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力量的成语 (319个)
-
241
席卷天下
- 成语拼音:
- xí juǎn tiān xià
- 成语解释:
- 形容力量强大,控制了全国。
- 成语出处:
- 汉·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
242
息军养士
- 成语拼音:
- xī jūn yǎng shì
- 成语解释:
- 息:休息,修整。修整军队,积蓄力量,准备再战
- 成语出处: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6回:“按甲寝兵,息军养士,待时而动。”
-
243
相濡以沫
- 成语拼音:
- xiāng rú yǐ mò
- 成语解释:
- 濡:沾湿;沫:唾沫。水干了;鱼互相以吐沫沾湿;以维持生命。现比喻在困境中以微薄的力量相互救助。
- 成语出处:
- 先秦 庄周《庄子 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
244
相濡以泽
- 成语拼音:
- xiāng rú yǐ zé
- 成语解释:
- 濡:沾湿;泽:唾液或汗水。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在困难的处境中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 成语出处:
- 清·曾国藩《广东嘉应州知州刘君事状》:“嘘枯养瘠,相濡以泽。”
-
245
相喣以沫
- 成语拼音:
- xiāng xǔ yǐ mò
- 成语解释:
- 喣:吐口水。彼此吐口水来湿润对方。比喻在困境中以微薄的力量竭力互相帮助
- 成语出处:
- 晋·葛洪《抱朴子·诘鲍》:“俭以率物,以为美谈,所谓盗跖分财,取少为让,陆处之鱼,相喣以沫也。”
-
246
相呴以湿
- 成语拼音:
- xiāng xǔ yǐ shī
- 成语解释:
- 彼此以呼出的气湿润对方。《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成玄英疏:“呴气相湿。”后以喻在困难时以微小的力量,竭力互相帮助。
- 成语出处:
- 《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成玄英疏:“呴气相湿。”
-
247
星星之火
- 成语拼音:
- xīng xīng zhī huǒ
- 成语解释:
- 一点点小火星。比喻开始时微小;但有远大发展前途的新事物。多比喻新兴的革命力量。
- 成语出处:
- 明 张居正《答云南巡抚何莱山论夷情》:“贪黩有司及四方无籍奸徒窜入其中者,激而构扇之,星星之火,遂成燎原。”
-
248
膝痒搔背
- 成语拼音:
- xī yǎng sāo bèi
- 成语解释:
- 膝部发痒,却去搔背。比喻力量没有使在点子上。
- 成语出处:
- 汉 桓宽《盐铁论 利议》:“议论无所依,如膝痒而搔背。”
-
249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 成语拼音:
- yǎng bīng qiān rì,yòng bīng yī shí
- 成语解释:
- 平时供养、训练军队,以便到关键时刻用兵打仗。指平时积畜力量,在必要时一下用出来。
- 成语出处:
- 元 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我养军千日,用军一时,空有满朝文武,那一个与我退的番兵。”
-
250
有尺水行尺船
- 成语拼音:
- yǒu chǐ shuǐ xíng chǐ chuán
- 成语解释:
- 有一尺深的水就能行驶一尺深的水所能承载的船。指量力而行。比喻有多少力量做多少事
- 成语出处: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65回:“我且‘有尺水行尺船’,等什么鹰神再来,我再做道理。”
-
251
一成一旅
- 成语拼音:
- yī chéng yī lǚ
- 成语解释:
- 成:古时以方圆十里为一成;旅:古时以兵士五百人为一旅。形容地窄人少,力量单薄。
- 成语出处: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哀公元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谋。”
-
252
以蛋碰石
- 成语拼音:
- yǐ dàn pèng shí
- 成语解释:
- 拿蛋去碰石头。比喻不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取灭亡
- 成语出处:
- 郑振铎《桂公塘》:“没有什么,该镇定些,他们决不敢拿我怎么样的,此刻万事且须容忍,以蛋碰石,必然无幸!”
-
253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成语拼音:
- yě huǒ shāo bù jìn,chūn fēng chuī yòu shēng
- 成语解释:
- 野火不能烧尽野草,春天一到野草又长出来了。比喻富有生命力的事物,任何力量也扼杀不了
- 成语出处:
- 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254
远交近攻
- 成语拼音:
- yuǎn jiāo jìn gōng
- 成语解释:
- 原指对远方国家联合;对邻近国家攻占的外交策略。后来指利用关系转较远的力量来攻击眼前对手的处世手法。
- 成语出处: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
255
养军千日,用在一时
- 成语拼音:
- yǎng jūn qiān rì,yòng zài yī shí
- 成语解释:
- 平时供养、训练军队,以便到关键时刻用兵打仗。指平时积畜力量,在必要时一下用出来。
- 成语出处:
- 清 孔尚任《桃花扇 誓师》:“尝言‘养军千日,用军一时’。俺们不替朝廷出力,竟是一伙禽兽了。”
-
256
异军突起
- 成语拼音:
- yì jūn tū qǐ
- 成语解释:
- 异军:另外一支军队。指另一支引人注目的力量突然兴起。
- 成语出处: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少年欲立婴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
-
257
养精蓄锐
- 成语拼音:
- yǎng jīng xù ruì
- 成语解释:
- 养:保养;精:精神;蓄:积蓄;锐:锐气。保养精神;积蓄力量。
- 成语出处: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4回:“且待半年,养精蓄锐,刘表,孙权可一鼓而下也。”
-
258
以卵击石
- 成语拼音:
- yǐ luǎn jī shí
- 成语解释:
- 拿蛋去碰石头。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取灭亡。
- 成语出处: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强欲与争,正如以卵击石,安得不败乎!”
-
259
羽毛丰满
- 成语拼音:
- yǔ máo fēng mǎn
- 成语解释:
- 小鸟的羽毛已经长全。比喻已经成熟或力量相当强大了。
- 成语出处:
- 先秦 管仲《管子 水池》:“形体肥大,羽毛丰茂。”
-
260
一木难支
- 成语拼音:
- yī mù nán zhī
- 成语解释:
- 大楼将要倒塌,不是一根木头能够支撑得住的。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 成语出处:
- 隋 王通《文中子 事君》:“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
* 关于力量的成语 形容力量的成语 描述力量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