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章的成语 (357个)
-
321
心知其意
- 成语拼音:
- xīn zhī qí yì
- 成语解释:
- 意:意义。心中领会了文章的主旨或技艺的要领。
- 成语出处:
- 《史记 五帝本纪》:“书缺有间矣,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
-
322
语不惊人死不休
- 成语拼音:
- yǔ bù jīng rén sǐ bù xiū
- 成语解释:
- 语:言语。形容作诗或写文章极力追求寻觅惊人的佳句
- 成语出处:
- 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
323
一波三折
- 成语拼音:
- yī bō sān zhé
- 成语解释:
- 原指写字的笔法曲折多变。现比喻文章的结构起伏曲折。也比喻事情进行中意外的变化很多。
- 成语出处:
- 《宣和书谱 太上内景神经》:“然其一波三折笔之势,亦自不苟。”
-
324
异草奇花
- 成语拼音:
- yì cǎo qí huā
- 成语解释:
- 原意是指希奇少见的花草。也比喻美妙的文章作品等。
- 成语出处:
- 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白马寺》:“庭列修竹;檐拂高松,奇花异草,骈阗堦砌。”
-
325
遗芬剩馥
- 成语拼音:
- yí fēn shèng fù
- 成语解释:
- 比喻前人留下的精美文章。
- 成语出处:
- 明·李东阳《跋〈聚芳亭卷〉》:“而诗书图史,遗芬剩馥,在其子孙者,其来未艾,谓非少保公之贤而至然哉!”
-
326
一挥而成
- 成语拼音:
- yī huī ér chéng
- 成语解释:
- 挥:挥笔;成:成功。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 成语出处:
- 宋·蔡□《铁围山丛谈》:“公乃徐徐调笔而操之,顾谓客子:‘欲何字耶?’恶客即拱而答:‘某愿作龟山字尔。’公乃大笑,因一挥而成。”
-
327
一律千篇
- 成语拼音:
- yī lǜ qiān piān
- 成语解释:
- 一律:同样的。一千篇文章都一个样。指文章、题材、写法公式化。泛指事物形式陈旧呆板
- 成语出处:
- 明·费经虞《雅论》:“用事非诗正体,然景物有限,格调易穷,一律千篇,只供厌饫,欲观人笔力才诣,全在阿堵中。”
-
328
倚马长才
- 成语拼音:
- yǐ mǎ cháng cái
- 成语解释:
- 倚:靠着。比喻才思敏捷,文章写得快
- 成语出处: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67回:“两人不来多嘴,全凭那斫轮老手徐世昌,及倚马长才王式通,悉心研究……”
-
329
一气呵成
- 成语拼音:
- yī qì hē chéng
- 成语解释:
- 呵:呼气。一口气做成。形容文章结构紧凑;文气连贯。也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
- 成语出处:
- 明 胡应麟《诗薮 近体中》:“若‘风急天高’,则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穿,一气呵成。”
-
330
言外之意
- 成语拼音:
- yán wài zhī yì
- 成语解释:
- 言:语言;之:助词;相当于“的”。言语之外的意思。指没有在话里或文章里明说出来的意思。也作“意在言外”。
- 成语出处:
- 宋 叶梦得《石林诗话》下卷:“七言难于气象雄浑、句中有力,而纡余不失言外之意。”
-
331
余霞散绮
- 成语拼音:
- yú xiá sàn qǐ
- 成语解释:
- 清·洪升《长生殿·定情》:“堪赏,圆月摇金,余霞散绮,五云多处易昏黄。”亦常用来评论文章结尾有不尽之意。详见“余霞成绮”。
- 成语出处:
- 清·洪昇《长生殿·定情》:“堪赏,圆月摇金,余霞散绮,五云多处易昏黄。”
-
332
要言不烦
- 成语拼音:
- yào yán bù fá
- 成语解释:
- 要:简要;烦:烦琐。形容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一点不罗嗦。
- 成语出处:
- 三国 魏 管辰《管辂别传》:“可谓要言不烦也。”
-
333
要言不繁
- 成语拼音:
- yào yán bù fán
- 成语解释:
- 要:简要;繁:繁杂。指说话或写文章简单扼要,不繁琐
- 成语出处:
- 李劼人《死水微澜》第三部:“李大爷要言不繁……”
-
334
寓言十九
- 成语拼音:
- yù yán shí jiǔ
- 成语解释:
- 寓言:有所寄托的话;十九:十分之九。十分之九是寓言。泛指文章的情节多属虚构
- 成语出处:
- 战国·宋·庄周《庄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
-
335
一字不苟
- 成语拼音:
- yī zì bù gǒu
- 成语解释:
- 形容写文章不随便下笔,每一个字都要斟酌。
- 成语出处:
-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16卷:“杜子美改罢长吟,一字不苟。”
-
336
一字不落
- 成语拼音:
- yī zì bù là
- 成语解释:
- 落:丢下。指整篇文章都仔细逐字逐句地阅读或背诵
- 成语出处: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3回:“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
337
玉振金声
- 成语拼音:
- yù zhèn jīn shēng
- 成语解释:
- 喻文章道德之盛。
- 成语出处:
- 《梁书·徐勉传》:“网罗经诰,玉振金声,义贯幽微,理入神契。”唐˙杨炯《从弟去溢墓志铭》:“至如白雪回光,清风度曲,崔亭伯真龙之气,扬子云吐凤之才,莫不玉振金声,笔有余力。”
-
338
一针见血
- 成语拼音:
- yī zhēn jiàn xiě
- 成语解释:
- 一针刺下去就见到血。常用来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能抓住本质;切中要害。
- 成语出处: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郭玉传》:“一针即瘥。”
-
339
玉质金相
- 成语拼音:
- yù zhì jīn xiàng
- 成语解释:
- 金、玉:比喻美好;质:本质;相:外貌。比喻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完美。也形容人相貌端美。
- 成语出处:
- 汉 王逸《离骚序》:“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极,永不刊灭者矣。”
-
340
言之无物
- 成语拼音:
- yán zhī wú wù
- 成语解释:
- 言:言语;言辞;物:指内容。指写文章或讲话空洞;没有具体充实的内容。
- 成语出处:
- 清 梁启超《跋》:“言之无物,务尖险,晚唐之极敝也。”
* 关于文章的成语 形容文章的成语 描述文章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