时孟获立寨于此。弥雄山州北三十里。苍崖迭出,望之郁然,土壤肥沃,果蔬繁美。今名弥秀山,弥雄水出焉,南入罗婆泽。束山州东四十里。世传蒙世隆征乌蒙,得四女,归经此。四女登山叹望,忽山巅雾起,结为三峰。蛮语三为束,注为。其山酉特峻,登眺则郡境悉在目中。一名峻葱山。
东葛勒山在故邵甸县西北,高三十里,为南中之名山。○乌纳山,在废杨林县西南十里,有石若马头,土人以乌纳名之。山周百余里,西距呈贡,东接宜良,多水草,利闲牧。又杨林山,在废县治东,群峰屏列,山麓有石如羊,本名羊林。元至元初,改今名。
○龙巨江在州东。一名龙济溪。源出寻甸州西南果马山,流入境,至州东南入嘉利泽。○牧样水,在州西南,源出乌纳山之牧样涧,西南入于滇池。
嘉利泽在州东南十五里,周百余里。水可以溉,鱼可以食,即杨林泽也。或谓之杨林海子。又或谓之罗婆泽。《志》云:州西中和里有两泉对流,名对龙泉,流百余步,复合流入于嘉利泽云。邵甸河在州西六十里。杨慎云:河有泉源二,皆发寻甸府梁王山西北。一自牧羊村历核桃村,至高仓入河。一自崛泽屯入河。二水交流,至回犁湾松花坝,石遏流,入于盘龙江,带滇池汇昆池,滮流浸腴田殆万余顷。
○易龙驿在州东南。《舆程记》:自曲靖府之马龙驿西行八十里,至易龙驿,又七十里至杨林驿,又百里达云南府治。
附见:
广南卫在府治东南。又有云南左右中前后五卫,俱在府城内。洪武十五年所建也。
杨林堡守御千户所在废杨林县东五里。洪武三十五年,建有所城,周二里,属云南都司。又安宁州宜良、易门二县,俱置守御所于城内。◇曲靖府东至贵州普安州三百四十里,南至广西府二百七十里,西北至寻甸州二百四十里,北至四川故乌撒军民府三百十里。自府治至布政司二百九十里,至江南江宁府六千八百六十里,至京师一万三百五里。
《禹贡》梁州南境。汉为益州郡地。蜀汉改置建宁郡治味县。晋置宁州,宋、齐因之。梁改置南宁州,后为爨氏所据大宝初,湘东王征、南宁州刺史徐文盛赴荆州,属东夏尚阻,未遑远略,土民爨瓒遂窃据其地。《一统志》云:后分东、西二爨,而曲靖为西爨地。隋开皇中,亦置南宁州,又为恭州、协州地先是,蛮酋爨玩请降,其后复叛。开皇十七年,命史万岁南讨,疆理其地。唐武德四年,复立南宁州,改恭州为曲州,分协州置靖州,俱属戎州都督府。贞观八年,改为郎州《新唐书》:武德初,开南中,置南宁州。四年,置总管府。五年,侨治益州。八年,复治味县,更名郎州。贞观初,罢都督。开元五年,复曰南宁州。天宝九载,没于蛮。大历初,南诏置石城郡,段氏因之。后为磨弥部所据。元初,取其地置磨弥部万户府。至元八年,改为中路。十三年,改曲靖路总管府。二十五年,升宣抚司。明洪武十五年,改为曲靖军民府,领州四、县二。今亦曰曲靖府,领州五、县一。
府东连贵竹,南通交广,北届川蜀,西上滇藩,为四达之冲。而其系于云南也,犹人之有头目然。曲靖一破,而云南之全壤必不支矣。汉兵临滇国,自而来。武侯入南中,使降督李恢案道向建宁。恢大破群蛮,南至盘江,东至。隋初梁睿言:南宁州,汉世之地。其处去益路止一千,朱提比境即与戎州接界,幸因平蜀士众,即略定南宁。自泸戎以北,军粮须给。过此即于蛮夷征税,以供兵马。唐初,亦开东西二爨地。天宝十载,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将兵讨南诏,分道出戎州,进次曲靖,大败,其地遂悉没于蛮。蒙古将兀良合台自鄯阐而东平夷蛮,而后略定诸裔,引兵从交广而北。明初,命诸将收云南,分军一自乌撒而南,一自普安而西,皆以曲靖为之噤喉。曲靖既克,而云南大理次第举矣。曲靖所系顾不重哉?
南宁县附郭。汉味县地。唐初,置南宁州于此,有石城,后没于蛮,因置石城郡。段氏时,有乌蛮莫弥部据此。元初,置千户所,属莫弥部万户。至元十三年,升为南宁州。二十二年,改为县。今因之,编户三里。。
○南宁城在府西平川中,地名三岔,旧名共范川。《志》云:唐武德初,南宁州治共范川,时段纶为益州刺史,遣使俞大施至南宁州,治共范川,讽喻诸部纳款是也。寻徙石城。咸亨三年,南宁州爨归王杀东爨首领盖聘父子,仍治共范川,后因之。今城明初洪武二十年改筑,周六里有奇,有门四。○石城,在府北二十里。《志》云:本汉柯郡地。唐贞观初,以蛮酋爨归为南宁州都督,居石城。石晋天福二年,时南诏为杨干贞所篡窃,其故臣段思平借兵东方诸爨,起兵石城,即此。又同乐废县,在府境。《唐志》:郎州治味县,兼领同乐、升麻、同起、新丰、陇堤、泉麻六县是也。
废味县在府西。汉置,属益州郡。蜀汉时为建宁郡治,晋因之。建兴二年,没于李雄。咸康四年,复为晋有。宋仍为建宁郡。齐属左建平郡,萧梁末废。《华阳国志》:建兴三年,丞相亮南征,改益州郡曰建宁,治味县。晋时遂为宁州治。又蜀汉置降督。《水经注》建宁郡故降都督屯,蜀汉建兴三年,分益州郡置。胡氏曰:《蜀志》:降督治平夷,盖侨治。马忠为督,复治建宁味县。南中去蜀远,置督以总摄之。晋泰始中因之,分立宁州也。
废恭州在府东北,隋置。古朱提地也。蜀汉建兴中,分犍为郡界置朱提郡,晋因之。建兴二年,没于李雄。咸康五年,复属晋宋,仍为朱提郡,齐改为南朱提郡。萧梁末废。隋改置恭州。唐武德八年,改为曲州。天宝末,没于蛮,迁置于戎州西境。今见四川叙州府。○废协州,亦在府东北,古夜郎地也。《志》云:晋永嘉五年,宁州刺史王逊分柯、朱提、建宁郡立夜郎郡,治汉柯郡之夜郎县,宋、齐因之,梁末废。隋改置协州,唐初因之。武德八年,又析置靖州。天宝末,俱徙治戎州境内。
废越州在府南十五里。唐武德中,置悦州治此。领甘泉等六县,后为爨蛮所据,号普麽部。元初置千户所,隶末迷万户府。至元十二年,改越州,隶曲靖路。洪武末,废州,改置越州卫,今号其地为南城村。龙和城在府西南。《志》云:唐置南宁州,其东西爨蛮分乌、白二种,自曲靖二州西南昆川、曲轭、晋宁、喻献、安宁距龙和,通谓之西爨。白蛮自弥鹿、升麻二川南至步头,谓之东爨黑蛮。贞观中,以西爨归王为南宁州都督,袭杀东爨首领盖聘。天宝中,南诏阁罗凤以兵胁西爨,废南宁州,徙其部属。自曲靖至龙和皆残于兵,于是东爨复振,徙居西爨故地,与南诏为婚姻。即今曲靖地也。丹川城在府境。晋咸康六年,汉李寿遣兵攻丹川,拔之,建宁太守孟彦等战死。盖是时戍守重地也。
○胜峰山在府城西。嶙峋耸拔,高出群峰。《志》云:山脉来自金马,为群山长。旧名妙高山。明初,颍川候、西平侯与元平章达里麻战,胜之,因改今名。又负金山,在府南十五里。○真峰山,在府西南二十里。山峦秀丽,下有弥陀岩,山后又有普贤洞。又莲华山,在府东南二十里,与真峰山对峙。
石堡山在府东南二十余里。一名分秦山。相传诸葛武侯南征时,与诸酋会盟处。下有温泉,阔二丈许,其沸如汤。或曰:即东山河之源也。又青龙山,在府东二十里。山色苍翠,俗名朗目山。又有观音洞,在府南二十里,宽平可容数百人。
汤池山在府东南。明洪武十五年,王师南征越州未下,沐英驻兵于此,谕降其众。又紫溪山,亦在府东南。《志》云:初越州酋阿资降,既而复叛,据龙窝为巢穴。洪武二十六年,沐春讨之。进至紫溪山,败其党,直抵龙窝擒之,是也。又有龙华山,在府北二十里。
○白石江府北八里。源自马龙州界,流经此,东南合于潇湘江。明洪武十四年,沐英征云南,故元将达里麻拥兵屯曲靖,英倍道而进,未至白石江,忽大雾四塞。冲雾前行,及江而止,雾霁则两军相望矣。敌大惊,亟涌兵陈水上。英别遣一军,溯流前渡,出其陈后。鸣鼓角,树旗帜,为疑兵山谷间。敌军乱,我师遂济。使猛而善泅者斫其军,师毕济,整列,而鼓炮声震天。英纵铁骑捣其中坚,生擒达里麻,俘斩无算,遂入曲靖。今有白石江桥跨其上。潇湘江在城南。源出马龙州木容菁山,流经此。秋水时至,有若洞庭潇湘之势,因名。其下流入于东山河。○东山河在府东南,亦谓之南盘江,即潇湘、白石所汇流也。《志》云:河旁有洲可百余顷,平坦肥沃,旱涝无虞,南流入陆凉州境。
东海子在城东五里,广轮五十里。夏秋之交,雨水汪洋,称为巨浸。又东二十余里有黑龙潭,旁有石洞。其上怪石岩,林木茂密。潭水泓深,资以灌溉。又龙泉在府西南十里,泉分两派,灌溉甚多。
○白水关府东八十里。府境旧有白水蛮。唐永徽三年,郎州白水蛮反,踲麻州,即此。胡氏曰:白水蛮与青蛉、弄栋接。似误。今设白水驿,有巡司戍守。《舆程记》:自乌撒达沾益而南,谓之西路。自普安达平夷而西,谓之东路。合于白水驿,谓之十字路云。
宁越堡在府南。洪武二十四年,越州酋长阿资再叛,何福讨平之。因扼其险要,置宁越堡于此。既而阿资又叛,福与西平侯木春讨斩之。○松林驿,在府东北九十里,与沾益州接界。《舆程记》:自沾益驿西南六十里,至炎方驿,又六十里而至松林驿,此乌撒南出之路也。又南宁驿,在府治西北十五里。
亦佐县府东二百五十里。东北至贵州普安州百里,本汉柯郡之宛温县地。蜀汉以后,属兴古郡。晋永和中,桓温改曰宛暖。宋、齐因之。梁末废。唐为盘州地,后没于蛮,号夜苴部,讹曰亦佐。元至元间,并入罗雄州,寻复置今县。明初属罗雄州。永乐初,改今属,县丞龙氏世袭。今编户二里。县今省。
○宛温废县在县东北。《滇纪》:在县北二百里。今沾益州亦故宛温地也。又亦佐旧治,在县东十里,遗址尚存。
○矣层山在县治西。山有清泉,居人皆汲饮之。蛮语水曰矣。又治东有旱感山,岁旱祷之,即雨。亦曰旱改山。○块绎江县南十五里。源发白水驿,南流达于罗平州境。又有小黄河,在县治旁。四时色黄,因名。
沾益州府东北二百十三里。东南至贵州普安州二百五十里,北至四川乌撒府界九十五里。
汉郡地。蜀汉时,属兴古郡。东晋成帝分置西平郡于此《华阳国志》:王逊为宁州刺史时,爨量叛,据兴古之盘南。后刺史尹奉讨平之,分盘南之盘江、来如、南零三县,立西平郡。沈约《宋志》:永嘉五年,王逊郡治西平县。唐贞观中,为盘州地属戎州都督府。天宝末,没于蛮,后为摩弥部所据。元初,属弥摩万户府。至元十三年,改置沾益州。今因之土官安氏世袭,编户十四里。
州险阻四塞,介滇、黔之口,北通乌撒,东控普安。毂绾之口,州实当之矣。○沾益城今州治。元置沾益州于此。《志》云:州城本贵州乌撒卫后所城也。明洪武十六年,筑土城。永乐初,以砖石。天启二年,贵州水西酋安邦彦叛,沾益土妇设科、叛目李贤等应之,陷州城,分兵四掠。官军讨平之。四年,修筑城,周三里有奇,门四。
交水废县州南百三十里。其先磨弥部酋蒙提居此,名易陬笼。后为大理国高护军所夺。至元十三年,立为交水县,属沾益州。明永乐初废。今为交水村。天启三年,州陷于贼。四年,收复,筑交水城,为控御之处。又州南六十里有炎方城,又西南六十里有松林城,亦天启四年筑。与州城互相犄角,为曲靖捍蔽。炎方、松林二驿设于此。
罗山废县在州东南百二十里平夷乡,本磨弥部东境,名落蒙山。元置县,属沾益州。明永乐初废。又石梁废县,在州东北五十里石梁山,本磨弥部,又名立勒部。元立为县,属沾益州,亦永乐初废。盘江废县在州南。《华阳国志》初爨量保盘南,刺史王逊讨之,不克,逊卒。刺史尹奉募外夷刺杀量,而盘南平。乃割兴古盘南之盘江、南如、南零三县,立西平郡。今州东有西平郡故址云。
同并城在州北。汉郡属县也。始元元年,益州之廉头、姑缯,之谈指、同并二十四邑三万余人皆反。其地大约在益州东北,西南。后汉仍曰同并县。晋咸宁五年省。隆和初,复置,属建宁郡。宋、齐因之。梁末废。
○石龙山州东七里。西麓有石蜿蜒如龙。《志》云:土官营栅,据山为险。又炎方山在州南六十里,山下即炎方驿。○伯蒙山在州东南二百里,高出诸山之上。
推涌山州东南二百余里,延袤二百余里。峰峦堆突,如涌出然。又东山在州南二百里,山乔耸而色苍翠,亦名曲靖东山。
○盘江在州北百二十里。或曰即可度河也。自四川乌撒府流经贵州毕节卫,南入州境。又东南流经贵州安南卫境。《志》云:州据南北二盘江之间,其南盘江盖即府境之东山河,流经州西南境而入陆凉州界。今详见川渎异同。交河州南百七十里。《志》云:南盘江与葛溪之水合流于此,故名。又十里为交水坝,其地为平蛮乡,与块步水合。交水税课使置于此。明天启二年,官兵讨沾益叛贼,自交水进,为贼所败。又有车翁江,在州西北二十里,下流合于北盘江。○阿幢桥州南百八十里。跨交水上,有巡司。《滇程记》:桥有大道达曲靖府,号三叉路,其西有铁沟,守以卢荒夷。卢荒夷者,即猡猡之讹也。又南三十里为太平桥,长八十尺,阔二十尺,亦交河水所经。
垒水铺在州南二百里。明天启初,水西安邦彦作乱,毕节、平夷及乌撒以南炎方、松林皆为所陷。又围普安、安南、云南,官军赴救,贼伏兵于垒水铺,官军尽殪。于是交水、曲靖、武定、寻甸、嵩明之间为之骚动。○三岔口,在州南,距交水二十里,为往来要地。《志》云:州南百里有松韶铺巡司。倘塘站州北百二十里。为乌撒往来要道。明天启二年,沾益土妇设科等作乱,焚劫沾益、倘塘、炎方、松林、交水及曲靖白水驿,凡六站,官军讨之。明年复收诸站,蜀道始通。陆凉州府南一百二十里。东南至罗平州百四十里,南至广西府二百五十里,西南至江府二百六十里。
汉郡县地。蜀汉属兴古郡,晋后因之。唐武德七年,置平夷县,属西平州。贞观八年,属盘州。天宝末,没于蛮。南诏号为落温部,大理因之。元初,置落温千户所,属落蒙万户。至元十三年,改置陆凉州。明因之编户八里。今仍旧。州山川环结,为险固之地。
○平夷城唐复置平夷县,属盘州,后没于南诏。元置陆凉州,治于此。明万历三十八年,始筑土城,周二里有奇,门三。河纳废县州南八十里,地名蔡村。蒙氏时,置陆郎县于此,后并于落温部。元初置百户所。至元中,改河纳县,属陆凉州。明永乐初,省入州。○芳华废县,在州西四十里,昔落温部之地,蛮名忻歪,又名部封,以近部封山也。元初置千户所。至元中改芳华县,属陆凉州,永乐初,废入州。
附唐废县在州东南。唐为盘州治兼领平夷、盘水县。后并没于蛮。又西昌城在州西南,当中延泽之尾,水绕城郭,南中之固城也。又有木栅羲城,在中延泽中洲上。其南又有骑思笼城,皆大理时蛮酋所筑。
○丘雄山在州东七里,上有方池,水无盈缩,分酾山椒,凡十八道,谓之十八泉。○木容山,在州西北二十里,峰峦林木,苍翠可爱。又有满戍山,在州北二十里,高出群山,林木郁茂。
部封山州西四十里。山高耸,多花木,芳华县之名本此。其相近有石门,平畴沃壤,石笋森密,周匝十余里。大者高数仞,参差不齐,望之如井,东西行者穿其中,故名石门。又东出数百步,有离石,状类西岳三峰云。
○中涎泽在丘雄山下,即南盘江也。自府东南合潇湘诸水,至是汇而为泽。州境十八泉与南涧诸水皆注之。《志》云:南涧在州西北,东南注于中涎泽。
○木容关州西十里。又州北二十里有石嘴关,又天生关在州南九十里,皆自昔设险处。
荞甸在州西南。其地与江、云南二府相接,山川回曲,道路环通,奸宄窜聚于此。明万历三年,抚臣邹应龙征荞甸等蛮,平之,立营戍守。于是云南、曲靖、江、临安、广西、广南六郡乃安。寻复叛。四十一年,攻宜良,官兵拒却之。四十八年,又四出剽掠,抚臣沈儆招降之。设法古甸、龙峒等营戍守其地。寻又奏设荞甸守备治之。天启二年,改为游击,盖防御要地。
马龙州府西北七十里。西北至寻甸州一百二十里,西南至云南府嵩明州一百四十里。
汉益州郡地。蜀汉为建宁郡地,又分置兴古郡治于此《志》云:兴古郡治律高县,即今州也。晋因之。宋、齐时亦为兴古郡地宋兴古郡治漏卧县,齐治西中县,而律高并属于兴古郡。梁末废。唐初,为南宁州,后为麻州地。天宝末,没于蛮,为撒匡部,寻为纳垢部《元志》:州本名撒匡,蛮剌居之。后有盘瓠裔纳垢逐旧蛮而有其地。元初,置纳垢千户所。至元十三年,改为马龙州,明因之编户四里。今仍旧。
州东倚曲靖,西屏云南,形援相接,实为要地。
○律高废县在州东。汉益州郡属县也。蜀汉为兴古郡治。晋因之。宋、齐仍属兴古郡。梁末废。今州城,本元马龙州治也。明永乐二年,建马龙千户所,城周二里有奇。万历四十一年,创建州城,亦周二里余,有门三。通泉废县在州西南四十里。《元志》云:与嵩盟州杨林县接壤,本盘瓠后纳垢之孙易陬者居此。元初置易笼千户所。至元十三年,改置通泉县,属马龙州。明永乐初废。
西安废县在州东。晋渡江后,析律高县地置,属兴古郡。宋因之。齐曰西中,为郡治。梁末废。○废麻州,在州北。唐贞观二十二年,分郎州置麻州。永徽三年,郎州白水蛮反,寇麻州。郎州都督赵孝祖讨平之,即此。又废耶城在州东南,相近者又有尚赞城,皆昔蛮酋所筑。○伯刻山在州南六十里。其相连者曰多罗山,峰峦峻峭,怪石岩,为州之望。
木容箐山在州东南六十里。下有木容溪,流注于府之南境,为潇湘江。○杨磨山,在州西七十五里,一名关索岭,上有夷关。中和山近《志》云:在州西南四十五里。其山发自宜良,宛蜒起伏,至此结为二峰,前后突兀,左右有层峦环列,曲涧回绕。又有仙人洞、五龙潭诸胜。上下平田可千顷,云南前卫屯兵数百家居焉。磨盘山在州西北。明天启五年,乌撒土酋安效良再叛,犯马龙州,官军败之,又追败之于磨盘山。贼自寻甸遁去。又罗犴候山,在州西北境。唐永徽二年,白水蛮寇边,郎州道行军总管赵孝祖伐之,败之于罗犴川候山,即此。
○东河在州治东。治西又有西河,东流合于东河。入寻甸界。○灵泉,在州西南三里,水色清碧,引流灌溉,居民赖之。
○分水岭关在州西南二十里。又州东三十五里有三岔口关。○易龙堡,在州西南九十里,亦曰易龙驿。《滇程记》:南宁驿四十里而达马龙驿,自驿达易龙堡,经鲁婆伽岭巡司下板桥、古城堡、小关索岭,凡七十里。又七十里而达于云南府之杨林驿。《名胜志》:易龙驿亦曰木密关,与寻甸府接界,为往来走集之冲。罗平州府东南二百七十里。东北至贵州安顺府三百七十里,南至广西府二百十里,西至江府路南州一百二十里。
汉郡地。蜀汉以后,为兴古郡地。唐没于蛮,为塔敝纳夷甸,寻为罗雄部相传盘瓠后裔有罗雄者居此。其孙普恐因以名部。元初属普摩千户所。至元十三年,改置罗雄州,属曲靖路《志》云:州城在喜旧溪东。元至元中,割夜郎苴部置。明初因之。万历十四年,更名曰罗平编户三里,旧土官至是改流,属曲靖府。今仍旧。
州联接溪洞,密尔蛮獠,为曲靖东南之屏障。○罗雄城今州治。元置州于此。明万历中,改曰罗平。明年筑城,周二里有奇。引河为濠,高深可恃。○束龙石城,在州南。万历十二年,土酋者继荣作乱,修束龙石城,遣部兵四出攻劫师宗、维摩等州,官军讨平之。漏卧废县在州南。汉县,属郡。故漏卧国也。武帝开西南夷,置漏卧县,仍授其酋长。河平二年,钩町王禹与夜郎王兴、漏卧侯俞举兵相攻,漏卧盖介夜郎、钩町二邑间。后汉仍为漏卧县,蜀汉属兴古郡,晋因之,宋为兴古郡治。齐仍属兴古郡,梁末废。
○五台山在州南五里。又南十五里曰钟山,又南十里曰楼阁山。○白蜡山,在州西南十三里,又有罗庄山在州东南六十里,皆材木之薮也。
禄布山在州北八十里。《志》云:山高二百余丈,盘旋百里。林木葱,峭石岩。州西北八十里又有八部山,与禄布相近,冈峦八面耸列,蛮因呼为八部云。
○盘江在州东南九十里。自广西府师宗州流入界,下流入贵州永宁州境。《志》云:州西南二里有大渡河。又有矣则江,在州东南五十里,俱流入于盘江。○喜旧溪,在州西,源出州西南龙甸村,环流州境,下流入于盘江。又有太乙湖,在州北一里。附见:曲靖卫在府治西。洪武二十年建。
附平夷卫在沾益州南一百二十里。《志》云:卫本故越州地。明洪武十四年,王师南征,越州降下,既而其酋复叛。诏傅友德讨之。道过平夷,友德以山势峭险,密迩越州,乃迁山民于早上村,设千户所,驻兵立栅于山上。二十三年,建为平夷卫,属云南都司,为贵州西入之冲要。弘治七年改筑卫城,周二里有奇,有门三。天启二年,为沾益土妇设科及叛目李贤等焚毁。明年修复。《志》云:旧城在卫东厄勒铺,弘治以前卫皆治此。
○峦冈山在卫东八里。山高耸,雄视万山。又杨威岭,在卫西五里。又西五里曰定南岭。明初,西平侯尝提兵驻此,今壁垒故址犹存。○清溪洞,在卫西三里,洞内石笋林立,外则溪流环绕,又有桂花洞,在卫北十里。
○十里河在卫西南二里。会清溪河入罗平州界,注于盘江。○豫顺关在卫北二里。又有宣威关,在卫北十五里,皆设险处也。○古城寨,旧在卫西定南岭,明建文初因险筑城,后以山风高烈,徙于桂花洞。平夷驿在卫城外。《滇程记》:自贵州普安州亦资孔驿七十里而达平夷,自此西望,山平川豁,因以为名。自平夷四十里而达白水驿,有茶花箐,旧多盗。
附赵州卫在沾益州东南六十里。《志》云:旧越州在今府南石堡山西,元置。洪武二十一年,越州酋长阿资叛,东屯普安,倚崖壁为固。傅友德击破之。阿资还越州,友德复败之。沐英以阿资恃其地险故叛,请置越州、马龙二卫,扼其冲要,分兵追捕。阿资穷蹙,乃降。二十四年,沐英以阿资叛服不常,请徙越州卫于陆凉。既而阿资复叛。事平,遂废越州置越州卫于此,隶都司。
○杨梅山卫东十五里。多杨梅树,因名。又有潇湘山,在卫南三十里。
○下桥大河在卫西五十里。曲靖府境之水及龙潭河水合流而下,汇为大河,南注于南盘江。
附陆凉卫在陆凉州西南二十五里。明洪武三十一年,建有城。周六里,门四,隶云南都司。
○南涧在卫城西北之芳华乡。《志》云:卫城南北俱有桥,北桥跨于南涧水上。
附乌撒卫后千户所在沾益州治西北,隶贵州乌撒卫。《志》云:永乐二年建。○马龙守御千户所,在马龙州治北。明初置马龙卫,后废。永乐二年,复置千户所于此。又定雄千户所在罗平州治南。万历十四年,平者继荣余党之乱,移调曲靖中左所,为定雄所附州守御是也。
◇寻甸州府西北百四十里。东至沾益州界九十二里,南至马龙州百二十里,西至武定府界一百五十里,北至四川故东川军民府界一百十里。自府治至布政司二百六十里,至江南江宁府七千八十里,至京师一万五百二十里。
《禹贡》梁州徼外地。汉初,为滇国地。后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