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的成语 (1582个)
-
641
一败如水
- 成语拼音:
- yī bài rú shuǐ
- 成语解释:
- 形容军队打了大败仗;像水泼到地上那样不可收拾。形容失败惨重。
- 成语出处:
-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当第一时期,富农耳里听得的是所谓江西一败如水,蒋介石打伤了脚,坐飞机回广东去了。”
-
642
一板三眼
- 成语拼音:
- yī bǎn sān yǎn
- 成语解释:
- 板、眼:戏曲音乐的节拍。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 成语出处:
- 清 吴趼人《糊涂世界》第六卷:“老弟你看,如今的时势,就是孔圣人活过来,一板三眼的去做,也不过是个书呆子罢了。”
-
643
以备万一
- 成语拼音:
- yǐ bèi wàn yī
- 成语解释:
- 万一:意外变化。指事先做好周密准备,以防出现意外
- 成语出处:
- 《八十一梦·第八梦》:“大时代来了,我们必须练习到脚能跑,手能作、肩能扛,以备万一。”
-
644
一步一计
- 成语拼音:
- yī bù yī jì
- 成语解释:
- 指人善于使用计谋,诡计多端
- 成语出处:
-
645
一板一眼
- 成语拼音:
- yī bǎn yī yǎn
- 成语解释:
- 板;眼: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比喻做事有条理;合规矩;不马虎。也比喻做事死板;不知灵活变动。
- 成语出处:
-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二卷第九章:“望着季交恕,一板一眼地说。”
-
646
一秉至公
- 成语拼音:
- yī bǐng zhì gōng
- 成语解释:
- 秉:掌握、主持;至:极、最。办事一切都出于公心。形容大公无私。
- 成语出处:
-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十回:“然而平中丞却不以此为轻重,委差委缺,仍旧是一秉至公。”
-
647
一鼻子灰
- 成语拼音:
- yī bí zǐ huī
- 成语解释:
- 比喻碰壁或受斥责。《红楼梦》五五回:“幸而平姐姐在这里,没得臊一鼻子灰,趁早知会他们去。”
- 成语出处:
- 《红楼梦》五五回:“幸而平姐姐在这里,没得臊一鼻子灰,趁早知会他们去。”
-
648
一尘不到
- 成语拼音:
- yī chén bù dào
- 成语解释:
- 形容清净纯洁。
- 成语出处:
- 唐·唐彦谦《游清凉寺》诗:“一尘不到心源净,万有俱空眼界清。”
-
649
一尘不缁
- 成语拼音:
- yī chén bù zī
- 成语解释:
- 犹一尘不染。
- 成语出处:
- 明·宋濂《贞白堂记》:“堂下种梅花数树,当霜雪严沍之际,众芳摇落,而是花独翘然,散而为春妍冰玉,其葩一尘不缁。”
-
650
一寸赤心
- 成语拼音:
- yī cùn chì xīn
- 成语解释:
- 同“一寸丹心”。
- 成语出处:
- 宋·陆游《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有感》诗:“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存赤心惟报国。”
-
651
一锤定音
- 成语拼音:
- yī chuí dìng yīn
- 成语解释:
- 比喻做事干脆,说了算数。
- 成语出处:
- 刘绍棠《小荷才露尖尖角》:“他不声不响,却是一家之主;女儿中意,老伴点头,也还得听他一锤定音。”
-
652
一差二误
- 成语拼音:
- yī chà èr wù
- 成语解释:
- 指意外的差错和失误。
- 成语出处:
- 《京本通俗小说·快嘴李翠莲记》:“罢,罢,我两口也老了,管你不得,只怕有些一差二误,被人耻笑。”
-
653
一长两短
- 成语拼音:
- yī cháng liǎng duǎn
- 成语解释:
- 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
- 成语出处: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06回:“娘娘倘有一长两短,小尼岂肯独活。”
-
654
一床两好
- 成语拼音:
- yī chuáng liǎng hǎo
- 成语解释:
- 比喻夫妇两人情投意合。
- 成语出处:
- 宋·曾慥《高摘漫录》:“一床两好世间无,好女如何得好夫,高卷珠帘明点烛,试教菩萨看麻胡。”
-
655
一串骊珠
- 成语拼音:
- yī chuàn lí zhū
- 成语解释:
- 骊珠:一种珍贵的珠,传说出自骊龙颔下。比喻歌声宛转就象成串的骊珠一样。
- 成语出处:
- 明·陶宗仪《辍耕录》:“有字多声少,有声少字多,所谓一串骊珠也。”
-
656
一刹那间
- 成语拼音:
- yī chà nà jiān
- 成语解释:
- 刹那:梵文ksana的音译。指十分短促的时间
- 成语出处:
- 陶铸《松树的风格》:“就是在他们临牺牲的一刹那间,他们想的不是自己,而是人民和祖国甚至全世界的将来。”
-
657
一尺水十丈波
- 成语拼音:
- yī chǐ shuǐ shí zhàng bō
- 成语解释:
- 比喻说话夸张,不真实。
- 成语出处: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88回:“到底还是媒人嘴,一尺水十丈波的。”
-
658
一唱三叹
- 成语拼音:
- yī chàng sān tàn
- 成语解释:
- 原指宗庙的乐曲;一个人唱;三个人赞叹应和。
- 成语出处:
- 先秦 荀况《荀子 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
-
659
一彻万融
- 成语拼音:
- yī chè wàn róng
- 成语解释:
- 犹言一通百通。
- 成语出处:
- 明·唐顺之《与裘剡溪推官书》:“人能得此常理,设使为医,则必能究性命之源;为巫,则必能极鬼神之情状,一彻万融,所谓因源而得委也。”
-
660
一唱一和
- 成语拼音:
- yī chàng yī hè
- 成语解释:
- 和:应和;附和。跟着别人唱和;比喻双方互相配合;彼此呼应。
- 成语出处:
- 宋 陈叔方《颖川语小》下卷:“句法有正有奇,有呼有应。呼应者一唱一和,律吕相宜以成文也。”
* 一的成语